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第44军战功赫赫,却被裁撤番号;是因两头冒尖,还是另有原因

乐蓉说过去 2024-01-30 16:31:14

在第四野战军12个主力军中,第44军是最早被裁撤掉的。这支部队在战争年代战功赫赫,其战绩丝毫不亚于大名鼎鼎的东野五虎(1、2、3、4、6纵)。

关于第44军被裁撤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但最靠谱的解释:这支部队两头冒尖儿,打仗冒尖儿,惹事生非也冒尖儿,太野了。这个“野”,是任性,刺头的意思。

还有一个说法,第44军在广东珠江一带剿匪期间,其政委陪同另外两位将领,私自去深圳河对岸的那座城市“侦察地形”。

第44军的将士们摩拳擦掌,厉兵秣马,马上准备攻城了,对岸的英军自知不是对手,已经做好了开溜的准备。第44军做事向来一意孤行,不按套路出牌。

大局为重,迫不得已才将第44军裁撤掉。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将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那么早就裁撤掉,实在是有些太可惜了。

第四野战军第44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

七纵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骑兵二团。

骑二团团长马仁兴,绝对是个传奇。正是这个马仁兴,把骑二团变成了一支桀骜不驯的队伍。

马仁兴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后张范村,他读过军校,22岁就成为冯玉祥西北军骑兵第二师参谋长。

1940年4月13日,马仁兴带领骑28团1600人在陵川起义。起义部队被编成八路军骑兵二团,也称冀中骑兵团。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观众,都对八路军将领李云龙,和阎锡山晋绥军将领楚云飞相爱相杀的故事津津乐道。

其实马仁兴和晋绥军斗智斗勇的事迹,丝毫不亚于李云龙。

八路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明争暗斗,但名义上还是友军,偶尔走走过场,搞个联欢什么的,还是需要的。

有一次八路军骑二团和晋绥军骑兵团搞联欢,骑兵二团都是冀中子弟,冀中英雄辈出,最出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赵云和张飞。

骑二团的歌声铿锵有力: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阪坡前逞英雄,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还有张翼德,当阳桥前等,七啾喀嚓响连声,桥塌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百万兵。

晋绥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唱:云长最忠勇,温酒斩华雄,孟德帐下显威风,斩颜良,诛文丑,河北袁绍心里惊。保嫂寻皇兄,匹马单刀千里行……

明显这是晋绥军在挑衅,他们不但提到了河北,另外颜良、文丑也都是河北人。

歌咏比赛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双方的团长开始打嘴官司。

马仁兴说: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却跑到曹操手下去立功,不知忠义二字从何说起。

晋绥军团长说:真豪杰随心所欲,就算是张飞和赵云再勇猛,关夫子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青龙偃月刀专斩忤逆之人。

双方唇枪舌剑,争的不可开交。

骑二团的战士们不耐烦了,当兵的就该在战场上见真章,孰强孰弱,双方打一架不就明白了吗。

晋绥军没想到联欢会变成了比武场,明显的有点孱。

骑二团的战士们一拥而上,将晋绥军骑兵团打得抱头鼠窜。

骑二团有个规矩,打仗冲锋时临阵退缩的,战友们打仗回来,再狠狠的揍他一顿。久而久之,骑二团在战场上奋勇争先,打群架也义无反顾。

骑兵团打群架不骑马,也没人使用武器。

晋绥军骑兵团吃了大亏,他们的战马、装具,以及枪支,都被骑二团当做战利品给缴获了。

晋绥军骑兵师师长郭凤山勃然大怒,要求马仁兴交出肇事凶手。

马仁初说:人是我打的,但我们是公平比试,愿赌服输,输不起以后就别玩了。

然后郭凤山又索要丢失的物资。

马仁兴振振有词的说:阎长官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也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可阎长官偏心,拖欠八路军的军饷,比武赢来的那点儿东西,就全当补发给我们的军饷了。

骑二团直属八路军总部,后来朱老总也亲自过问此事。

马仁兴狡辩说这是比赛奖品,而非战利品。

时间一长,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马不吃夜草不肥,尤其是战马,不但需要好草料,还要大量的黑豆补充营养。

骑兵团一天消耗的黑豆,就要一吨多。

马仁兴不愿给当地百姓添麻烦,就只能不断的寻找日军作战,俗称“打给养”。

骑二团最出名的一次战斗,就是把日军重兵盘踞的安平县城给打下来了。

骑二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养闲人,马仁兴取消了营级单位,然后按照马匹的颜色,分为黑马连,红马连、白马连等六个连队。

