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全国大决战在即,毛主席突然要枪毙手下大将:谁来都不好使

写在云端的历史 2024-06-20 18:08:39

1948年,三大战役即将打响,战功赫赫的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做了一件事,毛主席大怒,电令聂帅:立刻枪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黄寿发是聂帅手下的一员悍将,与杨成武、罗元发并称“闽西三巨头”,当时很多人为他求情,想让他戴罪立功,因为他确实立下很多战功。

黄寿发出身贫苦,红军到达福建时,他毅然参加了革命队伍。

黄寿发太能打仗了,2万五千里长征没有难倒他,官职一路高升。

1937年平型关大捷时,身为营长的他冲锋在前,不给敌人一点反应的时间。

不过黄寿发真正可以牛一辈子的功劳就是击毙了日军阿部规秀中将,虽然这是整个晋察冀的荣誉,但是黄寿发也是出了大力的,战后他也直升为师参谋长。

这时他级别和年龄都符合了标准,他就和军区的报务员何茵组建了家庭,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就出生了。

不过随着官职越来越大,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不但对手下战士咆哮羞辱,甚至与同级别的干部们也是连吼带闹的,不过由于他战功很大,这样的事别人也就忍了。

在部队里豪横惯了,回到家更是无法无天,对何茵是非打即骂,何茵也是敢怒不敢言。

后来黄寿发升到冀中军区参谋长的职位,两口子工作都很繁忙,没空顾家,就找了个年轻漂亮的小保姆来照顾女儿,再做做饭什么的。

可没想到,黄寿发起了色心,两人很快勾搭到了一起。

色欲慢慢让黄寿发冲昏了头脑,官职让黄寿发越来越飘,他变得无法无天了。

1946年底,黄寿发对警卫员示意,让警卫员杀了何茵,警卫员沉默了一会,直接拒绝了,还劝黄寿发不要乱来。

可警卫员的劝阻并没有阻止黄寿发,此时的黄寿发已经完全冲昏了头脑。

1947年的大年初二,晋察冀根据地一片喜气洋洋,军民在一起欢歌跳舞,突然传来3声枪响,让所有人陷入慌乱之中。

警卫连循着枪声而去,推开门一看,参谋长夫人何茵躺在冰凉的地上,身重三枪,而何茵的手里却握着一把枪。

警卫员拿起桌上黄寿发的枪,枪膛还是热的。

黄寿发被带去审问,可他死活不承认是他杀的人,只说自己打的两枪都不是致命的,最后一枪是何茵自己开的。

孙毅将军亲自审问,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面对着验尸报告,黄寿发只得承认自己的罪行。

作风有问题,又杀妻,当时何茵还怀着孕,一尸两命,这在党内是非常眼中的问题。

黄寿发被捕入狱,可是对于怎样判决却出现了争议:有人建议直接枪毙;有人建议代罪立功,毕竟黄寿发战功赫赫,而且现在正需要人。

事情争论不休,也就慢慢搁置下来,黄寿发一直关在监狱中。

1948年,三大战役即将打响,正是用人之际,黄寿发心里渐渐燃起了希望,要是能戴罪立功就太好了。

这一天,毛主席翻阅卷宗,一下看到这个一直没有定论的案件,审阅后的毛主席大怒,直接给聂帅发电报:黄寿发问题不能原谅,要处决!

随即,黄寿发在军法处进行公审,被执行枪决。

黄寿发之所以犯下这样的罪行,就是仗着自己的功劳,想为所欲为,但是中国共产党是绝不会纵容这样的行为的。

其实在国民党内部,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案例,1935年,张灵甫杀妻案轰动一时,但是蒋介石依然对其委以重任。

蒋介石到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输给毛泽东,其实党纪的不同就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内部,不管有多大的功劳,只要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依法治军,违法必究的态度,才是中国共产党受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也正因为如此,革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资料:

《国家记忆》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系列——西柏坡整军  CCTV

0 阅读:138

写在云端的历史

简介:60年一个甲子,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