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修文:偏僻乡野的天然溶洞内,为何会建有两座数百年古寺?

黔程历史 2024-04-14 09:33:19

早期佛教寺院大多以僧侣墓塔为中心,正所谓“立塔为寺”;传入中国后,迅速中国化,大多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南北朝向中轴线布局结构。

而在贵州省,却往往利用天然洞穴建成石窟寺院,形成独树一帜的天然布局。本期,让我们走进修文的两个溶洞,去感受溶洞内数百年的古寺传奇。

一、佛光寺

01.四明洞

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大堡村洞上组,有一个天然溶洞,溶洞位于一个山体内部,整个山体基本被溶洞“掏空”。

溶洞前洞口高达10多米,宽约20米,洞口后面是宽阔的洞道,洞道的尽头是后洞口,直达山顶。

洞道右侧有一个支洞,从支洞下行后穿过狭窄洞道,一路居然又走回到前洞口边上的一个小洞口。

洞道左侧则有几个支洞,从两个支洞前行,分别在山体悬崖处又形成了两个较大的洞口。

因此,溶洞内四通八达,形成多个穿洞,洞口数量达8个之多,站在溶洞中心,放眼四周,阳光透射入洞,四方通明,因此得名“四明洞”。

四明洞

四明洞洞内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打磨石器,因此四明洞也是个古人类遗址,距今大约1万多年。

据说四明洞作为佛教寺院,已达1000多年历史。

对此,我基本持怀疑态度。

就前溯1000年左右吧,那时是北宋初期,贵阳一带还几乎为“荒蛮之地”,水西彝族在首领罗氏主色带领下,跨过鸭池河进入贵阳与矩州领主谢氏(历史称“谢蛮”,先祖是西汉时期由中原迁入贵州)大战,中原或江南的佛教寺院在此还难以立足。

当然,如果有僧人从江南沿长江溯源而上,到达贵阳,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受丘处机影响,元朝初期全真教鼎盛至极,一些僧人由此云游至贵阳,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僧人来到贵阳一带,自然无法修建寺院,便选择栖身天然溶洞内修行,免却日晒雨淋之苦,自然理所当然了。

或许这就是四明洞作为佛教寺院的起源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明洞作为佛寺,被彻底所毁。

1997年,在四明洞重建寺院,取名“佛光寺”。

02.佛光寺

四明洞下方,还有一个溶洞,洞前是一个土地庙,洞内供奉的是道教神仙,洞口离洞底较高,难入下行入内。

我尝试着爬上外侧“天窗”处俯视洞内,居然被一棵有毒植物蛰了一下,火辣异常,我相信第六感,于是作罢。

左边是小溶洞,右边前往主洞

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寺门边,就此停车,“佛光寺”寺门就近在眼前了。

佛光寺寺门

从大坝一角斜对着寺门拍照,大部分阳光为树叶所遮挡,些许阳光透过树叶,形成一道“光束”,“光束”前面形成一道红色“彩虹”,后面形成蓝红构成的“彩虹”,让我感觉很诧异,仿佛印证了“佛光寺”三字。

“光束”与“彩虹”

只是稍微移步后,“光束”和“彩虹”就消失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四明洞的洞口雄伟高大。

寺门与主洞口

进入寺门后,右边悬崖顶部是“天然寺洞”四个阴刻楷体大字,非常显眼;不过这几个字是现代所刻。

“天然寺洞”

洞口大厅塑有观音菩萨像一座,高大庄严。

我本来是计划对洞口拍照的,但无法避开菩萨像,而我一般不对佛像拍照,四明洞内菩萨佛像密布,所以洞内我基本都没照相,就只能用文字描述了,大家见谅。

观音菩萨后面是洞道,之后就是华严三圣塑像:即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洞道右边往下是一个支洞,可算作是下一层溶洞,洞内供奉地藏菩萨,由此通过狭长洞道,可以走到主洞口边上一个小洞口。

主洞洞道左边是两个支洞,洞口均到达悬崖处,颇有曲径通幽后豁然开朗的感觉,其中一个洞口供奉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在另外一个洞口,我又看到了一尊佛像和左右协持,因为已经见到了华严三圣和西方三圣,我估计是东方三圣。

于是,我问给我作向导的中年女居士,这尊佛像是哪一位?