作战时,马仁兴长刀所向,上至团长,下到马夫,全部上马冲杀。

1942年5月,骑二团白马连在蠡县野陈佐村,和日军一个骑兵大队遭遇,敌众我寡,白马连却义无反顾地主动向日军发起冲锋。

日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转眼之间就有20多名鬼子骑兵被砍死。

等日军反应过来,白马连已经突出重围。

吃了大亏的鬼子恼羞成怒,集中兵力,穷追不舍。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白马连作战参谋马乘风,率领七名战友杀了个回马枪,掩护其他战友,摆脱敌人的追击。

马乘风等八名八路军战士,深陷日军重围,经过一番激战,最后只有马乘风杀出重围,他浑身沾满了敌人鲜血,白色的战马也染成了血红色。

望着尚未摆脱危险的白马连,马乘风怒吼一声,挥舞着战刀,纵马向数百日军发起冲锋。

白马连指导员杜臣福向正在开会的马仁兴,报告了马乘风壮烈牺牲的消息。

马乘风加入白马连才五六天时间,杜臣福和他还不是太熟识,只知道马乘风是延安抗大毕业的。

马仁兴听说马乘风牺牲的消息后,愣了足有一分钟,这才语气平静的说:继续开会。

会后,副团长宋辅廷这才告诉杜臣福,马乘风是团长的儿子。

野陈佐村的乡亲们,将马乘风等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潴龙河畔。

在一个血色的黄昏,骑二团的战士们,惊奇的看到,一向刚毅无双的团长,在潴龙河畔的烈士墓前,伤心得昏了过去。

为了补充给养,骑二团几乎每天都要和日军作战。

一连串的胜利背后,骑兵团也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到了1944年初,骑兵团只剩下400多人马,勉强变成一个骑兵营。

吕正操司令员不愿浪费这样一位好团长,于是把马仁兴和骑兵营编入晋绥八路军第27团,马仁兴还是团长。

步兵团不如骑兵团机动能力强,但马仁兴还是把以战养战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冀中27团的战士们,每月能吃到5斤肉,到了年底,普通战士有1000元的军饷,干部1500元。

27团有钱,吃得好,装备精良,战士们士气高,最关键的,是总能打胜仗。

所以27团扩充兵力很快。截止到1945年春天,27团已经扩充到5000多人。马仁兴也随之升任晋绥一分区司令员,兼27团团长。

在八路军诸多将领中,马仁兴是出了名的护短,27团的战士,除了他这个团长能批评几句,兄弟部队首长,就算职务再高也不成。

27团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优待俘虏,别的部队抓到日军俘虏,都宝贝的不得了,但他们要是落在27团手里,就没那么享福了。

27团的战士对日军俘虏,伸手就打张口就骂,日军俘虏稍显不满,就不给他们咪西咪西,再敢折腾就死啦死啦。

反正27团打的仗多,抓的俘虏也多,必要时杀几个,也算是杀鸡儆猴吧。

说来也怪,到日本投降时,鬼子指名点姓向27团投降。

日本投降后,冀中根据地搞“肃反”,杀了不少人,马仁兴也给抓了起来。

幸好去往东北的林总路过河间,他说:这些被抓的同志,在抗战时都很英勇,现在日本投降了,他们怎么就成叛徒了。

就这样逃过一劫的马仁兴,率领晋绥32团去了东北。

在沈阳,晋绥32团,冀热辽军区第15团和第16团,被整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一旅。

第一旅下辖4个团,冀热辽部队的两个团分别改编的第一、第二团,晋绥32团被整编为第三、第四团。

保一旅总兵力6000多人,旅长马仁兴。

1946年3月16日,保一旅攻占东北战略要地四平,守军3000多人被全歼,守军指挥官刘翰东、张凯被活捉。战后,马仁兴被任命为四平卫戍司令。

保一旅攻占四平意义非凡,仅仅一个月后,举世瞩目的四平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四平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动用了十个师零四个旅近十万兵力,其中保一旅是唯一的非主力部队。兵力最少,而他们的任务最艰巨,担任四平保卫战正面鸭湖泡阵地的防守。

