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三侯之邓芝,不但是坐镇一方的大将,还是位优异的外交家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4-13 14:49:08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季汉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尚书邓芝出使江东,与吴重修旧好。孙权却在汉魏间犹疑不定,邓芝凭三寸不烂之舌好不容易说动孙权,孙权却忽然说:“若有一日,逆魏攻灭,你我东西二主分治天下,岂不快哉!”那么邓芝该如何应对这一棘手问题呢?

电视剧《三国演义》邓芝剧照

一、先主器重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邓芝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 首邓禹之后。说起来,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邓艾应该和邓芝是同族,而且从二人名字来看,他们还可能是同辈。

东汉末年,中原战火纷飞,邓芝入蜀避乱,可惜当时入主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不识货,无法重用邓芝。

当时,蜀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人张裕正做益州从事,张裕却是与周群齐名的益州图谶大牛兼相面大 师(参见)。邓芝可能是郁郁不得志,就去找张裕相面。张裕一番端详后,对邓芝说:“先生年过七十,当位至大将,并可封侯。”

邓芝一听,七十?不知道我能熬到那时候不?要知道,汉末三国时分,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五六岁!不过,这总比听到一句“你这一辈子就这了”要好,于是邓芝就想着托门路求仕进。

他听说巴西(治阆中,即今四川阆中)太守庞羲好结交天下名士,就前往依附。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刘璋邀入蜀。后二人闹翻,刘备转攻刘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成都,以邓芝为郫邸阁督,就是郫县(今四川成都郫都区)粮仓的主官。

有一次,刘备到郫县巡视,和邓芝一番交谈,然后就发现这是个高手,于是提拔邓芝为郫县令,后来又升他为广汉(治雒县,即今四川广汉)太守。

邓芝在这两任上,都清廉持重,颇有政绩,因此又入成都为尚书。

刘备对邓芝非常器重

附带说一下,邓芝当初依附的庞羲,也是三国时一个风云人物。他和刘焉是世交,他的女儿还嫁给了刘焉之孙、刘璋之子刘循。刘焉入蜀时,仅带三子刘瑁随行,他的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四子刘璋都随汉献帝在洛阳,后又随献帝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刘焉又想法将四子刘璋骗入蜀中。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马腾谋袭长安,想通过刘范与刘焉合兵,不想事泄,刘范、刘诞一同被杀。时在长安为议郎的庞羲,却设计将刘焉的几个孙子带入益州(参见)。刘璋时期,庞羲为巴西太守。刘备定益州后,以庞羲为左将军司马。在表奏刘备晋位汉中王时,庞羲排在马超、许靖后的第三位,而在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之前。

二、不辱使命

先主章武三年(223年),东征失利的刘备在永安(今重庆奉节)黯然去世,南中地区牂牁(治且兰,即今贵州黄平)、益州(治滇池,即今云南昆明)、越巂(治邛都,即今四川西昌)诸郡听闻后同时作乱。这样,接受托孤的丞相诸葛亮就面临着夷陵战后国力空虚、江东盟友关系破裂、曹魏大军压境、后方叛乱不息的多重压力(参见)。

刘备在退居永安时,大魏吴王孙权曾遣使请和。刘备冷静下来后,也觉得汉吴同盟不可废,于是也派宋玮、费祎到江东接洽。提出“东和北据”的诸葛亮,更是力主与吴和解。但他担心,孙权听闻刘备去世,会有异心,因此一直心里那块石头难以落地。

邓芝这时进见诸葛亮,他说:“丞相,陛下新立,年纪尚幼,应派遣使者到江东重修旧好啊。”

诸葛亮一笑:“此事我想了很久,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今天终于找到了。”

邓芝就问,那人是谁啊?诸葛亮道:“正是先生你啊。”于是诸葛亮以邓芝为使,往江东通好。

这时的孙权,果然心中狐疑不定。邓芝到后,他把邓芝撂到一边,并不立时接见。邓芝于是递交使书说:“外臣此来,非但为汉,也是为吴着想,请求见大王一面。”

孙权也想看看汉使有何话说,就让邓芝进见。见面后,孙权说:“孤也想和西国(指季汉)和盟,但贵国国小势微,君主年幼,为魏所逼,难以保全,因此孤犹豫不决啊。”

邓芝不卑不亢道:“你我东西二国,据有四州,大王乃命世之英,敝国丞相诸葛亮乃一时之杰。汉有天险之固,吴有三江之屏,若我两国和盟,共取其长,互为唇齿,则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三分,此理明矣。若大王委身于魏,魏必上望大王入朝为臣,下欲太子入朝为质。若大王不从命,魏正好有理由奉辞伐罪。若汉再顺水东下,则江南之地非大王所有也。”

邓芝这话,连哄带吓,但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孙权听后,默然良久,然后说:“先生所言,甚是有理。”于是下定决心,与魏绝约,与汉联和,并派张温到蜀地回访。

孙权对邓芝也非常敬服

诸葛亮见到张温非常高兴,又派邓芝到江东巩固盟好。邓芝再次见到孙权,孙权也是盛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孙权忽然道:“若有一日,逆魏攻灭,你我东西二主分治天下,岂不快哉!”

