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军长征渡过南明河古渡口遗址,遇见一座古桥、一组瀑布

黔程历史 2024-06-19 09:44:13

南明河蜿蜒流入乌当、开阳两县,成为贵阳与龙里界河;由贵阳过南明河至龙里的古渡口,遗存古桥、古道,古桥上面是一组漂亮的跌水景观。

红军长征途中,激战百宜,夜宿穿洞,随即急行军过渡口直插龙里;当地百姓含泪淹埋烈士,为红军拆木板、搭渡桥,留下一段鱼水之情佳话。

一、百宜烈士陵园

01.百宜阻击战

四渡赤水后,国民党兵力被“调动”到黔北境内,红军随即南渡乌江,过息烽、修文,进入乌当,作出进攻贵阳城的态势。

此时,贵阳城中只有敌第99师4个团,而滇军孙渡部还在增援贵阳的路上,敌军龟缩于贵阳城,不敢离开半步,只是派飞机沿途轰炸。

1935年4月3日,红三军团由修文进入乌当境内,4日宿营百宜乡。

国民党吴奇伟部作战欲望比较强烈,一路追击。

吴奇伟部参加了第五次“围剿”,随后从江西瑞金开始,一路追击,和薛岳一样,在国民党中是最为积极的。

在此之前的遵义城一战中,吴奇伟亲临老鸭山主峰,彭德怀亲临大龙山,双方主帅靠前指挥放手一搏,结果吴奇伟大败,一个师被歼灭,另一个师伤亡过半,自己也差点成为俘虏!

红军南渡乌江后,又是这个吴奇伟部紧跟而来。

为甩掉这个如影随形的狗皮膏药,顺利渡过南明河,彭德怀坐镇百宜街上,决定在百宜一带设伏,再次狠狠打击吴奇伟。

5日凌晨,红三军团3个团在百宜老鹰岩、龙家山、大小营盘山等高地设伏。

可能是因为吃过大亏,吴奇伟部3个团非常谨慎,先头队伍与红军遭遇后,大部人马立即爬上了附近的张家大坡、上关坡等高地。

双方阵地之间仅仅相隔500米,计划中的歼灭战变成阵地战。

上午10时左右,双方展开了激战。

国民党从贵阳出动了飞机对红军进行轰炸。

红三军团并没有进攻对方阵地,虽然这样可以使敌机失去作用,但这种进攻是仰攻,伤亡代价大不说,反而容易被对方粘住,毕竟往龙里方向急进军才是主要目的。

于是红军主动后撤,一方面躲避敌机轰炸,另一方面也把吴奇伟的3个团从高地引了下来,阵地战就又变成了阻击战。

双方在长约4-5公里、宽约2-3公里的战线上互相试探对方薄弱环节,红军虽然武器很差,但英勇善战,数次打退敌军的进攻。

下午4时左右,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南明河进入龙里境内;于是作战的三个团从不同方向分别撤退。

百宜阻击战,吴奇伟部伤亡30多人,红军牺牲6人。

按照彭总设想,本来是计划打一次歼灭战的,把吴奇伟打疼,使其不敢过分紧逼;而吴奇伟却想在前有南明河天堑的情况下,依靠从后追击的兵力和贵阳出动的飞机,将红三军团消灭于乌当境内。

双方均没有达到目的,心有不甘;所以,在5日后,彭总在青岩狮子山再次设伏,吴奇伟部伤亡了100多人;此后就由追击改为尾随了,毕竟追急了一不小心就中埋伏被揍一顿。

关于青岩狮子山战斗,我计划今后写一期《青岩往事》历史人文旅游系列,那时再详细写写吧。

简单介绍一下吴奇伟吧。

吴奇伟: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广东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人,家境贫寒,后得人相助就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参加了北伐战争。

虽然长征途中屡战屡败,但吴奇伟在抗战时却大放异彩!

淞沪会战时,歼灭日军数千人,所部获“铁军”称号;万家岭大捷中,吴奇伟部重创日军第106师团;后来在九江、鄂西等地作战中,均重创日军;吴奇伟是当之无愧的抗日名将!

