1939年,农妇刚将八路军伤员藏屋里,就闯进来一个自称掉队的“八路军”

写在云端的历史 2024-06-15 17:33:59

“大哥,我是掉队的八路军,迷路了,来您家讨口水喝!”

1939年秋的一天,山东沂水县云头峪村,一个穿着便装的年轻人,走进一户农民的院子,客气地说着。

农民叫张进玉,一听是“八路军”,赶紧抬头望了望,却看不出来人是什么身份。

他有心将来人让进屋里,却猛然想起,屋里还藏着一个八路军伤员。

没想到,就在张进玉内心纠结的时候,来人却直接冲进了屋内……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是抗战老区,军民感情格外深厚。

但那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敌、伪、顽、我,势力十分复杂,我八路军的斗争环境更是恶劣。

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从精神上击垮敌人,鼓舞军民抗日士气,中共中央于1939年元旦,在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创建了《大众日报》。

报社的编辑们笔如刀锋,打乱了敌伪妄图愚弄乡民的计划,打破了当地的舆论垄断。

但《大众日报》也因此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9年秋,国军五十一军中的部分投降派暗中勾结当地汉奸队伍,对报社发起了“围剿”。

情况紧急,于社长下令“轻装简行”,将不易搬运的设备就地掩埋,其他零件分放到各党员、堡垒户家中隐藏,报社成员立刻分散转移。

警卫员小刘正赶上生病,无法随队行军,于社长无奈,敲响了云头峪村陈忠芳家的大门:“嫂子,报社要紧急转移,但是小刘还生着病……”

陈忠芳虽是农妇,却是拥军模范,不但担任当地妇救会长,还在去年积极入了党。没等于社长说完,她就说道:“别墨迹了,你们赶紧转移吧!小刘以后就是俺们家的人了……”

部队刚刚转移,敌人就对全镇进行了大搜查,陈忠芳所在的云头峪村也被翻了个底朝天。

陈忠芳家住在半山腰,相对隐蔽一些,能提前知道敌人进村的情况,她们夫妻二人搀着小刘东躲西藏十几天,在山上与敌人周旋,总算是有惊无险。

敌人抢了老百姓一番,却没有找到报社的人和设备,逐渐退了回去,陈忠芳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下了。

然而没过两天,家中就出现了意外情况……

这天,陈忠芳的丈夫张进玉正在院子里劈柴,一个穿着便装的年轻人径直闯了进来,对张进玉说:“大哥,我是掉队的八路军,想在您家讨口水喝!”

张进玉一听“八路军”三个字,本能地抬起头,可他刚想客气两句时,心中却犯了疑:“这人从外表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可他万一要不是八路军,屋里的小刘就危险了!”

就在张进玉迟疑着没有说话的时候,那人却径直走进了屋里。

陌生人的突然到来,让正在做饭的陈忠芳和坐在炕上的小刘吃了一惊,但都尽力保持着镇定。

那人客气了两句,对陈忠芳说:“大嫂,我是掉队的八路军,迷路了,现在又渴又饿!”

陈忠芳打量着来人,为了小刘的安全,她想将这人打发走,可又担心他真是八路军,寒了自己同志的心。

她倒了一碗水递了上去,发现那人一边喝水,一边满屋子打量,眼睛滴溜乱转。

陈忠芳起了疑心,思量着该如何保护小刘的安全,却不料那人突然指着小刘问道:“大嫂,这位小兄弟是你啥人?”

陈忠芳闻言,赶忙笑着说:“这是俺娘家侄儿,俺大哥的儿子。这不外面都上冻了,地里的地瓜还没刨完,俺当家的身体又不太舒服,就让他来帮忙干点活!”

那人看着小刘笑道:“外面都霜降了,地瓜还没刨完那?这位小兄弟的身子看着可有点软,不过大嫂您也甭着急,等明天我帮您干!”

陈忠芳连忙摆手婉拒,心里的疑虑却更重了:“虽说八路军跟老百姓一条心,但现在战斗这么激烈,这人怎么不着急去找队伍?”

说着闲话,天也渐渐黑了,几个人对付着喝了点杂粮稀粥。

那人坐在炕沿上,拉着张进玉东拉西扯,问这问那。

陈忠芳在一旁却坐不住了,她借着下炕刷碗的机会,假装踩空,不经意地摸了一下那人的衣服。

那人没理会,可陈忠芳的脑子却嗡的一声,心也揪了起来。

她这几年也见过不少八路军,可就算是司令部的首长,穿得也是粗布衣服。而这人,虽然外面套了件布褂子,里面却穿了个“绸的”,这不是敌人又能是谁呢?

想到这儿,陈忠芳险些乱了方寸,在暗中稳了稳心神,才假装说:“火柴哪去了?当家的,你来帮我把灯点上!”

等张进玉来到厨房,陈忠芳赶紧低声将情况说了,把张进玉给急得团团转,直想抄起棍子来个“趁其不备”。

陈忠芳拉住了他,低声说:“一会儿我就说家里住不下,给他安排到别人家,然后咱们带着小刘进山!”

两人商量完就回了屋,陈忠芳将话一说,却不料那人笑着道:“没事大嫂,现在外面敌情太复杂,我不能乱闯。我就守着灶门口对付一宿就行,有灶火的热乎气,连被都不用盖!”

陈忠芳怕那人起疑,也不好说别的,就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去了另一个房间,将这屋让给了张进玉、小刘和那人。

陈忠芳安顿好孩子们,自己却没有睡,她握着刨地的镐头,悄悄守在屋门外,就等着万一那人有行动,好给他来个“先下手为强”。

陈忠芳一声不响,静静地听着那屋里的谈话,只听那人闲聊了几句,就将话头引到了“报社”上,向张进玉询问报社的情况。

当陈忠芳听到丈夫说了一句“报社确实来过”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却不料他接着说:“可人家来了没几天就搬走了。俺们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官家的事,你是什么八路九路的都无所谓,俺是看你走投无路了,才留你一宿的!”

陈忠芳心内稍安,可却整整紧张了一夜,因为她知道,那人虽然没有行动,却也没打一声呼噜,可见一夜没睡。

好不容易熬到鸡叫,陈忠芳就推门进去喊道:“刚才外面闹哄哄的,没准是鬼子进村了!这大兄弟趁着天还没亮快走吧,要是出了事,我们可担待不起呀!”

那人也像巴不得要走,道了声谢就匆匆地出了院子。

陈忠芳将那人送了出去,看着他走远,赶紧回到屋里。

两口子,将三个孩子叫醒,拿上所有的干粮,带着小刘进了山。

果然,天刚蒙蒙亮时,就听到山下砸门、叫嚷的声音,原来是那人带着汉奸们来抓人了。

可让敌人没想到的是,他的戏演得这么好,那一对农民夫妇又没见过什么世面,可他的阴谋却依然被识破了。

那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沂蒙山区的老百姓都倍加警惕,她们宁可自己的生命不要,也要保护八路军战士的安危。

那时的沂蒙百姓,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

当然,共产党八路军也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0 阅读:137

写在云端的历史

简介:60年一个甲子,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