孙权这人,一向好和臣下开些没大没小的玩笑。而且,这个问题,虽是随口一说,其实内里涵义丰富:当时孙权还未称帝,与魏绝盟后,名义他就还是汉臣。他这样说,就是想逼着让邓芝承认汉吴二国并治天下。但这时邓芝代表的季汉,刚与孙权重修盟好,并不想开罪江东。孙权又随口而出,因此这个回话的度就很难把握。

邓芝却仍是不慌不忙道:“大王此言差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若魏覆灭,也不知天命在谁。到时你我两国,君主各修其德,臣下各尽其职,为将者抱槌擂鼓,那时争战才刚刚开始啊。”

邓芝这话回答得滴水不漏,孙权听后,哈哈大笑:“先生此言,可谓实诚。”他后来给诸葛亮去信,信中说:“丁厷言辞浮华,阴化语焉不详,能和盟你我二国者,唯邓伯苗也。”

丁厷、阴化二人事迹不详,从史书的片言只语中可知,二人都是季汉名士。他二人此前也曾代表季汉出使江东,孙权这话,算是对邓芝重修汉吴盟约蕞好的注解。

三、南征北讨

后主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以魏主曹丕新丧,率军进驻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准备伐魏。邓芝随军,被任为中监军、扬武将军。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度北伐。此战,诸葛亮以镇东将军赵云和邓芝由箕谷出兵,佯攻郿城(今陕西眉县),借以吸引魏将曹真 主力,他自己则率大军进攻祁山(在今甘肃礼县)。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因先锋马谡在街亭(在今甘肃天水)被魏将张郃击败,诸葛亮不得不率军退回汉中。而在箕谷的赵云、邓芝军也暴露,亏得赵云亲身断后,据谷固守,才不致大败(参见)。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北伐前线。大军退还后,邓芝升为前军师、前将军,并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当然,这时的兖州在曹魏治下,所以这个兖州刺史只是遥领。

不久,邓芝又转任江州都督,负责东线防务。江州都督是季汉庲降、永安、汉中、江州四大常设都督之一,都督府设在巴郡江州(今重庆)。江州都督地理位置重要,其兵可随时支援成都及汉中、永安、南中地区。江州都督府前后五任都督分别是费观、李严、李丰、李福、邓芝,邓芝是蕞后一位。当时,邓芝在江州、马忠在庲降、王平在汉中,分镇一方,保后诸葛亮时代平安,故被后人并称“平安三侯”(参见)。

季汉四大常设都督府位置图

邓芝在江州都督任上,时已称帝的孙权多次与他互致问候,并对邓芝馈赠优厚。

后主延熙六年(243年),邓芝升为车骑将军,后又获假节。这样,邓芝就继张飞、刘琰、吴懿后,成为季汉第四任车骑将军。他之后,季汉车骑将军授予从魏来投的夏侯霸,再后是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延熙十一年(248年),涪陵属国(在涪陵郡东北部)边民叛乱,杀掉属国都尉。属国是安置归附异族的行政区划,其长官称都尉,级同于郡守。邓芝率军前往征讨,并很快诛杀元恶,镇抚当地。

此次征讨,还发生一件逸事。据《华阳国志》记载,邓芝好射弩,他在征涪陵属国时,见有黑猴缘山攀爬,不觉技痒,就伸弩射击,一弩而中。那猴子中弩后,拔出弩矢,然后用树叶塞住疮口。邓芝一见,掷弩于地,叹道:“我伤物天性,命不久矣。”还有一说,说他见到一只母猿,抱着幼崽蹲在树上。邓芝射中母猿,幼猿拔矢塞疮口,邓芝因此投弩于水,叹命将不久。

总之,这事说得挺玄。不过邓芝确实是在征涪陵属国后三年,即延熙十四年(251年)去世的。

邓芝自建兴五年(227年)被封为扬武将军,前后为将二十余年,史称他“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而且,他所衣所食,全凭官府,自身则不治私产,生活俭朴,以致妻儿因此饱受饥寒。邓芝去世之时,家中竟然拿不出一点余财!他为人刚强简朴,不善掩饰自己的意见,因此与同僚关系并不和睦。他也很少敬重人,只是对姜维敬服有加。

邓芝之子邓良,袭邓芝爵位,后主景耀(258—263年)年间,为尚书左选郎,入晋后为广汉太守。这样,他又坐上了他父亲当年的位子。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1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