1946年,吴奇伟不愿意再与我军作战,以养病为名回老家,时而出仕,时而闲居;1949年5月,策划了粤东起义;1953年7月,在北京病逝,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02.烈士陵园

百宜阻击战后,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南明河宋家渡渡口进入龙里境内,作战的三个团没有从宋家渡撤退(容易导致敌军继续紧跟红军主力),为避免被敌人重兵包围,并引开敌军,于是从三个方向分散突围。

一支从百宜乡过下坝镇,经河尾巴渡口进入龙里;一支从百宜乡过拐比等地,越过太子山隘口进入开阳;一支从百宜乡过柏枝田等地,越过界牌进入开阳。两支进入开阳的队伍汇合后一起进入龙里。

百宜阻击战中,共有6名红军英勇牺牲;因为三个团紧急突围,所以压根来不及掩埋烈士遗体。

当地穷苦百姓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偷偷掩埋了烈士遗体;1973年,6名烈士遗骸遗物集中迁葬;2007年,乌当区在烈士墓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现在的百宜烈士陵园了。

烈士陵园正门

烈士纪念碑

除6名红军烈士外,百宜烈士陵园又迁葬了贵阳革命工作人员公墓内的烈士墓以及云岩区零散的烈士墓。

烈士陵园外,一大片彼岸花正开得红艳,时不时有人步入其中游玩、欣赏、拍照。

彼岸花

红色是红军的象征,开得正艳的彼岸花,向安静躺在陵园内的烈士述说:他们舍生奋斗的幸福彼岸,人民已经达到,如今祖国昌盛,已如他们所愿!

二、拐九穿洞

01.黄号军堡垒

清咸丰五年(1855),黄平县木老坪人何得胜在瓮安起义,义军用黄布扎头,故称为“黄号军”。

何得胜在黔东南张秀眉部的配合下,一举攻下贵定、龙里县城,兵锋直指贵阳。

咸丰九年(1859),何得胜由龙里攻入开州(今开阳县);次年攻入乌当,计划以乌当为跳板进攻贵阳城。

贵州提督田兴恕随即增兵乌当,何得胜退到开州;随后几年与清兵在开州、龙里、贵定一带展开了拉锯战。

同治二年(1863),何得胜在百宜围困了赵国澍,将其击毙;赵国澍就是贵州省第一位状元、鼎鼎有名的赵以炯的父亲了。

赵国澍之前因“青岩教案”事件被撤职,但仍积极镇压义军,最终命丧黄号军,朝廷不再追究其“青岩教案”责任,并为其修建了祠堂,就是如今青岩古镇的“赵公专祠”了。

何得胜围歼赵国澍的地方,就是红三军团与吴奇伟部交战的地方,即百宜镇徐家院一带。

有点写远了,简单点吧,跑题了。

后来,何得胜与另一支义军潘名杰部多次联手,陆续攻破修文、长顺、长寨、定番、平坝、安顺等地,并数次攻打贵阳,纵横数百里,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

同治六年(1867),何得胜病逝于开阳轿顶山(何得胜的大本营),所部在其妻子黎金妹带领下转移到龙里等地坚持战斗。

一年后,太平天国失败,朝廷重兵进入贵州;随后义军内部发生分歧,潘名杰部出走,黄号军又发生内讧(黎金妹为布依人,苗人不愿听她的号令,深层原因其实是权力之争),最终被清兵各个击破。

