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坦克英雄名字不雅,毛主席:我帮你改个名字,随后全国闻名

归客来去 2024-06-24 15:50:48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中,涌现过无数战绩彪炳的英雄,其中一位打坦克英雄更是得到了去中南海见毛主席的机会。

因为名字不雅,毛主席甚至还亲自为他改名,更改后的名字不仅有个好兆头,还全国闻名。

这位由毛主席改名的英雄是谁?他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年轻的老兵

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同年10月,中国志愿军军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并于10月25日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此后,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所有战士作战英勇,立下赫赫功劳,其中之一就是炮长苏兆丹、

苏兆丹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1师第401团,是一支配合步兵作战的反坦克炮兵部队。

虽说来朝鲜战场之前,苏兆丹只经过短暂的训练,但是作为一名老兵,他的作战经验可谓相当丰富,而这些经验的得来,和他年轻时的经历脱不了关系。

1929年,苏兆丹出生在山西太原小店的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很多。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所有人还是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然而好景不长,苏兆丹的父母因为常年进行繁重的劳作,身体再也承受不住,最终撒手人寰,只留下苏兆丹这几个年幼的孩子。

祸不单行,苏兆丹的几个兄弟姐妹也先后去世,只剩下苏兆丹一个人艰难生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苏兆丹只能向已经出嫁的姐姐寻求帮助。

所幸苏兆丹的姐夫是个善良的人,对于他的到来没有什么怨言,苏兆丹就这样得以在家人的庇护下继续成长。

因此他对姐姐一家非常感激,遇到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了自己姐夫的秘密身份,竟然是一名共产党员。

对于这一发现,苏兆丹内心激动不已,因为他早就对抗击日军的共产党仰慕不已,想要加入他们,所以苏兆丹找准时机向姐夫表明自己想要参加共产党的心愿。

在经过一番考察后,苏兆丹于1945年在姐夫的推荐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安排在当地的游击队。

巧合的是,加入不到一个月,他就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战斗。当时有一小股日军在周围进行扫荡,搅得当地老百姓生活不得安宁,于是游击队决定在这股日军的扫荡路上设下埋伏,将他们一网打尽。

第一次参加作战的苏兆丹就表现的非常果敢,面对落入陷阱的日军,迅速开枪,丝毫没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很快,这些日军就死的死,伤的伤,再也无法威胁当地的安全。

后来随着作战次数的增加,苏兆丹的战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后来在1948年的太原解放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冶峪和狼坡山战斗。

冶峪防守战中,苏兆丹等士兵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始终没有退缩,一直坚守阵地,直到援军到来,他才松了一口气。

狼坡山战斗中,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当时敌人占据了我方4个阵地,虽然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后,成功夺回来3个,但是最后一个阵地还被敌人牢牢握在手里,前去攻击的战士无一不身受重伤。

紧要关头,苏兆丹主动请缨前去攻击,最终夺回这块阵地。但是苏兆丹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腿上中弹8处,右肩也中了一枪。去医院治疗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右肩还有一个弹片无法取出,只能留在体内。

这种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也被苏兆丹带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帮助他立下不少战功。但是这位年轻的老兵却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小问题。

改名的打坦克英雄

作为立下不少战功的英雄战士,他偏偏有一个实在不雅的名字,可是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毛主席竟然亲自给他改名。

1951年7月,甘凤里战斗打响。身为炮长的苏兆丹带领部下来到埋伏地点,对敌军进行观察,同时等待上级的命令,随时准备对敌人发起攻击。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凭借着优良的军事装备,对我军阵地展开了毁灭性的破坏,无数志愿军战士牺牲在猛烈的炮火之下。

远处观察战况的苏兆丹恨不得立刻向敌人开炮,但是想到上级的命令,要等通知才能开炮,他就又咬咬牙停止了动作。

不久之后,志愿军战士凭借着顽强的作战意志,成功击退敌军的冲锋。但是很快,敌人又派出了二十辆坦克向我军发起攻击。

这些坦克的行进路线恰好要经过苏兆丹所在的埋伏点,他立刻打起精神,要所有人做好准备,随时开炮。

可是左等右等,开炮的指令一直没传过来,眼看敌人就要逃出包围圈了,苏兆丹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因为敌人的攻击,他所在的部队已经与指挥所失去了联系。

