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小众景点:徐氏宗祠、崇文塔、沙坝营盘,一通古碑,一个古洞

黔程历史 2024-05-19 08:30:47

明朝开国第一元勋徐达一生追随太祖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病逝后追封中山王;其子徐辉祖反对朱棣称帝,被削爵禁锢,徐达后代流落贵州。

一路上,黔程探寻徐氏后裔迁居贵州的故事,游玩一座崇文塔和徐氏宗祠,寻访一座营盘,偶遇一通严禁增收钱粮碑,最后深入一个古洞遗址。

一、平寨徐氏

01.平寨徐氏

徐达: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仅21岁的徐达参加了朱元璋的义军;次年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身边带了24人,即淮西二十四将,徐达即为之一。

至正二十三年(1363),徐达在鄱阳湖一战中消灭陈友谅;至正二十五年(1365),攻入淮东消灭张士诚;洪武元年(1368),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洪武六年(1373)后,长期驻扎北平,防范北元。

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得背疽之疾;朱元璋接徐达到南京养病;次年去世,享年54岁。

有种说法是,徐达患背疽后,朱元璋赐其吃鹅,将其毒死。

徐达死时,朱元璋57岁,太子朱标30岁,朱元璋没有杀徐达的必要性。

后来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病逝,为给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扫除隐患,朱元璋才开始大开杀戒。所以,徐达应该是正常病逝。

徐达一生战功无数,为人谨慎,对朱元璋忠心耿耿,颇有汉之卫青遗风,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勋,逝后追封“中山王”(明朝开国“六王”之首),谥号“武宁”(武将最高级别谥号),配享太庙。

徐辉祖:徐达长子,原名徐允恭,后避建文帝朱允炆讳,改名徐辉祖。

徐达镇守北平时,徐辉祖留守南京;徐达病逝后,徐辉祖承袭魏国公爵位,多次至全国各地执行任务,深得朱元璋器重。

徐辉祖在南京时,常常陪侍皇太孙朱允炆身边,两人既是君臣关系,也是朋友关系。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加拜徐辉祖为太子太傅。

朱允炆登基之后随即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徐辉祖带兵北上,在宿州灵壁齐眉山大败燕军;随即被召回南京。

直到朱棣进入南京郊外,徐辉祖还在率兵抵抗,并屡有获胜。

朱棣进入南京后,徐辉祖把自己关在家祠不肯迎接;朱棣亲自召见,徐辉祖一言不发,来了个横目冷对,始终不肯拥戴朱棣为帝。

朱棣恼怒之下,说:你就不怕我杀了你?

徐辉祖仍然一言不发,在纸上写到: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徐辉祖并非怕死,而是心里还幻想着建文帝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因为徐辉祖是徐达嫡子,再加上朱棣正妻徐仪华是徐辉祖的亲姐姐,换言之,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最终朱棣没下死手,只是将徐辉祖削爵,禁锢于宅。

明永乐五年(1407),徐辉祖病逝,年仅40多岁;朱棣想起徐达的功勋,又考虑皇后徐仪华的颜面,特旨“开国元勋不可无继,特命钦袭封”,由此,徐辉祖长子徐钦承袭魏国公。

永乐十九年(1421),徐钦又因触怒朱棣而被削爵;三年后朱棣去世,仁宗朱高炽继位,恢复魏国公爵位。

徐家子孙世袭魏国公爵位,共历十世十一代,明亡后方绝。

平寨徐氏:据村民讲,平寨徐氏是徐达后裔,由南京迁来贵阳。

徐达共有四个儿子,除长子徐辉祖外,次子徐膺绪后来任指挥使,三子徐添福早卒,四子徐增寿暗助朱棣为建文帝所杀。

徐辉祖获罪后,徐达后代可能被迫分散各地,其中一支就由南京来到了贵州,这是一种分散家族风险的策略,其实可以理解。

徐氏迁往贵州后,因督工修省有功,朝廷特赐平寨、沙坝、黄泥堡为徐氏庄地,这就是平寨徐氏的起源了。

黔程推测:建文四年(1402),朱棣登基,徐辉祖获罪;随后,徐氏家人由南京分散各地;永乐五年(1407),徐辉祖病逝,朱棣命徐钦承袭魏国公;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贵州徐氏出了力,朱棣顺势给贵州徐氏特赐平寨等地。

无论从时间线来看,还是朱棣对徐家的态度变化来看,上述逻辑还算自洽;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猜测,我并不清楚平寨徐氏是何时迁到贵州,入黔一世祖又是谁。