保一旅的对手,是蒋军五大主力中名气最大的新一军。

新一军在保一旅的阵地前吃足了苦头,马仁兴在阵地前大摆地雷阵。

在冀中时,八路军就有用地雷炸坦克的手段。现在保一旅更是把这项绝技用的出神入化,阵地前,到处都是横七竖八被地雷炸毁的坦克。

由于战况紧急,保一旅来不及挖地道,于是他们先挖了一条露天交通壕,然后用铁轨给交通壕加了个盖子,铁轨上盖上土做伪装,一直到战斗结束,新一军也没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保一旅的战士们,通过这条密道深入敌后,埋地雷,打冷枪,杀得新一军昼夜不得安宁。

四平保卫战打了30天,保一旅没丢一块阵地。

《四野战史》记载,四平保卫战是5月18日结束的。但是保一旅一个叫李鹤文的战士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撤出阵地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九(5月20日)夜间。

日记中说他们趁着月色,在阵地上埋设地雷后,才从容不迫的撤出阵地的。

1946年6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正式成立,军区司令员邓华。

保一旅是辽吉军区唯一野战部队。马仁兴脾气火爆,却爱兵如子,邓华比马仁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个人惺惺相惜,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邓华进东北时,未带一兵一卒,所以对保一旅也格外器重。

辽吉军区的范围,包括辽宁和吉林交界处的31个县(旗)。这片区域,历史上战乱频仍,是东北地区战事最频繁的,没有之一。

多年的战乱,导致这片区域匪患猖獗,有大小股匪260多个,匪众7万多人。土匪装备精良,且大多已经被蒋军收编。

保一旅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剿匪。

东北的土匪大都骑马,这让骑兵出身的马仁兴羡慕不已。

马仁兴的骑兵部队,和日军骑兵作战都不落下风,对付乌合之众的土匪,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辽西的土匪,就是因为有马,才被马仁兴盯上的。

保一旅向来不待见俘虏,更何况罪恶多端的土匪了。保一旅剿匪,要马也要命,缴获土匪的财产,也老实不客气的据为己有。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可辽吉军区的干部战士,吃得饱,穿得暖,每人还发了一顶狗皮帽子。

辽西的土匪对马仁兴又怕又恨,以至于后来他们都不敢直呼其名。土匪们相互之间起誓说:谁要口是心非,出门撞到马司令。

保一旅用了大半年时间,把辽西的数万土匪剿的一干二净。

对深受匪患的当地百姓来说,这是自古未有的奇迹。此时马司令的大名,在辽西已是尽人皆知,慕名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年络绎不绝。

1947年2月,辽吉军区在保一旅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了辽吉军区保安第二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两个月后,上述部队先后改称为西满军区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三个独立师暂时由马仁兴统一指挥。

在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夏季攻势中,西满的三个独立师,先后攻占了玻璃山、双山、榆树白等要地,为四平攻坚战扫除了障碍。

6月18日马仁兴亲率部队攻入四平市区,并全歼桥西守敌敌。

6月22日,完成攻坚任务的马仁兴,奉命增援尚在苦战的兄弟部队,在查看地形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四平攻坚战后,马仁兴被追授辽吉功臣称号。

马仁兴夫妇和子女,右为马乘风 马仁兴夫妇和子女,右为马乘风

8月初,辽吉军区所部三个独立师,被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三个独立师被相继改称为第19、第20、第21三个师,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

升级为主力纵队后,七纵两头冒尖的特点,也开始表露无疑。

其实在东北野战军中,两头冒尖的部队还有几个。

比如说二纵五师,师长钟伟。

1947年秋天,两辆补给兄弟部队的弹药车,路过五师驻地郑家屯。

钟伟把车拦下,命令一个连的战士,把弹药都卸了下来。

负责押车的干部,愁眉苦脸的说回去没法交代。

钟伟写了一张收据,振振有词的说: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什么你的我的分那么清楚,这就叫主力优先。

后来在文家台战斗中,三纵俘虏了蒋军新五军军长陈林达。

钟伟看着眼红,派人把俘虏抢了过来,还把三纵的人给打了。

另外一支两头冒尖的部队是6纵16师,师长李作鹏。这支部队的历史就不用说了,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