眼看机会稍纵即逝,身为炮长的苏兆丹当机立断,率先来到炮位,进行装弹瞄准,对美军的坦克打响第一炮。

后来更是五发五中,破坏美军坦克一辆,还有一辆受损严重。

敌人眼见形势不对,竟然选择掉头撤退,也顾不上攻击志愿军了,最终我军歼敌2000余人。甘凤里战斗取得胜利,这其中少不了苏兆丹的功劳。

战斗结束后,苏兆丹主动认错,但是不仅没有得到处分,反而迎来了夸奖,不少人开始喊他“打坦克的英雄”。

这还不是最令人惊喜的,1951年10月,苏兆丹和其他战斗英雄被邀请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这是苏兆丹第一次参加这么隆重的场合,他一路上紧张的活都不说了。国庆观礼结束之后,苏兆丹还作为英模代表参加了接下来的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在讨论环节的时候,苏兆丹大胆提出增产节约的想法,希望全国人民能节约粮食。其实也不怪苏兆丹想到这里,毕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面,粮食的运输是很困难的,有时候志愿军战士甚至要靠喝雪水来充饥。

炒面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干粮了。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苏兆丹才提出这样的想法。

不过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去,苏兆丹就有点不自在起来。在他看来,参加会议的都是国家中的栋梁人物,甚至还有不少将领在场,自己在他们面前发言,无疑是班门弄斧。

但是毛主席却非常赞同他的想法,不仅表扬他说得对,还询问他叫什么名字。

这下子可问住苏兆丹了,他脸色涨红,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因为当时他的名字确实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他不好意思说出口。

倒是坐在他旁边的战友哈哈笑着开了口,告诉主席他叫苏吊蛋。

这个名字确实出乎众人意料,于是毛主席就询问他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苏兆丹摸摸脑袋说出了缘由。

原来小时候的苏兆丹非常喜欢调皮捣蛋,大人都管不住,而且乡下总喜欢给孩子另外起个贱名好养活,于是父母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吊蛋。

一来二去就成了他现在的名字,不过因为不好听,所以不少人叫他的时候都感觉挺别扭。

听完苏兆丹的话,毛主席询问他愿不愿意让自己改个名字。

一听毛主席要给自己改名字,苏兆丹别提多乐意,当即就点头答应。毛主席思索片刻,在纸上写下“兆丹”两个字,周总理害怕苏兆丹不理解,还给他解释两个字的意思,“兆”代表着多,“丹”一般指红色,是个有好寓意的名字。

苏兆丹将这张纸条牢牢握在手中,后来又折起来放进口袋里,生怕弄丢了。这张纸条也在今后的日子里为他提供了不少精神支持。

会议结束后,苏兆丹再度回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此时战况已经进入比较平稳的阶段,终于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然而,苏兆丹的命运却从这一刻起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默默无闻的英雄

1955年的狄村砖瓦厂里面,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在和旁边的工人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当他抬起头的时候,露出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人赫然是曾经的打坦克英雄苏兆丹,他怎么会在一家砖瓦厂里面干活呢?

原来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兆丹就转业到了这里。砖瓦厂里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曾经的经历,苏兆丹自己也将获得的一枚枚勋章放到了柜子最深处,完全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

他每天和厂里的其他员工一样,干着推土、搬砖和出窑的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种平淡的生活对于经历了多年战争的苏兆丹来说,已经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62年,苏兆丹平淡的生活再次被打破,他发现了一件让自己难以忍受的事情。那就是砖瓦厂的厂长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让他的亲戚前来挂闲职,活没怎么干,工钱是一分没少拿。

这种走后门的行为让苏兆丹无法忍受,于是直性子的他直接去劝说厂长,让厂长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要搞这种歪风邪气。

此时的苏兆丹不知道人心险恶,自以为经过自己一番劝导,厂长会改过自新。哪知道他因为这件事情被怀恨在心。

不久之后,厂长的亲戚没有走人,倒是苏兆丹因为莫须有的问题被迫卷铺盖走人了。

离开砖瓦厂后,苏兆丹就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可是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再加上上一份工作离开的原因实在不体面,所以他只能在生产队干最脏最累的活计。

可是就算到了这一步,苏兆丹依然没有拿出自己曾经的履历来说事,照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任何怨言。

与此同时,苏兆丹之前所属部队也在寻找他的下落,可是部队手里的名字还是他的旧名字,所以直到1978年才找到苏兆丹本人。

前来寻找的人帮苏兆丹查清楚了十几年前砖瓦厂的事情经过,替他洗刷了冤屈,安排其去太原耐火材料厂上班。这一干,就又是十几年。

1992年,苏兆丹退休了,此时的他已经年过花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每天就出去遛遛弯,散散步,如果他自己不说,谁也不会把这个老人和曾经的战斗英雄联想在一起。

结语:

后来,为了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50周年,相关单位发起了“找英雄,颂英雄”的活动,这才将隐姓埋名近50年的苏兆丹出现在大众视野,更多人才得以了解他当年的事迹。其实在我国的抗战历史上,像苏兆丹这样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选择隐入平凡生活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正是因为他们曾经的付出,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者:苏眠编辑:苏眠本文由“归客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归客来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