02.崇文塔

徐氏迁居平寨后,繁衍生息至今,就是如今的平阳村,但徐氏老辈人还是习惯称为“平寨”。

我开车前往平阳小学,因为徐氏宗祠就在小学内,见村中小道狭窄,心里没底,一位小哥说:没事,小车可以开到小学的。

于是沿着仅仅一车宽度的村中水泥路小心慢行,前行约300多米后,一位大嫂主动对我说:你这个车,前面过去不了。

我心中暗暗叫苦,大嫂说:你把车停在我家院坝吧。真的很感谢这位大嫂。

我把车停在了大嫂家院坝,大嫂家老屋还有上个世纪留下的特色标语。

我把车停在大嫂家院坝

步行前往小学路上,遇到一个老人,于是询问崇文塔地点,老人说带我去,于是决定先去崇文塔;一路上,向老人了解到平寨徐氏的渊源。

徐氏定居平寨后,在此开垦田土,耕读传家。

在离村约一公里的青龙山上,徐氏家族建了一座塔:锁水塔,建塔时间大致为明朝时期,具体时间则不详。

锁水塔是一种风水塔,多为镇水怪防水患而建;如今平阳村边为一条很小溪流流过,根本看不出来会有什么水患。

但是几百年来贵州多围沼泽屯田,地理面貌早已面目全非;或许当初徐氏在平寨落脚时颇受水患所害,所以在青龙山建锁水塔吧。

清道光二十年(1840),徐氏家族重修锁水塔,就是如今的“崇文塔”了,崇文塔是文峰塔,是倡一方文风而建。

平阳小学边上,是一条正在修建的宽阔公路;站在公路上,老人向我指了崇文塔的方向。

远处就是崇文塔

谢过老人,沿着机耕水泥小道前行,小道一直可以到达清龙山腰处。

崇文塔

崇文塔为八棱八面九级青石塔,高约10余米,塔基周长约16米。

在塔的正面,原有一通重修时所立之碑,可惜已毁;如今所见之碑,则是近年所立,碑文两侧对联“五行当中平寨锁水山,一座崇文贵安保秀地”,正是显示了此塔为锁水塔、文峰塔的性质。

崇文塔第五层四面分别刻有“大”“啓”“文”“明”四字,有意思的是,无论朝那个顺序读,都是通畅的,即“大明文启”或“大启文明”。

回望平阳村方向,青龙山下沟壑蜿蜒深远,历史上发大水冲毁河道两侧田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在青龙山上建锁水塔的原因吧。

回望平阳村

03.徐氏宗祠

回到平阳村中,我进入平阳小学参观徐氏宗祠。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平寨村徐清白考取进士,后来其子徐必久为纪念父亲,就以徐清白的名义修建了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在平阳小学内

平阳小学校门两侧还残存巨大石墙,平阳小学建在此处,多半原来徐氏宗祠可能也被用作家族义塾吧。

祠堂为三开间,占地约200平米,青砖灰瓦,从封火墙来看为徽派建筑风格,其中木雕非常精美。

明间前方为五级台阶,齐整条石铺就,两侧前方抱鼓石为圆鼓形,正是体现了徐氏先祖为武将的寓意,抱鼓石后方趴着两只狮子,造型属于明末时期贵州一带石狮特征。

抱鼓石与石狮

走廊外侧有栏杆座椅,自是给前来祠堂祭祀祖先之人在此休息或整理衣冠所用,走廊两端进深很大的石构侧门洞,说明原来祠堂造价不菲。

祠堂院落中有几棵数百年古树,其中柏树已经倾斜,现用石砖封砌支撑。

倾斜的柏树

院中有一棵数百年紫薇,紫薇树是“怕痒树”,用手抓挠树干,树叶就会不断“颤动”,我特意去抓挠几下,紫薇树叶随即颤动了起来。

怕痒的紫薇

04.沙坝营盘

我在平阳村时,曾特意问了那位带我去崇文塔的老人,沙坝徐氏和平寨徐氏是不是同宗?

