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正在被抛弃:中国式父母的卑微,看着就让人心疼

只千古心理 2023-09-06 16:58:22

原来,父母老了,最怕的是儿女的脸色。

前段时间,北漂了几十年的大姨,突然回了农村老家。

大姨今年六十多岁,前半生都奔波在北方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挣点辛苦钱,一个人艰难的将儿子拉扯大。大表哥也很争气。如今事业有成,育有一儿一女,嫂嫂也是一个挺能干的贤内助,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去年,他们还在大城市里买了150多平的房子。照片被传到各个家族群里,一时间,惹得不少亲戚羡慕。

本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可大姨脸上的落寞,却让人无法忽视。后面,我们才知道,她的“好日子”里藏着很多心酸跟无措。

Q:是继续跟儿子儿媳生活在大城市?还是一个人回到老家居住?

在这场思想的拉锯战中,她其实纠结了很久。

想回老家的心思,最开始是从一个嫌弃的眼神中,萌生的。

子女们开始嫌弃她的保守和迂腐

在表哥的事业越来越好后,她仍穿着过时的衣服,不懂新潮的消费方式,平日里的打扮只能用整洁来形容。

嫂嫂不止一次的跟她说,希望她能打扮打扮,像邻居家的杨妈妈那样,穿的年轻潮流一点。

大姨说,自己也不想让儿子儿媳觉得丢脸了,但化妆、穿搭她真的是一窍不通。

一次周末,表哥的朋友来家里玩儿,她殷勤的上前递拖鞋。来客却询问表哥:“这是家里的阿姨(保姆)吗?”

大姨说不出反驳的话,生怕惹儿子、客人不高兴,忐忑羞愧的样子,仿佛她才是那个做错事的人。

表哥也愣了一下,带着些许嫌弃的眼神看了她一眼,支支吾吾地说:“那个,你带琪琪下楼玩儿吧。”

客人的话,和儿子的态度让她心里很不好受,但她也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她不断地被边缘化

起初,在房子装修设计之时,她就听到儿子儿媳说:“我们住主卧,浩浩(孙子)跟琪琪(孙女)一人一间,靠客厅的那一间拿来做书房。”

原来四室两厅的大房子竟没有一间是她的,即使她也出了不少钱。

搬家新房子以后,与两岁的小孙女同住一间。

然而,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了。她的建议常被子女忽视,话语权被逐渐剥夺。

以前的一些老的物件儿,她用习惯了不舍得,儿子却直接给扔了。

她出生在小山村,没什么文化,新房子里的智能家电,她大部分都不会用。就连她最引以为傲的厨艺,现在也变得平平无奇了。她只会简单的家常菜,西餐、海鲜、烤肉,她一样不会。

她笨拙的学习着那些新鲜的东西,但儿子儿媳的耐心却不足以等到她改变。

搬新家后,她变得无所事事,以前她负责家务、一日三餐、带小孩。现在小孙女是儿媳带,一日三餐也是儿媳做。她“落得轻松”。

后来,大姨索性想继续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却遭到了儿子儿媳的一致反对。理由是,她能找到的工作无非是保洁之类的,说出去,丢了他们的面子。

可她做错了什么吗?没有,她只是变老了而已。

错的只是我们的态度。包容母亲的小过错,原谅她的不完美,是做人最基本的德行。

她无奈的选择与内心的挣扎

跟很多中国式父母一样,大姨也面临着无奈的选择与内心的挣扎。

即使被冷落,也会找各种理由为子女开脱。他们不愿成为子女的负累,只想在有生之年给予支持。

与其在大城市里显得格格不入,被嫌弃、变得无用。她宁愿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寻求熟悉的环境和亲人的陪伴。她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度过余生,寄托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期待。

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年轻时为子女遮风挡雨,年老时却得看子女脸色行事。

然而,即使回到老家,他们仍然难以摆脱孤独和边缘化的命运。这些传统父母,终其一生从未伸出过求助的手,只能在黯然神伤中被这个时代抛弃。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卑微

中国式父母的卑微体现在各个方面。随着子女成长起来,他们的作用逐渐被淡忘,甚至被视为累赘。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渐边缘化,决策和权力都被子女接管。

他们常常在家庭中扮演被动的角色,对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不敢有所主张。他们默默地为子女付出,但换来的是孤独和被冷落。

到底为什么父母在我们面前越来越卑微,不敢大声说话,常常赔着小心,害怕被嫌弃,总是欲言又止?

不是他们变了,而是我们变了。

在长大成人、从父母那里获得一切之后,我们变得不知足、不耐烦,心底还有点看不起他们。我们不应该总把最差的脾气拿来对待父母。

父母养育之恩浩荡如海,我们却总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却忘了他们的付出。活在当下,竟然从未想过,还能和父母相伴的时间是那么有限。

而我们,要到何时才幡然醒悟?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问题不在父母,而在我们自身的态度与要求上。父母年华老去,唯一希望就是子女的关爱。我们不应再用年轻人的思维来要求他们,也不要对每件小事都指指点点。

其次,我们应给予父母尊重。无论他们的举止言谈在我们看来是否完美,都不应当苛责。我们应该以最宽容的心态看待长辈。

还要经常和父母在一起,体贴关心他们每个需求。我们的陪伴和笑脸,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安定。

中秋国庆将至,我们可以回家多陪伴父母几天。细心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参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小小的乐趣。这样的亲密相处,将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孝子之心。

最后,我们应该时常用爱与感谢填满父母的心。让他们知道,我们永远都会是他们最可靠的后盾。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我们面前放下最后一丝顾虑,以最原真的模样出现。

只要我们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父母的卑微定能逐渐改观。这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

共勉。

— END —

0 阅读:1

只千古心理

简介:专注亲密关系、人际交往与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