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既是外戚且有军功,历经三朝却不受重用

平民历史 2024-06-06 10:24:46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司马迁记载,桃侯刘舍被免去了丞相一职,窦太后屡次向汉景帝推荐魏其侯窦婴。

参照《景帝本纪》,桃侯刘舍被罢免在“后元年”,即前143年。根据记载,当年“五月丙戌,地动,其早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

“地动”即地震。五月份地震,七月份日食,古人认为接连天灾是上天示警,于是汉景帝罢免了丞相以回应上天惩戒。

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对于窦太后的推荐,汉景帝并不认可,“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惜,不任用窦婴为丞相?窦婴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办事轻率,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

“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过了几天汉景帝任用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还封为建陵侯。最终,魏其侯窦婴未能上任丞相。

卫绾特长是“戏车”——驾驶技术过人被汉文帝选为郎官,熬工龄混上了中郎将。司马迁四字评价:“醇谨无他”——醇厚谨慎,除此再无优点可言。

而“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孝文后”是指汉文帝的皇后,即窦太后;“从兄”是指堂哥。也就是说窦婴是窦太后之侄,即汉景帝的表哥。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孝景三年”即前154年,吴楚为首发动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在宗室外戚中反复衡量,只有窦婴可堪重用。汉景帝于是召见了窦婴,并任命为平叛大将军。

窦婴临危受命,推荐了闲置在家的袁盎、栾布等诸名将贤士,然后与条侯周亚夫一起率兵平叛。

从身份来看,窦婴是太后之侄,景帝的表哥,具有外戚的裙带关系;从才能来看,平叛吴楚的大将军,且举荐人才有功……那么,汉景帝为何瞧不上窦婴,宁可任用老实巴交的“司机”,也不任命窦婴呢?

01吴相称病辞官,政治嗅觉灵敏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汉文帝在位时,窦婴便已经涉足政坛,被任命为吴国国相,后借口生病辞官。

在汉文帝时代,窦婴履历仅仅几个字。从《吴王刘濞列传》来看,窦婴辞去吴相大概与吴太子进长安有关。

吴太子到长安朝拜,与皇太子刘启下棋,因下棋争执被刘启打死,吴王刘濞由此“稍失藩臣之礼”,吴国与朝廷产生了矛盾。

吴王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之子,即刘邦之侄。刘濞“有气力”,跟随刘邦平叛黥布(前196年造反)立功,年仅二十岁就被封为诸侯王。因太子之死,刘濞闹情绪便借口生病不再进京朝拜汉文帝。

“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朝廷知道吴王刘濞谎称生病,其实并没病。所以,“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使者进京,就捆绑起来予以处罚。

汉文帝扣押吴国使臣以示惩戒。“吴王恐”,因谋反未准备充分,所以刘濞派人联系朝廷恢复朝拜。汉文帝借坡下驴释放了吴使者,“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赏赐刘濞马扎、手杖,并恩准刘濞年纪大无须进京朝拜。

“吴得释其罪”——吴王被赦免了罪责,所以刘濞谋反从“为谋滋甚”向“谋亦益解”转变,即渐渐放弃了加紧谋反的准备。

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从齐相调任吴相,侄子袁种劝说道,“吴王骄横多年,臣子均奸诈之辈。如果你要揭发弹劾他们的罪行,不是被他们诬告,就是被他们刺杀。南方地势低洼潮湿,你最好每天喝喝酒,就不要管事,时常劝说吴王不要谋反就是了。这样子侥幸能够摆脱灾祸。”袁盎听从了袁种的计策,受到吴王盛情款待。

诸侯国相为朝廷任命委派,与九卿相当,类似于省部级。从袁种劝告来看,刘濞抵制朝廷官吏,说明并未停止谋反。而窦婴任吴国相应在袁盎之前,估计窦婴觉察到吴国与朝廷的敌对,所以借口生病辞官回京了。

窦婴如果洞悉了朝廷与吴国的矛盾,体现了他敏锐的政治嗅觉,那么为何窦婴为何没有举报吴国谋逆呢?

02劝阻梁王继嗣,政治眼光长远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汉景帝元年为前156年,闲置在家的窦婴被任命为詹事。“詹事”,主要负责皇后、太子事务的官职。“四年夏,立太子”,从《景帝本纪》来看,直到汉景帝四年(即前153年)才册立栗太子刘荣。这意味着窦婴“詹事”一职,基本上是闲职,或者挂名而已。

然而,“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窦婴也嫌“詹事”官太小,再次托病罢官。从《魏其武安列传》来看,窦婴再度辞官与劝阻立梁孝王为储君有关。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一奶同胞的弟弟,窦太后非常偏爱他。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梁孝王进京朝拜景帝,两兄弟一起喝家常酒。“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景帝喝得有点儿兴奋,随口说自己死了让弟弟梁王刘武继位。

“是时上未立太子”!

汉景帝随口一说,照出了心怀鬼胎。“太后欢”——窦太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笑容洋溢在脸上。“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梁孝王世家》)——梁孝王谦虚地辞谢。明知道景帝不是真心话,但内心也泛起波澜。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和乐家宴却被窦婴扫兴了。

窦婴端过一杯酒,向汉景帝敬酒,说:天下是汉高祖打下来的。帝位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规定。皇帝怎么可以擅自做主传给弟弟梁王呢?