走投无路之下,潘名杰、黎金妹最后都选择了投降,起义宣告失败。

在乌当百宜拐九村,有一个穿洞,名称就叫“拐九穿洞”,这儿曾是何得胜部的一个堡垒,义军在穿洞前后建筑城墙,并放置了三门大炮(土炮)。

朝廷重兵之下,黎金妹撤离乌当进入龙里,带走了两门大炮,因清兵追赶急迫,两门大炮最终沉入南明河宋家渡处河底。

没来得及带走的那门土炮,遗留在拐九穿洞。

1974年,百宜公社用拖拉机将大炮拉走,欲打造成农具,但未成功,大炮从而幸运保存,如今保存在乌当区文管所,成为那一段历史的见证。

02.红军夜宿穿洞

红三军团进入百宜后,其中一部就夜宿于拐九穿洞中。

拐九穿洞

前洞口顶部,有一些钟乳石;右侧还有一个耳洞,是原来何得胜哨兵站岗守卫的地方;当然,红三军团的哨兵也曾在此站岗守卫过。

穿洞洞厅巨大,容纳上千人不是问题,难怪何得胜会把这儿作为堡垒。

洞厅

如今,前洞口的城墙已经无存,后洞口的城墙却保存了下来;我想爬到城墙上面,看看外面的地理情形,不过始终没有找到合适位置爬上去,于是作罢。

后洞口城墙

回望前洞口,洞外白云过隙,历史恍如尘烟;拐九穿洞见过黄号军大战清军鹰犬,也见过红三军团阻击吴奇伟部!

前洞口

三、宋家渡

01.强渡南明河

百宜阻击战为红军主力争取了一天的渡河时间。

红军由拐九村,沿着茶马古道,前往南明河宋家渡,南明河在此特别宽阔,古渡仅有的一艘小船,很难让红军主力及辎重快速渡过。

当地老百姓深受军阀混战之苦,见到红军严守纪律又爱护百姓,于是纷纷把家里的木板拆下来送到宋家渡搭建浮桥。

在百姓的大力支持下,红军很快就渡过了南明河,然后百姓立即拆掉浮桥,将木板带回家。

红军过河后次日傍晚,吴奇伟部追击到宋家渡处;此时,红军早已进入龙里;吴奇伟部望着宽阔的南明河,已经无法可施。

黔程按:红三军团进入乌当的意图,是佯攻贵阳,以吸引滇军孙渡部增援贵阳,从而达到调出滇军的目的;红三军团进入龙里后,再次佯攻龙里,进一步让国民党误判红军会再次折回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其后,红三军团从杨眉堡-青岩通道快速进入惠水,孙渡部已被调动,红军最终达到了进云南、过四川到达陕北的战略目标。

02.红军桥与瀑布

红军从拐九前往宋家渡的这条茶马古道上,还有红军井、猫耳洞(张文英救红军处)、红军桥等遗址。

拐九长征路

因为时间关系,我其实并没有步行重走长征路,因为这一段路约3公里,所以我是开车到达上图所示的停车场。

停下车后,向村民问清新修的步道,开始步行前往,到达宋家渡的距离约1公里。

步道并不算好走,不过路虽远却能至。

终于走到红军桥边。

红军桥是一个单孔古拱桥,小巧可爱,是以前从拐九过宋家渡到龙里的茶马古道的一部分。

因为红军从此桥上经过,如今改名“红军桥”。

红军桥

红军桥下是一条注入南明河的小溪流,溯溪而上,有几处非常漂亮的小瀑布,因为不大,其实叫跌水也可以。

跌水

瀑布

我游玩时是2022年4月份,那时水量不大,中间那个瀑布呈现出烂银状,和我家乡小河瀑布形态相似,是我看惯而又喜欢的那种。

如果水量大时,这个瀑布会更加漂亮。

从瀑布往上走,就是茶马古道了;因为没有时间,我没有去古道一走。

不过,宋家渡渡口是我一定要去看看的。

继续沿河边往前走,终于走到了古渡处;渡口的上方,以前可能是一个小庙,供奉观音菩萨,保佑人们舟楫平安;如今什么也没剩下了。

渡口处遗存一个观音菩萨石像,造型古朴,似是古物,可能以前就供奉在上面小庙处吧。

我没对宋家渡照相,的确也没什么看头了;我本想对着这个观音菩萨石像照张照片,但终究还是没照,这是我的习惯,一般不对神佛拍照。

黔程按:这篇旅游笔记有些地方写得简略,是因为我以前写红色旅游游记时,常常碰到审核很久的情况(有一次还没审核过);按照过往经验,这篇笔记也有可能会出现无法评论或评论不显示的情况,虽然我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一些关键词。果真如此而又有评论的话,请朋友们理解吧。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百宜烈士陵园: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沙坝村基昌坝;市级文保单位。

02.拐九穿洞: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拐九村大塘沟组。

03.红军桥-宋家渡: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拐九村关翁组。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