居士笑着说:前面佛像你都认出来了,怎么这个你认不出来啦?这是药师佛啊!

我于是说道:那他两边的协持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了?

居士说:是的,小伙子,真不错!

其实我一开始不敢肯定这尊佛像是否是药师佛,主要是因为我在寺院的药师殿所见的药师佛,均是单独一尊佛像;由药师佛和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共同组成东方三圣塑像的,我还是第一看到。

此刻我心里面想的却是,居士居然叫我小伙子,很多年都没人这样叫我了。

四明洞多处岩壁上,塑有500罗汉。

释迦牟尼涅槃前,为使佛法流传后世,特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这十六罗汉都是真实人物,为佛陀弟子。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喜欢数字“9”,大约唐末时,增加了两位罗汉,就变成了十八罗汉;至于增加的两位罗汉是谁,则有多个版本,现在一般采用清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的观点,即增加的两位罗汉为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释迦牟尼涅槃后,以弟子迦叶和阿难为首,召开了第一次结集,共有五百比丘参加,这就是500罗汉的来历了。

500罗汉并没有姓名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500罗汉名号,其实是宋朝人附会之说,佛经中找不到出处。

以主洞道比作中轴线,依次为观音菩萨、华严三圣,右边为地藏菩萨,左边为药师佛和西方三圣,大致同一般寺院。

四明洞中佛、菩萨、罗汉众多,挺有意思,可以了解很多佛教常识。

四明洞

二、佛洞寺

01.古寺渊源

在贵阳修文县六广镇广城村,六广河(乌江上游一段)依村擦边而过,形成高山峡谷,异常险峻,河流两岸,遍布溶洞,风景优美。

其中子江组有一个溶洞,名为“贾家洞”,又名“夹夹洞”;贾家洞共有两个可以互通的洞厅,两洞口外侧为约150米高的垂直悬崖,无路可达。

明朝初期,水西土司首领奢香夫人开辟了龙场九驿,其中九驿中的第二驿——陆广驿,离贾家洞不过区区数里。

不知是何人何时从崖壁边上,人工开凿出了一条长5米、宽0.7米的通道,从而得以进入贾家洞。洞道狭窄,仅容两人擦身而过。

贾家洞通道开凿后,人们在洞内供奉观音大士等佛像,后来又为菩萨塑像供奉,由此,此山被称作“佛洞山”。

贾家洞开辟为佛洞山的具体时间,大致为明朝时期;至于是何人开凿通道,何人供奉菩萨,如今已不可考。

黔程推测:或许为陆广驿之汉人,游玩至此,开辟为景,然后供奉观音,既作为自己远离家乡的精神寄托,又保佑人们往来贵阳水西两地舟楫平安吧。

清康熙四年(1665),本地士绅李斗南捐资,在洞内搭木建寺,又捐献田土以供香火,并请僧人在此常住,佛洞寺正式成为佛教寺院。

清嘉庆四年(1799),如相和尚主持佛洞寺,增建洞口石坎和入殿台阶,并重建佛堂。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如相弟子海依和尚继续增建佛洞寺,在洞外侧增建一阁,洞口两侧各建一庙,重塑诸佛菩萨巍峨塑像,同时修建了客舍、僧房等。

由此,佛洞寺游人络绎不绝,善男信女众多,声名远播,终成六广河边一道人文胜景。

六广名士陈醇为佛洞寺撰写《佛洞山碑记》,海依和尚刊刻于碑。

碑文中,主要描述了佛洞山历史渊源,以及表达了李斗南之不朽功德、如相和尚创寺之艰,最后在碑文右侧详细记录了李斗南夫人罗氏捐献的田土及如相和尚购置的田土的面积和位置。

所以,海依和尚的目的,其实也是通过碑刻方式,申明佛洞寺的田土,是一种保护寺产的特别方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佛洞寺毁于一旦!