老人说:沙坝徐氏的祖先本来是平寨徐氏的庄丁,和家主感情深厚,亲如一家,后来结婚成家,徐家就将其安置在徐氏沙坝庄地,生子后,感恩家主,特将其子改为徐姓,这就是沙坝徐氏的来历。

我不知此事的真实性,后来也没有在沙坝印证,但从老人口中讲出,应该不假。

沙坝村有一座村民自建的防御土匪流寇的营盘。

营盘就在信号塔山上

我从山左侧觅路上山,及至山顶处,可见高大石质围墙,保存完好,非常雄伟、漂亮。

城墙

到达西门后,发现城门与两侧城墙呈90度夹角,与城门垂直的那面城墙形成了类似城阙的结构,可有效杀伤沿城墙而来的敌人,这种设计完全是出于防御的需要。

西门

城墙上垛口和射击孔密布,说明此营盘建于清末民初时期,热兵器已经很普遍了。

垛口与射击孔

继续穿过营盘,就来到了东门,东门还保存有完好的拱券,但拱券上方的石块已跌落。

东门后面有一座坟墓,我不愿对着坟墓拍照,所以东门照片的角度就不大好,大家将就看吧。

营盘城墙外围,有很多蕨菜,可惜已经长出叶子;营盘中间到处都是野韭菜,我本想择一些回家炒鸡蛋吃,因为这种野韭菜特别特别的香,但见周围坟茔较多,于是作罢;一些灌木上攀附着金银花,正开得灿烂。

蕨菜

野韭菜

金银花

沿着东门下行,最后到达沙坝村,遇见还遗存的一栋古宅,从风格来讲,是典型的布依建筑民居;但与贵阳北部布依建筑相比,明间正门前少了“腰门”。

传统民居

站在沙坝村公路上,我再次照了一张全景,营盘示意如下;东门上山路线较西门长,但比较好找,也比较好走,有兴趣的朋友,建议从东门上山。

二、严禁增收钱粮碑

01.凯坝村杜鹃花

离开沙坝村后,导航前往鱼雅村大寨组,去探寻大花洞遗址。

导航选择了一条经过花溪区马铃乡凯坝村的村级通组公路,公路较窄,但车辆很少。

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高山杜鹃,低矮灌木那种,不是毕节百里杜鹃那种较高的乔木类。

一则我已经没有太多时间,还是更想去大花洞,二则此时杜鹃花已经接近凋谢,花虽还在但已不是盛开的鲜艳状,所以就没有上山觅路欣赏,也就没有拍照片了。

明年有机会再来转转吧,找到一些不知名杜鹃花景点,只要杜鹃花成林或成片,其实并不差于那些知名的杜鹃花景点。

02.严禁增收钱粮碑

经过凯坝村凯坝组时,公路边上见到了一通古碑。

凯坝组村中小路

公路边有两棵古树,左边古树边上,一侧为土地庙,另一侧为“严禁增收钱粮碑”。

古树、土地庙、古碑

这个土地庙很有意思,一般的土地庙里面,土地公公婆婆多为石刻或塑像,但这个土地庙里面却是用一块天然钟乳石作为神像,造型也特别像端坐的土地公公。

土地庙

古碑碑首为“告示”,起首为“署广顺州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杨为严禁增收钱粮积弊事”,碑文尚可辨认,落款人为“凯儒寨、摆茶寨、扯扒寨、凯伦寨”,落款时间为“清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九日”。

古碑

碑文大致内容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前,本来就有旧章规定了征收钱粮的标准;近日摆茶等寨禀告户书马云章擅改旧章额外苛征,州府除对马云章追究责任外,再次重申了征收钱粮标准,并以刻碑的形式“告示”民众。

看来是基层小吏擅自增加赋税,引起百姓不满,进而上告到州府;州府查实后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再次明确征收钱粮标准,并强调严禁增收。

摆茶等寨村民通过正常途径上告,州府没有包庇并合理处置,及时消除了一场可能引起事变的纠纷,意义重大。

至于碑文放在土地庙处,一则这是村民常常到此处祭祀或议事之所,二则也有请土地神作证监督之意吧,对神明的敬畏其实也是一种民众很朴素的自我道德约束。

三、大花洞洞屯遗址

赶到马场镇鱼雅村大寨组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

大寨组公路两边为一湖泊,有很多人在此垂钓,我见天色较晚,就没有沿湖泊游玩了,而是问清大花洞位置,直奔目的地。

大花洞

把小车停在公路边上后,找到下行田埂路,沿着田埂朝大花洞方向前行。

看到田里的油菜已经结出油菜籽,我心中懊悔来晚了,如果半月前到的话,就可欣赏美丽的油菜花了。

结果走完油菜田来到一片草地,发现这儿是一片漂亮的低矮野花,白色的小花点缀在绿色草丛之中,非常的漂亮,让人心情大畅。

野花

继续前行,见到了我儿时常常身处其境的田园风光:田埂、绿草、野花、刺梨,一群悠闲吃草的黄牛,内心深处潜意识层面被激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来到山脚下,推开一个小栏栅,里面养有一些跑山鸡,不远两处有狗吠叫起来,我手中有一根野外探险的手杖,倒也不担心。

大花洞终于近在眼前:洞口为巨型石块所筑石墙,石墙上部有5个大小不一的瞭望口/射击孔,右下方为圆拱形城门。

石墙、瞭望口/射击孔、城门

石墙左侧外面还有一层青砖石墙,如今只剩下很小部分。

为何外侧增修青砖石墙呢?