有一次16师和兄弟部队举行篮球比赛,结果打输了。

看人家庆祝胜利,16师的弟兄们有些不爽,打球打不过你,那就再打一架试试。

东北野战军的高副政委主持比赛,一看比赛双方不打球,改成打架了,马上过来拉架。

16师的弟兄们打红了眼,狠狠的给了高副政委两拳。

高副政委厉声喝道:“我是你们的副政委”。

结果16师的弟兄们根本不买账,扬言“打的就是你这个副政委”。

李作鹏一怒之下,将几个打人的战士绑了要枪毙。

高副政委闻讯后急忙赶到16师驻地,先把人放了,然后解释说:这些战士都是好样的,他们连我都敢打,在战场上肯定都不熊。

五师和16师毕竟只是一个师,七纵下辖的,可是整整三个师。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四战四平。七纵作为攻坚主力,一马当先杀进城去。在清点俘虏时,发现京剧名家方荣祥赫然在列。

方荣祥饰演王团长

这种尽人皆知的名人有特殊意义。

野司派人通知七纵,把方荣祥以及其他戏曲演员,马上送往野战军司令部。

负责接人的蒋金流来到七纵指挥部,发现那里正在唱大戏。

纵队司令邓华精通武艺,当时他也在戏台上扮演了一个角色,一连串空心跟头翻下来,赢得阵阵喝彩,就连方荣祥都暗自称赞。

邓华在演出时,发现了站在人群中的蒋金流,便知道他是何来意。

七纵几个参谋,把早已饥肠辘辘的蒋金流,带到一个饭馆里给灌醉了。等他酒醒以后,才发现已经被送回到野战军司令部。

就在当天,七纵成立了一个京剧社,台柱子就是方荣祥。

每天都能免费看到名家演出,这对七纵的战士们来说,是无比的乐趣。

后来野司再来要人,都被普通战士挡了驾,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辽沈战役时,七纵是第一支攻进锦州的部队。

蒋军在锦州城中,有几处坚固的建筑,被蒋军改造成防御工事,锦州电影院便是其中之一,

300多名蒋军躲在工事里,七纵一连进行了17次爆破,都没有摧毁这个火力点。

要是别的部队,早就气馁了。可七纵的战士们却越挫越勇,他们头顶着用水湿透的棉被。愣是把一吨多炸药运到墙基下。

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爆破手根本没有时间转移到安全位置。可七纵的战士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拉开了导火索。

随着一声巨响,躲在电影院里的300多名敌军,被全部震死。

随后七纵用令人难以想象的攻击速度,攻击到了另一个城门。

当时兄弟部队还在城外苦战,七纵并没有马上打开城门,而是派出兵力,将那些攻占的仓库、兵营、军火库等地,以及抓获的俘虏,都布置岗哨严加看守,并在上述地点的大门上,贴上七师事先印好的封条。

把这一切都做好了,七纵的战士们,这才慢条斯理的打开城门,兄弟部队冲进城中,结果什么战利品都没捞着。气的兄弟部队司令直骂娘。

锦州战斗结束以后,紧接着就是在辽西对廖耀湘兵团的大围歼。

辽西是七纵的主场,一定要打出个样子来让乡亲们看看。

大凌河渡口上,有一座刚架好的浮桥。

七纵赶到渡口时,已经有好几个兄弟纵队等候着过桥。

邓华亲临现场,在桥头架起两挺高射机枪,刚从锦州缴获的火焰喷射器,在机枪阵地前摆了一圈。

高射机枪鸣枪示警,喧闹的渡口顿时安静下来,七师的战士们用枪托,在人群中砸出一条通道。然后趾高气扬的登上浮桥。

其他纵队首长向野司告状。邓华振振有词的解释:这叫主力优先。

辽沈战役中,七纵没有俘虏太出名蒋军将领,只抓了一个张作相,据说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还有蒋军49军军长郑庭笈。

天津解放后,方荣翔在平安大戏院做慰问演出,绝对称得上是万民空巷,一票难求。

但是演出的第1天,七纵的战士,就把戏院的检票员给打了。

打人的理由也很充分,方荣祥是七纵的人,别人买票看戏理所应当,但七纵的人看戏,就仿佛是回家看自己亲人,回家看亲人还要买票,这不就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平津战役以后,四野这几支两头冒尖的部队,都变得消停下来。