幸运的是,《佛洞山碑记》还保存完好,由此我们得以一窥古佛洞寺历史渊源;至于其他刻有岩壁的崖刻、题字,则多已损坏或模糊不清了。

02.古寺游玩

2001年,在佛洞山后山重建“佛洞寺”,历时3年建成。

佛洞寺山门

车辆可以直接开入寺内,前行数百米,就到了一座四柱三门式仿古牌楼,工艺还算不错。

仿古牌楼

沿中轴线拾阶而上,第一殿为“观音殿”,可算是承接明朝时期贾家洞内最早供奉观音大士像,也可以说如今的佛洞寺为观音道场。

观音殿

穿过观音殿后,是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后面,登山而上,是准提殿,供奉“准提菩萨”。

准提为梵语音译,意思为清净、明觉,代表清净皎洁的心性。

大乘佛教中,无论显密,准提菩萨都是一位大菩萨,禅宗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需要说明的是,准提菩萨形象颇似千手观音,但两者并不是同一个菩萨。

准提殿上眺望大雄宝殿

我在寺院中碰到一位中年比丘尼(估计是主持),大师谈吐甚是和善。

我向其询问古佛洞(即贾家洞),大师告诉我古佛洞源自明朝时期,然后安排一位中年居士拿上钥匙,带我至古佛洞,给我开门。

古佛洞在新建寺院左侧,步行较远,于是我开车载居士至古佛洞。

古佛洞寺大门

进入大门后,崖壁刻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语出《金刚经》,见是新刻,我就没有拍照了。

通过明朝时期人工开凿的狭窄过道后,贾家洞第一个洞口就赫然在眼前了。

第一个洞口

洞口台阶的左侧,就是遗存至今的《佛洞山碑记》了。

《碑记》上题“永垂万古”四个大字,两侧对联为“名碑与名山不朽,古佛同古洞齐辉”,碑文正文尚可辨识。

碑的下部雕刻有精美花卉,花卉中间一侧有“神地”两字,我估计另一侧应该也有两字,但似乎被人抹去,看不出来是哪两字。

碑刻所在处,估计是如相和尚所建两庙之一,碑刻可能放置于庙中,后来庙毁,碑刻保存了下来。

《佛洞山碑记》-远景

《佛洞山碑记》-近照

拾阶而上,就进入了第一个洞厅,厅内供奉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佛洞寺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位置,就是这个地方了。

征得居士同意后,我进入洞厅后方欣赏钟乳石,后方不算深,钟乳石还算漂亮。

拾阶而上进入洞厅

释迦牟尼佛像

洞厅崖壁上,有很多题字,是历史遗物,可惜因为字体较小又被破坏或自然风化,大多辨识不清。其间也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写的时代标语。

时代标语

从洞厅往外看,对面就是毕节市黔西县境内,六广河正是修文、黔西两县的界河。

从洞口往外看

洞厅右外侧,是接引阁,供奉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就以前海依和尚增修之阁处了。崖壁上有“接引阁”“佛”等题字,应为历史遗迹。

“接引阁”

“佛”

从接引阁往外看,右侧是如相和尚修建的石坎,外侧下方是六广河;左侧是《佛洞山碑记》;正前方就是明朝时期人工所开凿的通道了。

接引阁处所照

洞厅与接引阁之间,是一个溶洞通道,由此可以到达第二个洞厅;洞厅右侧,自然形成石台被修建为神龛,供奉有几尊佛像。

两洞厅之间溶洞通道

通道供奉的佛像

通道尽头右侧崖壁上,有一幅崖刻,上有题字,似字又有象形表达,我无法解读,不明其意。

通道崖刻

第二洞厅顶部,喀斯特地貌形成“祥云”,除了颜色较暗略有不足外,比较好看。

第二洞厅

洞厅左侧有一石壁,名“将军岩”,上面密密麻麻写有字,这些都是历史遗迹,可惜已难以辨识;如今将军岩下供奉的是地藏菩萨。

“将军岩”

洞厅左外侧高处有一“佛”字,为赵朴初所题,是现代作品。

“佛”

将军岩边上,有一个支洞,名为“伏龙洞”,狭窄逼厌,洞门紧锁,无法入内一观。

“将军岩”“伏龙洞”“佛”

爬上洞厅外侧石壁上,俯视前方的峡谷,外侧为万丈悬崖,角度达90度,让人目眩,下方就是六广河,深邃碧绿,甚是漂亮!

六广河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佛光寺:修文县扎佐镇大堡村洞上组。

02.佛洞寺:修文县六广镇广城村子江组。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