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扒岩:一段贵阳通往水西的隐秘古道,为何悬崖上会出现神秘文字

黔程历史 2024-04-20 08:43:38

六广河峡谷岸边,有一段贵阳至水西的险峻古道,贵州宣慰使水西土司安贵荣为何不走官驿,反而选择此隐秘古道潜回水西?古道悬崖岩壁上,为何至今保存有数十幅少数民族写下的神秘文字?

一、陆广驿

1.奢香夫人与龙场九驿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贵州都指挥使马烨鞭笞水西土司首领奢香夫人,欲挑起事端一劳永逸解决水西。

奢香忍辱负重,到南京告御状,向朱元璋承诺:修建由龙场至水西的驿道,并承担全部建设、维护费用。

奢香表达的深层含义为:水西土司修建由贵阳至水西的驿道,由此水西面向贵阳方向门户洞开;如果叛明,朝廷可长驱直入攻入水西之地。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表达忠心方式了。

而奢香之所以要全部承担修建和维护驿道费用,真实目的就一个,把这条要道牢牢掌握在水西土司手里。

朱元璋对此心知肚明,鉴于当时主要敌人还是北方大漠,不愿在西南节外生枝;加上如果贵阳至水西驿道修建完成,朝廷制约云南的路线就有了三条:一是由四川过毕节进入云南,二是由贵阳过安顺、六盘水进入云南,三就是奢香修建的驿道了。

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朱元璋封奢香为“顺德夫人”,赐其子为“安”姓,治罪马烨;奢香回贵州后,修建了贵阳至水西的驿道,史称“龙场九驿”。

龙场九驿的龙场驿、陆广驿,处于水西土司在水东的飞地——鸭池河以东的水外六目,其余七驿则位于鸭池河以西,全部在水西境内。

奢香为牢牢掌握龙场九驿,将龙场驿、陆广驿所在“两目”直接亲辖,毕竟放在其他土目手中,始终不如自己直接掌控让人放心。

龙场驿在今修文县龙场镇,为龙场九驿之首;陆广驿在修文县六广镇,为第二驿。

陆广驿位于六广河岸边一高山顶上,俯视六广河,掌控着六广古渡口,位置极其重要。

随着朝廷以贵阳为中心,通过卫所渐次延伸力量,双方实力此消彼长,水西安氏对龙场九驿就逐渐不上心了,最起码对位于水东的龙场、陆广两驿,早已不管不问。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74),安贵荣任贵州宣慰使。

安贵荣能文能武,属于水西土司中佼佼者,但其人骄傲狂妄,常常不服从朝廷节制,如果朝廷不给予重大赏赐,往往不听宣。

此时,龙场驿、陆广驿早已破败不堪。

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被贬为龙场驿驿丞,在龙场居然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暂住在临时搭建的草屋里。

安贵荣听闻后,对王阳明帮助较多,两人成为好友。

安贵荣狂妄自大,居然向朝廷上书拆撤陆广驿,为王阳明所劝阻。

安贵荣如果撤拆陆广驿,很容易被朝廷判定有“不臣之心”,王阳明熟读历史,自然对此中利害了然于胸。

王阳明对安贵荣说:“驿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意思是告诫安贵荣:六广驿站可以拆撤,贵州宣慰司也同样可以革除!

安贵荣闻言,深悔自己虑事不周、险酿大祸,赶紧把奏章撤了回来。

后来,安贵荣得以善终,其中王阳明对他的教导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阳明在安贵荣的邀请下,从龙场驿出发,一路游山玩水到陆广驿;在游玩六广河峡谷时,写下《陆广晓发》一诗;过六广河后,游览象祠,写下《象祠记》散文。

两人联袂游山玩水、寻觅古迹、诗词唱和,留下了一段佳话。

明天启元年(1621),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明。

天启二年,安邦彦(贵州宣慰使安位的叔叔)响应,联合水东宋氏土司,

围困贵阳达十月之久,贵阳伤亡惨重,十不存一。

贵阳解围后,安邦彦退回水西,防守于六广河一线,双方在六广渡口拉锯作战,互有胜败。

当初,奢香夫人和朱元璋互相让步、彼此信任以避免出现的局面,犹如“墨菲定理”,越避免越发生;历史展现了它的自然规律性,残酷地表明它不会轻易被任何人所设计。

烽火之下,陆广驿完全被毁!

