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在周王朝,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6-23 03:38:29

礼乐制度是什么?

周人重视礼。他们认为礼是用来维系人和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周礼,也叫礼乐制度,相传是周公旦创建的,这种制度主要是通过礼节和音乐来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生活。

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影响着周朝社会。我们在今日的生活礼俗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周朝时期建立的那些政治秩序、祭礼仪式和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

周礼的名目有很多,比如吉礼、嘉礼、凶礼、宾礼等等。吉礼是对祖先和神祇的祭祀;嘉礼则是那些喜事,比如婚嫁、孩子成年、宴请宾客等;凶礼指的是丧葬,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悼;宾礼指诸侯对周王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活动。

所有礼制都和法律一样,体现出等级的区分,而且这些礼乐制度不得修改,周王有权力去惩罚那些违礼的贵族。

衣食住行也要遵守规定

周人,尤其是有地位的贵族,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受着礼的约束。穿衣方面,他们要按照礼制来穿衣服。

例如,参加重要典礼的时候,就要穿相应的服装,佩戴相应的配饰,这些象征着自己的身份。各社会阶层可以通过他们的服饰的质地、形状、尺寸、颜色、花纹等体现出来。

饮食方面,周朝设立了负责管理饮食事务的官员。各个等级在宴席中的规格和配菜都是有讲究的。

周人还对客食之礼、待客之礼、侍食之礼、宴饮之礼、进食之礼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为了摆脱商朝末期的酗酒风气,周朝初期设有限酒令。

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贡献是瓦片的发明。《礼记》中关于建筑的说法,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三朝五门」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说的是国都的布局。

从「左祖右社」我们可以看出,礼制中强调崇敬祖先和祭祀土地粮食神明。「社」,说的是社稷,也是周人自认的先祖,表现出他们对农业的重视。「面朝后市」也交代了朝会和市集的地方,这个概念被用到后来房屋的布局,即「前朝后寝」。

△ 青铜器和玉器都是贵重的礼器,图中的青铜天亡簋,是「周朝开国大典」的纪念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时期已经有从都城到各地的道路了。最重要的一条从镐京到成周的大道,叫作「周行」或「周道」。当然,车马这些交通工具是贵族的专利,庶民主要的出行方式还是徒步。

西周的音乐发展很快。本来《诗经》也是和歌而唱的,但这些曲调已经失传了。在当时社会,音乐不仅仅存在于贵族日常生活中,还是国家大型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周礼》就对当时音乐的体系和建制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国家专门的音乐机构叫作「大司乐」。其中的工作人员,包含乐师在内,据说有上千人。

但这些演奏音乐的人主要来自平民阶层。因为周朝统治者更注重的是音乐的德育功能,而不是演奏技巧或者美学价值。

0 阅读:3

真情豫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