“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此话引起窦太后的憎恶,厌恶。所以,窦婴随后辞去了“詹事”。“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窦太后甚至将窦婴出入皇宫资格也给取消了,不得进宫朝请问安。

从汉景帝继位到景帝三年七国之乱,也就是窦婴任职詹事也仅仅是两年多点。窦太后本来十分欣赏这个内侄,毕竟皇帝家宴窦婴还有一席之地。

窦婴劝阻梁孝王为储君,或是其政治眼光长远的表现。政治嗅觉,是指对政治动向及社会动态的把握,并由此作出判断的能力,其中包括政治眼光、政治头脑、政治觉悟、政治判断的综合。

窦太后立梁王为储君,无非想继续把持朝政。而窦婴作为“詹事”为何反对梁孝王为太子?或许是窦婴深知吕氏灭门殷鉴不远,又或者是不喜欢年长的梁孝王为太子?

03再次称病引退,愚蠢自以为是

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从外戚中唯一选中窦婴能力出众,于是任命为将率兵平叛。“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窦婴进宫面见景帝,以生病为由坚决推辞出山任官。

“太后亦惭”——窦太后表示惭愧。

窦太后之惭愧,是对窦婴此前厌恶之举,还是因侄子拒绝了景帝呢?不论何种情况,这说明窦太后服软了,向侄子低头认错。这也证实窦婴确实有点儿才干。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有急”,解释为面临危急时刻;“王孙”是窦婴的字。

“国家正处于危急时刻,你难道还要推辞吗?”在汉景帝一再哀求下,窦婴被逼出任大将军,并且获得了千斤黄金的赏赐。

吴楚反叛之初势头强劲,汉景帝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强求窦婴出山。而窦婴端着架子摆起谱,自以为是的愚蠢,注定了平叛之后不再受重用。同时,也反映了窦婴政治上的短视。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窦婴负责驻守荥阳,监督齐国、赵国叛军动向。“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七国叛乱被平定之后,窦婴受封为魏其侯。

窦婴立功受封后骄傲自满,主要有二:其一,“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窦婴广纳游士,招收门客。不知低调做人,这是居功自傲的表现。

其二,“孝景时每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汉景帝与群臣商讨大事,同朝臣属无人敢与周亚夫、窦婴平起平坐。

“条侯、魏其侯”并列,说明窦婴与周亚夫相似。两人均为平叛功臣,且居功自傲、目无君上,“有骄主色”。所以,汉景帝所说窦婴“沾沾自喜”大概指此。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前153年,汉景帝册立栗太子,任命窦婴为太傅。从“詹事”到“太子傅”,官职变化了,然而窦婴耿直的性格没有变化。“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侯数争不能得”——前150年,汉景帝废栗太子,窦婴多次与景帝争执力保太子,最终未能如愿。

“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窦婴又一次称病怠工,跑到终南山玩乐几个月。这大概是汉景帝所说“多易”——办事轻率、随便。稍不如意,不是辞官撂挑子,就是消极怠工。

所以,到前143年,窦太后推荐窦婴出任丞相时,汉景帝直接否决。直至汉景帝驾崩离世,窦婴一直未受提拔重用。

04不知时变酿祸,从丞相到囚徒

建元元年(即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后免去丞相卫绾,窦婴、田蚡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然而,一年后却被窦太后罢免了。

原因有二:其一,窦婴、田蚡“俱好儒术”,与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背道而驰;其二,“无奏事东宫”,御史大夫赵绾建议不再事无巨细请示窦太后。

汉武帝任命窦婴、田蚡,实际为平衡权力。窦婴是窦氏代表,而田蚡则是王氏代表。汉武帝平衡外戚势力以推动建元改革,岂料刚出手就被窦太后扼杀。

“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窦婴、田蚡免官只以侯爵在家闲着。直到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离世,田蚡再次被任命为丞相。而窦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失去了靠山窦太后,远离朝堂不被信用,窦婴彻底没了权势。

如果窦婴就此归隐终南山,或许就没有牢狱之灾了。可惜,窦婴待在京师,期望东山再起。

元光四年(前131年),田蚡在汉武帝面前打小报告,窦婴的“老铁”——灌夫在颍川横行霸道,引起民愤。这年夏天,田蚡娶亲,灌夫酒后大闹婚宴被扣押。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窦婴奋不顾身解救灌夫。窦婴、田蚡争斗闹到御前,汉武帝安排二人到“东宫廷辩”。“东宫”是王太后居所。

两人起先争执灌夫酒醉过失,后来演变成互相攻讦。窦婴指责田蚡生活腐化、贪赃枉法,田蚡则暗示窦婴勾结灌夫意欲谋反。

王太后袒护兄弟田蚡。汉武帝无奈将矛头指向窦婴,让御史以文簿所记灌夫的罪状责问窦婴,多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御史弹劾窦婴欺君罔上,被拘押进司都空。

田蚡考虑到窦婴虽关押,遇大赦还能免罪。“乃有蜚语恶言闻上”——于是散布流言诋毁窦婴,谣言传到汉武帝耳朵里。

元光五年(前130年),“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十二月最后一天,窦婴在渭城被执行死刑。古人所谓“秋后处斩”,行刑大都选择在秋冬季节,而春天不杀生。一月份就是春天,所以窦婴处决的很匆忙。

对于窦婴之死,司马迁认为“魏其诚不知时变”——不懂得因时而变,靠山倒了(窦太后离世),军功败了(打击匈奴新人辈出),新帝继位(曾为栗太子代言,刘彻的对手)。

此外,在《外戚世家》中,司马迁还提到窦婴“任侠自喜”——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如此性格注定了景帝时代,虽有将帅之才却不会受重用;武帝时代,打压外戚势力,窦婴便成了出头鸟。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