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我本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14 13:44:37

01.

明月入怀清风在抱,流水怡志寒泉洗心。

公元737年,王维因张九龄罢相受牵连,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明升实降。当然,对王维而言,当什么官无所谓,释海无边,何处不可修身养性。

因此王维在赴任的路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年后,王维自河西归长安,仍任监察御史,并开始拟建辋川别业。

公元740年,王维迁殿中侍御史,再次出巡,自长安至襄阳,过郢州、夏口到岭南。

广西有都峤山,为佛、道、儒三教圣地,都峤山上有灵景寺,寺侧有一崖,名灵景岩。王维这一联,就是题于灵景岩斋舍。

“明月入怀清风在抱”,这是王维的雅,步万千红尘而不浊于心;

“流水怡志寒泉洗心”,这是王维的悟,纵宦海沉浮而不乱其志。

31岁时,王维丧妻,自那以后,他便开始餐素食、绝彩衣,孤居三十载,余生未再续娶。

据道友裴迪言,王维的居室中,除茶档、茶臼、经案、绳床外,别无它物。每次下朝以后,王维就会净室焚香,默坐独处,冥想诵经。

所以王维有“诗佛”之誉,如果说李白是天上的“谪仙”,那王维就是人间的地仙。

02.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 《叹白发》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很快就攻陷了东都洛阳。

次年,昏招百出的唐玄宗李隆基让哥舒翰发兵,随后潼关失守,李隆基连夜出逃,避难蜀中。长安城一片混乱。

许多官员未及跟随,因没有圣旨,也不敢贸然跟随,所以这些守臣的命运只有一种,那就是被俘。

长安沦陷后,王维被叛军俘获,因安禄山很欣赏王维的才华,就把他带去了洛阳,希望他能向自己称臣。

王维自吞哑药,拒不开口,因此被囚禁在菩提寺内,期间安禄山找了很多人来游说,王维都没有签字。

一年后,裴迪因担心王维的身体,托关系前来探望,闻听百官朝拜安禄山,王维悲从中来,写下了那首《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后来,王维身体每况日下,趁王维昏迷之际,安禄山派人强行让王维按了手印,授伪官。

公元757年,两京收复,朝臣弹劾王维失节,收入狱中,按律当斩。幸王维有《凝碧-池》诗自证清白,加上弟弟王缙平叛有功,自愿削官为兄赎罪,唐肃宗并没有太过于责难王维,仅仅作降职罚俸处理。

两年后,王维接连升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加集贤殿学士,累至尚书右丞。

这一年王维60岁,入耳顺之年,望着镜中的白发,就写下了这首诗,随后提出致仕,捐辋川别业为寺庙,恳请肃宗让弟弟王缙回京。

公元761年春,王维终于实现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梦想,也即将走完自己曲折的一生。临终前,王维给所有亲友都写了信,辞别后安然离世,终年61岁。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叹白发》。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光阴易逝,昔日红润的面颊早已苍老,连牙齿都开始松动了,回首过往,仿佛只是刹那间,青丝就变成了白发;

人这一生忙忙碌碌,浮世万千,有多少令人伤心之事,如果不是心向空门,又何以能得到解脱?

王维15岁成名,17岁名满京师,20岁成为岐王李范的座上宾,21岁状元登科,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高处不胜寒,就在他意气风发时,因属下伶人擅舞“黄狮子舞”,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在济州,王维整整度过了5年的苦闷时光,无法排解时,就诵经念佛,逐渐看淡世俗。待遇大赦后,王维便与妻子隐居淇上,一心修禅,不问世事。

奈何妻子的早逝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为妻守墓三年后,王维经张九龄提擢,再入朝堂。

正所谓:我本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然而朝堂之上勾心斗角,张九龄遭李林甫诬陷被罢相后,王维也有了归隐之心,随后就买下了宋之问在终南山的旧宅。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王维以丁忧为由提出致仕,玄宗不允,守孝期满后不到两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于是王维就被锁死在朝堂之上,为了营救弟弟回京,不得不再继续为官,幸好经过一番努力,最终用官位换得弟弟回朝。几年后王缙升相,算是慰了哥哥的在天之灵。

因此,王维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伤的是身不由己,伤的是世事多变,更伤似水流年。

幸好,他还有他的禅,还有他笔下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 阅读:224
评论列表
  • 2024-06-19 11:51

    幽山之中唯露滴,一只野鸟见花开。 风闲水流人不在,许是春时阴移台。

  • 2024-06-15 05:48

    [点赞]

  • 2024-06-14 23:56

    经典好文!!!以前只知道王维是个不错的诗人,有那么几首传世佳作,没想到他是这样一位诗佛,我们随着年龄增加更要体会和感悟他明月入怀、寒泉洗心的禅意与禅心!!!!!感谢作者用心创作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