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态血糖仪“不准”的4个原因,教你应对方法

三诺记事本 2024-06-19 16:39:37

随着动态血糖仪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开始使用来监测血糖。大多数糖友反馈动态血糖仪的准确性和便利性都相当出色,但也有部分糖友因为动态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不一致而感到困扰。

虽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其测量的准确性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天就来说一说让动态血糖仪“不准”的4个常见原因。

传感器处于自适应期

当动态血糖仪的传感器软针植入皮下时,身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对这个“新来客”产生自然的排斥反应。这种反应会导致传感器在植入初期,特别是前48小时内,所测量的血糖数据可能不够准确。

这是因为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新植入的传感器,这段时间我们通常称之为“自适应期”。

自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体质、代谢水平、免疫反应强度以及创口的愈合速度等因素。但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自适应期都在48小时左右。过了这个适应期后,传感器与皮下组织的接触会变得更加稳定,测量结果也会趋于准确。

应对方法:

1、在自适应期,如果遇到异常的血糖高低情况,不要过分依赖动态血糖仪的测量结果,而应该结合指尖血糖仪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传感器植入成功后,需要等待其完成初始化过程才能启动血糖监测。这个过程是对探头产生的电信号进行平衡调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初始化,因为此时人体内血糖水平相对稳定,有利于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皮下脂肪少,植入时不一定到皮下

动态血糖仪的传感器是通过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来反映血糖水平的。如果皮下脂肪较少,传感器在植入时可能会误入肌肉层。

与脂肪层相比,肌肉层中的组织间液较少,这会影响探头中生物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血糖读数的准确性。此外,肌肉在运动时会消耗葡萄糖并产生乳酸,这会使葡萄糖浓度与血糖浓度产生较大差异,进一步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血糖水平存在偏差。

应对方法:

1、在选择植入部位时,应优先考虑脂肪相对丰富的区域,如腹部(肚脐以上、肋骨以下)或上臂背侧的“拜拜肉”部位。同时,要避免选择可能导致传感器脱落的位置,如皮带、裤腰、毛发旺盛、疤痕、破损、红肿、纹身和易过敏等区域。

2、在植入传感器时,要确保其垂直插入皮下脂肪层,避免倾斜导致植入不到位。如果感觉植入过程不顺利或出现异常疼痛,应及时停止并联系售后客服团队核实处理。

血糖快速变化时,与指尖血糖仪对比

动态血糖仪监测的是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指尖血糖仪则直接测量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水平。由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是由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扩散而来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当血糖快速变化时(如进餐后或注射胰岛素后),这种时间差会导致动态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与指尖血糖仪的结果出现明显偏差。

应对方法:

1、在进行血糖监测时,要了解动态血糖仪与指尖血糖仪之间的差异。在进行数据对比时,建议选择血糖相对稳定的情况。

2、使用动态血糖仪时,更应关注血糖变化的趋势和波动规律。通过查看血糖波动趋势图,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外部原因的影响

传感器受到挤压、碰撞或胶布松动等外部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此外,虽然市面上的动态血糖仪一般都具有防水功能,但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仍可能导致传感器受损或失效。

有些朋友习惯在洗澡或游泳时给传感器贴上防水贴,过后再撕掉,反复地撕扯防水贴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导致传感器的胶布松动,也会影响测量准确性。

如何应对:

1、日常使用中,要尽量避免传感器受压,比如佩戴在手臂时,要注意避免侧睡压迫导致的数据误差。

2、如果发现传感器胶布卷边或松动,可以先联系客服进行检查核实。如果确定只是胶布松动而数据正常,则可用胶布加固固定后继续使用;如果数据出现异常则应按照客服的指导进行进一步处理。

了解以上4个常见原因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动态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并提高其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0 阅读:4

三诺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