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价值,是让清军知道怎么用近代武器了

聪征说社会 2024-06-09 20:32:4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袁公博

编辑|t

引言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着一门晚清铜炮,这门铜炮长78厘米,口径7.5厘米,重55公斤,正面刻有铭文“太平天国丁巳年”。

除了正面的铭文外,侧面,背面皆有楷书铭文,详细说明该炮的规格参数,制作人员,制作时间等信息。

这是一门太平天国自制的铜炮,由专人负责,显示了较高的制作水平。

太平天国号称农民起义,但其武器装备却一点都不“农民”,在太平天国创立之初,就有相当数量的火器。

太平天国的火器刺激了清军,加速了后者武器更新换代的步伐。

(太平军武器)

一、装备精良的农民军

太平天国创立之初,受财力所限,仍是以冷兵器为主。

在攻克岳州后,由于缴获了一批清军火器,太平军开始换装,但因陋就简,水平不高,甚至三藩之乱时代遗留的装备仍在超期服役。

定都天京后,有了稳定财源的太平军真正意义上的“鸟枪换炮”,创立了专门负责铸炮的衙门,铸有一千五百斤到万斤大炮不等。

除了坚持自主研发外,也重视技术引进。

(太平天国)

定都天京不久,英国人麦华佗前来打探虚实,发现太平军几乎人手有枪,“只是不知道如何使用”。

从“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个细节看,太平军装备的火枪显然是洋枪而非土枪,除了洋枪外,麦华佗居然还发现了美国春田兵工厂的大炮,简直是19世纪的美械师。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列强“严守中立”,在清军和太平军之间观望,许多抱着发财梦的外国冒险家纷纷投机,在两方充当雇佣兵,洋枪队的华尔只是其中之一。

适逢工业革命,外国兵工厂则抓紧时间扩大产能,积极出货,各种洋枪洋炮横行中国,太平军之所以有这么多洋枪,就是外国兵工厂倾销的结果。

(洋枪队)

左宗棠回忆说,与自己对战的太平军“无一不配洋枪洋火”。

忠王李秀成占据了富裕得苏杭一带后,发了大财的他成为了外国兵工厂的VIP用户,李秀成的部队是太平军中武器最精良的,李秀成进攻上海时,炮声如雷,弹密如雨,让李鸿章望之兴叹。

上海士绅看了看李秀成的部队,再看看李鸿章带来的叫花子兵,十分失望,李鸿章只得亲自督战,阵斩逃兵方才稳定局势。

这一幕给李鸿章带来了极大屈辱,刺激了他的求胜之心,不久后,由他办的上海洋枪三局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先声。

(李鸿章)

二、清军武器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虽然有一些先进的士大夫指出应学习西方船坚炮利,但朝廷依然被“重道轻器”的思想主导,主政者并不积极。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积极使用洋枪洋炮的太平军给清军上了一课。

隔着眼睛混不下去了,清庭只好穷则思变。

(太平军武器)

1861年,恭亲王奕䜣领衔上奏,力陈改革武器装备的必要性。

鬼子六先把八旗夸了一遍,“素来骁勇善战”者云云,不知道是哪个位面的八旗兵。

然后不失时机地话锋一转,这么好的军队打不赢,“非兵不力”,是武器装备不行,应尽早换用洋枪。

有了鬼子六的领头,早有此心的汉族士大夫不再遮遮掩掩,纷纷响应。

八旗兵先进行了换装,早已名存实亡的“神机营”换发了第二春,虽然装备更新了,但朝廷也没指望这群大爷打仗,此举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太平军武器)

八旗换装后,早已倾慕外国开花大炮的李鸿章率先给自己的部队用上了洋货,淮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独立的炮兵部队。

这一点是李鸿章高于老对手李秀成的地方。

李秀成的部队洋枪洋炮虽多,但正如麦华佗正确指出的那样,太平军不懂如何使用。

(李秀成)

炮兵集中使用由拿破仑在土伦战役首创,李鸿章引用了洋教练,指导淮军如何集中使用炮兵,这使他的部队在与太平军战斗中占据了优势。

除了外购枪炮外,李鸿章及洋务派更是打出“自强”的口号,开始了自造洋枪洋炮的进程。

在洋务派积极购买和仿制下,清军由刀矛与鸟枪为主的部队,进化为装备与思想皆能接近近代水平的准近代化军队,这些变化皆起自太平天国运动。

在认识到新式装备的重要性后,清军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同时,也在围堵太平军地武器来源。

(淮军)

三、此消彼长

早在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就积极联系在上海的英国人温那治,购买洋枪,此举被清军截获后,清庭并没有处罚温那治。

此后,太平天国多次联系洋人,许多洋人图利,贩运军火往太平天国,使得太平军获得持续的军火补充。

纵观整个咸丰年间,清庭对稽查太平军偷运军火十分不力,这其中有清廷不敢惩处洋人的原因,但之所以洋人积极给太平军运军火,还是因为太平天国对新式武器更重视,出价比清廷更高。

(太平天国与洋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很多人还将其当作偶然事件,然而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战败,清廷终于认清了中外差距,开始大力引进军火,认真围堵太平军的武器供应。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保请求共同证以不平等条约的执行为理由,与列强定下了“借师助剿”的合约。

在列强政府的配合下,走私武器到太平天国的外国人开始遭到惩处,同时,清廷也增大了购买武器的费用,高价收购武器。

(巴麦尊)

英国首相巴麦尊尤其表示,自己将上报国王,“严定章程,惩治“非法商民”。

在清廷的围堵下,太平军的外洋武器供应渐渐断绝。

李秀成试图托老朋友白齐文到上海购置武器,去了两次,皆无功而返。

后来,李鸿章更是安排“事故”弄死了在太平天国和清廷之间左右横跳的白齐文,太平天国最后一条线也断了。

随着湘、淮各军的武器更新和太平军武器供应的断绝,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由太平军武器占优转化为清军武器占优,这加速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白齐文)

参考资料

曾志文.论清政府对太平军外购武器的稽查[J].韩山师范学院学

管仕福,唐林生.太平军武器装备初探[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2,(02):62-67.

0 阅读:226

聪征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