黔程猜测:原来石墙的射击孔外侧开口过大,随着火枪、土炮的普及,非常不利于防守,于是人们又砌上一堵青砖石墙,此青砖石墙将射击孔外侧开口特意缩小吧,当然也同时增加了城墙的厚度。

青砖石墙

拨开荆棘,进入洞内。

城墙下部宽数米,右侧有台阶到达上部;人们可以站在上部对外观察或射击防御,从瞭望口来看,的确开口大了些,似乎印证了我对为何再砌青砖石墙的猜测。

洞门

瞭望口/射击孔

从射击孔来看,大花洞是当地村民利用洞穴修建的“躲匪洞”,清末明初时期,朝廷已无法保境安民,老百姓只好自建设施以保生命财产安全。

步入溶洞内部,洞壁上还有一些苔藓,形成一个完整的洞穴生态系统,因为岩壁有水渗出,加上洞口传来的微弱阳光,从而得以生存吧。

洞穴生态系统

从苔藓处回望洞口,洞口矩形门框、圆形洞口,以及散射的光线,给人一种奇异的对立之感:洞外的世界阳光而危险,洞内的世界幽暗而安全!

回望洞口

继续前行,蜿蜒转折之后,就看不见洞口了,漆黑一片;洞道、洞厅很大很深,躲上几千上万人根本不是问题。

洞内有很多钟乳石,还算漂亮。

本篇游记写得有点长,我不想再详细描述了,仅在图片中简单略写,朋友们自行欣赏吧。

感觉这是一只爬行的“蛹”

亿万年地质变化形成的“千层书”

仿佛是保护百姓的“洞神”

“洞神”漂亮宽敞的外袍

“洞神”头像

石柱

小支洞中漂亮的石柱

小支洞穹顶犹如“藻井”

洞道中一块巨大跌石

钟乳石上密集生长的石芽

高处崖壁上生长的石笋

前行来到一平地处,平地外侧下降数米,斜面为湿滑黄泥,底部暗河流动,前方洞厅还很高大,远处不见尽头,并且传来流水跌落声音。

我是一人探洞,此处离洞口已数百米远,如果下到底部未必能爬得上来,实在不敢再前行,于是折返。

走出洞口,不远处发现左侧山壁上还有一个小溶洞,洞口同样砌有石墙。

我上行观看,听到洞内传来鸡叫声,我没有打开简易洞门,以免人家喂养的鸡跑了出来。

所以无法知道这个溶洞大不大,是否可以通到主洞。个人估计不大吧,应该是作为大花洞主洞的一个防御观察点吧。

小溶洞

走到大花洞外侧,发现这儿是一个小沼泽地。

我之前来路经过的田地,很久以前应该是大沼泽地的一部分,人们围水造田;只是最低洼处可能是一个地漏结构,淤泥很深,从而得以保留沼泽状态。

远方的村寨,就是鱼雅村大寨组了。

沼泽地

黔程注:5月17日,黔程接到头条客服电话,话里话外不断推荐我使用“看广告解锁全文”功能,让我感到诧异的是,对于我这个一周只更新一篇、关注量不过4000的写着玩的人来说,的确很意外!既然答应客服人员,同意了就要做到。想想也是,既然我花了半天时间用心来写旅游笔记,如果朋友看到这段话,就说明本文“看广告解锁全文”其实并没有影响到与黔程志趣相投的人;如果没有看到这段话,说明设不设置,其实没区别。就这样吧。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崇文塔:贵阳市贵安新区马场镇平阳村平阳组青龙山上;三普文物点。

02.徐氏宗祠:贵阳市贵安新区马场镇平阳村平阳组平阳小学内。

03.沙坝营盘:贵阳市贵安新区马场镇沙坝居大寨组(导航沙坝村)。

05.严禁增收钱粮碑: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凯坝村凯坝组;未定级文物。

06.大花洞洞屯遗址:贵阳市贵安新区马场镇鱼雅村大寨组;三普文物点。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