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即“顶流”!常州版「乐队的夏天」来了!

觅渡新语 2024-06-13 09:52:59

时隔半年有余,初夏6月,常州文化广场野生演唱会高燃回归。

回归即“顶流”。据常州文化广场官方数据显示,端午假期间,省市内外超36万人次到访文化广场。其中,6月9日野生演唱会回归首日,就吸引近16万人次围观打卡。

不同在哪

焕新归来的野生演唱会,与以往有何不同?

演出首日,笔者去了现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气更加火爆了。

傍晚5点半左右,距离开唱还有1小时,广场中庭台阶最佳观赏位已经被观众坐满了;6点,现场内围座无虚席;6点半演出开始时,四方而来的观众已在四周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整体来看,火爆程度较之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秩序更加井然。

演出现场人气火爆,却并不混乱,热闹而有序。6点半演出开始后,两侧入口处停止入场,晚到的观众只能在外侧围观,内场有人离席时才能被保安大哥限量“放行”。地面广场上,执勤的特警就在演出不远处守候,消防巡逻车也随时待命,守护演出现场安全。

再次,舞台更加专业。

很难想象,这样一场免费的音乐现场,不只驻唱歌手实力不俗,还配备了极为专业的伴奏乐队,舞美更是氛围感拉满,灯光、焰火、气泡…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碰撞,共同配合呈现一场又一场高燃舞台表演,给观众带来绝佳音乐体验。

晚风、音乐、落日、晚霞……野生演唱会的回归,带来了独属于常州的夏日浪漫。

可贵在哪

意外发生的“野生”文化,往往比意料之中的“理所应当”,有着更加吸引人的生命力。

今年以来,常州接连承办多场大型音乐演出,“青春乐都”城市名片频频出圈。与其他演出不同,常州文化广场的野生演唱会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在城市土壤中自然生长而来,代表着常州“青春乐都”更加接地气、更具生命力的一面。

歌声就是最好的磁场。

观察前来现场听歌的围观群众,你会发现,其实大家远不只是来听歌的。广场四周,有顺便来拍照打卡的,有玩滑板的,有遛猫的,还有来听歌顺便遛弯散步的。音乐吸引大家走出家门,来到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吹吹风、听听歌,送上一份独属于常州人的松弛与浪漫。

这也正是音乐现场能带来的更为难能可贵的东西:人气。

一场“野生”演唱会,没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却间接创造了沟通与消费的管道。它串联起需要舞台的本土音乐人、闻声而来的市民,以及需要烟火气的广场商城,也带动了城市文化地标进一步破圈。

相较于硬核的产业经济,文旅经济能更大程度吸引周边城市乃至五湖四海的人们,也更能放大城市的内在吸引力。

一硬一软,内外兼修。除了新能源之都的城市名片,常州“青春乐都”城市品牌的打造,让常州的城市形象更加丰富,也更加立体。

难得在哪

“野生”的美感,在于意外发生,更在于有心培育。

火爆的人气,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运营和管理,结局往往只会是昙花一现。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比如突然爆火后一夜凉凉的夜市、各类一哄而上又一哄而退的音乐节等等。由于管理者只看短期利益,或是“怕麻烦”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泼天流量”从天而降,最终也只能走向无人问津、遗憾收场。

突然爆火,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浇灌打磨的悉心耐心、主动多服务一步的服务态度,以及长期主义的价值理念。

常州的野生演唱会,一度也曾有过野蛮生长的阶段。时隔两年,热度不降反增,不仅观众人气只增不减,演出质量也明显优化升级,逐渐成长为极具特色的城市文化IP,甚至大有进一步出圈长三角、破圈全国的趋势。

原因或许正来源于这份长期主义的悉心培育。

野生演唱会意外爆火后,常州既没有放任其野蛮生长,也没有“一刀切”式的令行禁止。无论是广场运营方,还是相关部门管理者,都坚持以管理而非放任、严肃而又宽容的态度,顺势而为,共同打磨好这个独一无二的本土野生音乐品牌。

这正是难能可贵之处。虽为野生,却在发芽后得到了各方重视和悉心培育。也正因此,才有了野生而精致、火爆而有序的夏日之约,有了破圈“城市超级文化IP”的潜力。

文章图片来源:常州文化广场

0 阅读:1

觅渡新语

简介:中国常州网深度评论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