2.六广驿遗址与濯灵碑

明崇祯二年(1629),奢崇明、安邦彦被杀,贵州宣慰使安位投降,“奢安之乱”平定,水外六目改土归流。

贵州副总兵王国祯为防水西土司,命参将方国安、刘镇藩在陆广驿山顶平台修建石城,当地称之为“营盘上”。

清咸丰、同治年间,贵州爆发各少数民族大起义,黄号军何德胜部将石城内建筑付之一炬;民国时期,城墙被毁,如今仅剩几块残墙和城基了。

陆广驿就是如今的“六广驿”。

六广驿遗址文保碑就在公路边上(靠内侧),文保碑边上,是“濯灵卫碑”。

六广驿遗址文保碑位置

六广驿遗址文保碑与濯灵卫碑

濯灵卫碑

明崇祯二年(1629),朝廷将水西土司的水外六目“改土归流”,置敷勇卫,治所在今六广镇,下设修文、息烽、于襄、濯灵4个守御千户所。

濯灵卫碑为青石质,上书“贵州濯灵”四个大字,右侧落款为“公讳龙号御天楚安”几个字。

整通碑为重新拼接而成,下面水泥碑基为新建,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人敲碎,如今收集残碑恢复,只是有些被敲成了碎片,已无法找回。

濯灵卫碑

六广驿遗址

从文保碑处可以到达六广驿遗址,但从右侧村中走好走些。

六广驿古城三面均是悬崖峭壁,峭壁上为石质城基,城基上面则为土质城墙,说明当时朝廷修建的比较仓促,还没来得及修建石墙了。

古城前方为斜坡,城内原建有三个寺庙,如今仅剩残余台阶;从半坡俯视六广古渡,视野极好,对面就是黔西县境了。

六广驿遗址

残存寺庙台阶

残存土质城墙

残存城墙墙基

俯视六广古渡

二、手扒岩

1.手扒岩秘道

明朝时期,为制约水西、水东土司,朝廷在贵阳城建贵州宣慰司署(今喷水池附近),将水西安氏、水东宋氏封为贵州宣慰使(安氏排名在前,掌印),宣慰使常驻贵阳,朝廷特旨明令安氏:“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

安贵荣特别喜欢回水西之地,但回水西则需经过龙场驿、陆广驿,必为朝廷所知晓,非常不方便,但又不能公然违反朝廷明令。

于是,在驿道旁边,安贵荣选择一条隐秘古道往返贵阳与水西,这条古道离陆广驿约5公里,完美地避开了朝廷“耳目”,这就是手扒岩古道了。

古道位于六广河峡谷岸边的大屯村,大屯村一面临水,三面均是崇山峻岭,从两个垂直数百米崖壁中间垭口处,人工开凿出一条悬崖古道,长约500米。

古道是大屯村陆路出入的唯一通道,以前村民需要用手抓住岩石,方能安全通过古道,故得名“手扒岩”;因为异常险峻,雨雪天气道路湿滑,常常有人掉下悬崖摔死,故又称作“舍身岩”。

我通过手机导航“手扒岩”,到达目的地后,经询问路人,才知道其实早已走过了,只好掉头。

正确路线是:经过红寨村大寨组后约600米左右,公路外侧护栏有一个乡村水泥公路开口,由此前行里许,就到达了手扒岩古道垭口。

由此开口处下行

两山之间就是古道入口

由此下行进入古道

古道位于两山垭口之间,左右方向均是绵延数里的万丈垂直崖壁,再无第二条道路,下方就是大屯村。

古道右侧崖壁

古道左侧崖壁

下方村寨就是大屯村

古道上端是在垂直崖壁上人工开凿的一条1-2尺的崖道,外侧就是万丈悬崖,非常危险。

悬道上还有人工凿出的小石窝,是让过往行人背负东西时所用,具体用法是,背篓不脱肩,用拐棍支撑背篓,拐棍的底端放在石窝里,这样就可以稍作休息,或者方便把背篓放下。

古道与石窝

经过数十米崖道后,转而向下,就是人工建造的石阶了。

下行石阶

从下往上拍照石阶,可以清楚看到手扒岩古道的“手扒”之处了。

手扒岩古道

手扒岩古道

过了垂直崖壁后,道路变为平缓下行,一直前行就可到达大屯村;我因时间不够,没有继续前行至大屯村。

手扒岩古道

2.手扒岩岩书

在手扒岩古道崖壁上,密密麻麻有几十幅摩崖题字,具体题字时间不可考。

文保碑上写的是“手爬岩”

最大的几个字中,“长生洞”三字清晰可辨,下方是一个小小的溶洞,估计就是“长生洞”。

“长生洞”

崖壁上多为所画矩形方框,框内为文字,用红色矿物或黑色墨汁所写,内容多为:“拜寄孩男在岩公,岩公保佑无关煞,百年长寿永无灾星”。

黔程摘取较清晰几幅,如下:

手扒岩岩书

由此可见,这属于当地布依族“万物有灵”信仰,是自然信仰中的“岩公”崇拜,一方面是希望“岩公”保佑自己的孩子通过“手扒岩”时平平安安,别被“关煞”所害;另一方面又希望“岩公”保佑自己的孩子长命百岁,一辈子没有灾星降临。