一来是大局已定,以后再也没有大仗可打,其二就是所谓两头冒尖,其实就是军事主官性格的体现,现在三位性格桀骜不驯的军事主官,都相继离开了。

二纵五师和六纵16师的师长,现在已经成为六纵和12纵的纵队司令,七纵司令员邓华,更是升任第15兵团司令。

七纵的新任司令员方强,虽然资历够老,但指挥作战似乎并不见长,另外方强以前没有在七纵任职的经历,很难与七纵的骄兵悍将融为一体。

四野11个主力军,分三路南下,已经改称第44军的东野七纵,南下路线是11个军中,位置最东侧。

广州战役时,第44军一马当先,于10 月 14 日 19 时 30 分经沙河至黄花岗杀入广州。

驻守广九路的蒋军第109军放弃阵地,向潮州、汕头方向逃窜。

第44军东进追剿残敌,驻守潮汕的蒋军将领胡琏,率领第10、第18两个军前来接应。

关于这场遭遇战的记载很少,四野第44军以一敌三,也杀得敌人落荒而逃。

第44军追杀到一个叫潮安的小镇。接到命令,停止追击,马上向钦州方向集结,围歼白崇禧集团残部。

潮安距离钦州将近2000华里,钦州当时已经集结了二野的第13军和第14军。还有四野的第43军和第45军。

12月6日,第44军尚在急行军途中,钦州战斗结束,这次战斗共歼敌4.2万人。

12月24日,金门战役爆发。

第44军作战任务取消,沿途解放了东莞、惠东等城市。

在接下来的剿匪战斗中,第44军主要活动范围在珠江三角洲。

在剿匪战斗中,四野的13个主力军,除了第44军外,另外12个军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

剿匪战斗中,第44军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果,还犯了两次很大的错误。

当时珠三角地区比较富裕,没有太多穷凶极恶的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土匪名叫“花子队”,其实就是丐帮。

“花子队”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他们手中的武器还挺好。这些土匪也不种地,土改对他们一点用也不管。

你抓了他们也没用,他一口咬定自己是乞丐。抓了还得放。

“花子队”不敢和主力部队作战,但是对那些落单的战士,或者地方干部,下手是毫不留情。

当地的治安越来越糟糕,第44军的一些老兵,拿出当时在东北剿匪的办法,杀了几十个屡教不改,罪大恶极的匪首。

结果惹得当地几千名乞丐,跑到军营讨饭吃。弄得剿匪工作非常被动。

还有一次在广宁县剿匪,第44军一个团,在扶溪村,包围了当地著名的匪首何炳,以及手下300多名土匪。

附近几个村的民兵,闻讯后也赶来参战。

战斗很快结束,土匪被全歼,匪首何炳及手下50多名土匪被活捉。

在押送途中,当地民兵竟然偷偷的把土匪给放了。战士们一怒之下打了人。关系和地方上闹得更加紧张。

1950年初,第44军政委,以及另外两位将领,偷偷的去了一趟深圳河对岸的那个城市。

这件事惹得四野101首长大发雷霆,将三个人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但是为了顾及他们的颜面,通报时说他们是去侦察地形了。

不明真相的44军将士,从中嗅到了战机。他们厉兵秣马,积极准备,一条小小的深圳河,挡不住战士们战斗的心。

第44军磨刀霍霍,对岸的英军也很紧张,打点好行李,随时准备开溜了。

虽然后来发现这是虚惊一场,可也导致第43军购买机帆船的计划泡汤了。

随后,第44军被调离珠三角地区,去往广东最贫瘠的粤北山区剿匪,粤北山区山高林密,自古匪患猖獗,盘踞英德、 阳山、 翁源等地的土匪有200多股,匪众大约有三四万人。

粤北股匪一般规模不大,最出名的梁猛雄、 廖耀庭、扬策雄股匪,也不过1300多人。

股匪规模小,剿灭起来就比较困难,第44军化整为零,组成若干剿匪小分队,攀越险山峻岭,深入热带丛林,历尽千辛万苦,用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完全肃清了粤北山区的土匪。

1952年10月,奉中南军区命令,第44军番号撤销,所属第130师零一个团,与第45军两个师以及军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

第131师划拨给海军青岛基地。第132师划拨给第43军,驻守海南岛。

第44军是四野12个主力纵队中,最早被撤销番号的。

这样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被撤销番号的原因,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说因为这支部队两头冒尖儿。

也有人说是因为“侦察地形”事件。

更有人说,第44军贻误战机,放跑了胡琏残部。像这种抗命的战斗,在东北时,二纵五师,六纵16师都干过,七纵也没少干。

6 阅读:2185
评论列表
  • wind 4
    2024-02-06 15:21

    挺可惜呢,运气不如5纵好…

  • 2024-02-29 12:26

    打高副政委时,还叫东北民主联军三师七旅,旅长是彭明治,同李中将有啥关系?

  • 2024-03-02 02:17

    后54军的130师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