其中,岩书中“拜寄”(也有多处写成“拜记”)是贵州的方言。

我老家也有“拜寄”习俗,拜的对象如果是人,就是认干爹干妈,也可拜月亮、井水,或古树等。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打记事起,爸妈就经常带我去20里外的医院看病,至今还对医院拿药窗口的味道很敏感。

在7岁的时候,爸妈在临村让我“拜寄”了干爹干妈,很正式的那种,要挑选日子,带上重礼登门,干爹还给我取了名字。

说来真的很奇怪,自我“拜寄”干爹干妈后,真的很少生病了。这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真实的事情,我也无解。

后来,我的侄子侄女相继出生,我母亲都给他们安排“拜寄”,拜的分别是月亮公公、井水公公、古树。

我老家属于侗族区域,我本人也是侗族,家乡小孩“拜寄”古井、古树类,也属于少数民族万物有灵的自然信仰。

在岩壁的左侧,沿着崖壁走,不久就到达一相对宽敞处,此次有祭台,还有烧纸、蜡烛等物,估计以前供奉的就是“岩公”吧。

三、大屯村

1.大屯村

大屯村为水西安氏亲领地,属于水外六目之一的“底飞土目”所辖“于的”则溪(则溪是水西土司的基层单位),是安氏在水外最重要的据点。

安氏土司被“限制”在贵州宣慰司署后,重点打造了大屯一带,建要塞屯兵,作为自己撤退水西的退路。

在大屯村,安氏修建了庄园,供自己来此娱乐消遣,同时也把安氏家族墓地安排在此。

安贵荣通过手扒岩古道来到大屯村,到六广河游玩或垂钓,时不时还从大屯渡口坐船进入水西,神不知鬼不觉。

我游玩“手扒岩”之后,开车到达大屯村。

上世纪90年代,大屯村盘山公路开通,结束了从“手扒岩”古道唯一出入的历史。如今,盘山公路已全部完善为水泥硬化路。

进村公路外侧数百米下方,就是六广河,河对面是黔西境内的一片山脉,山脉靠河一侧为垂直崖壁,非常壮观。

沿途风光

进入大屯村三组后,村后面最远处两山垭口之间,就是“手扒岩”了;如从村中往上走,到达垭口处,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手扒岩眺望

从三组开车到一组,就直接到达六广河边。

河对面是黔西县的一个小村庄,地图显示村名为“苗寨”,两村均位于山脉形成的凹形盆地内,只是两村为六广河所分割,地理环境非常相似,仿佛是互为映射一般。

黔西县“苗寨”

大屯村位于六广河峡谷的飞龙峡与赤壁峡之间,从大屯村往赤壁峡方向看,峡谷蜿蜒、河水深邃,风景极好!

峡谷风光

2.安贵荣墓

大屯村是水西安氏土司的家族墓地处,安贵荣也埋葬于此。

安贵荣:?-1513年,奢香夫人第八代孙,贵州宣慰使。

安贵荣能文能武,曾平定六盘水、凯里苗民之乱,又助水东土司宋然平定下属之乱;在水西境内大力兴学,将水西治理得井井有条。

安贵荣对朝廷常有不恭之举,与王阳明交好后,深悔自己以前狂妄之举,又虑朝廷深究,于是在正德三年(1508)请辞宣慰使,由其子安佐承袭,自己则归隐大屯村;正德五年,王阳明离开贵州;正德八年,安贵荣去世,葬于大屯村。

遗憾的是,如今安贵荣墓虽为县级文保单位,但墓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完全毁坏。

安贵荣墓文保碑

安贵荣墓遗址

我到大屯村游玩时,正值清明时节,大屯村目及之所,处处飘扬着清明标,去世先人享受着后代的祭祀、供奉!

而安贵荣墓,则封土被平、墓碑被毁,徒剩一地名而已,墓址处是重新收集而来的原墓极少的几件石制构件。

没有祭祀,没有供奉,不见清明标,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离开安贵荣墓后,我见天色尚早,于是驱车前往六广河赤壁峡方向。

河边是河水消退后形成的红色滩涂,上游方向是黔西县“苗寨”,下游方向是赤壁峡。

由此进入滩涂

上游是黔西县“苗寨”

下游是六广河峡谷

山水相映,美景如斯;心情甚慰,未负时光!

附:本文景点地址

1.六广驿:贵阳市修文县六广镇广城村上广组;市级文保单位(六广驿遗址),文物登记点(濯灵卫碑)。

2.手扒岩:贵阳市修文县大石乡大屯村一组(建议从红寨村大寨组到达);县级文保单位(手爬岩岩书)。

3.大屯村:贵阳市修文县大石乡大屯村三组;县级文保单位(安贵荣墓遗址)。

0 阅读:74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