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两面说曹操:一半是圣人,一半是恶魔(下)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5-07 17:41:44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惹祸根苗,气是雷烟火炮。

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

一段单老爷子的惯口,告诉我们要远离酒色财气,回归无嗔无怒无欲无求的无我状态。好了,我们继续说曹操。

曹操是曹魏的奠基人

五、迎驾都许

在曹操平定兖州时,长安朝廷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傕、郭汜后来互不服气,继而开始火并。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趁机脱离二人,想要重回雒阳。同年,小皇帝正式拜曹操为兖州牧。从献帝看,他是想要各地诸侯前来勤王。从曹操看,他刚是得了朝廷任命,从此不再是“野路子”。

但献帝东归也不是一帆风顺,在曹阳(在今河南三门峡),护驾车队被又合流的李郭二人击败,小皇帝不得不北渡黄河,意图从河东回到雒阳。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讨平汝南(治平舆,即今河南汝南)、颍川一带黄巾。他军至武平(今河南鹿邑),袁术所置陈国(治陈县,即今河南淮阳)相袁嗣投降。在董昭等人劝说下,献帝又封曹操为建德将军,后又升镇东将军,并袭其父爵费亭侯(参见)。

经荀彧、程昱的建言,曹操遂以曹洪为使,西迎献帝,但卫将军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又起了疑心,据险阻止曹洪军西进。

后经杨奉、韩暹护送献帝回到雒阳后,各方势力又互相猜疑,曹操趁机进入雒阳,被封假节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董昭等还以雒阳残破为由,建议迁朝廷于许县(今河南许昌)。曹操更进一步封大将军,武平侯。

此后,曹操又讨平杨奉、击走韩暹,从而一举掌控朝政。

大汉朝廷自董卓挟持西迁,朝政日非,至此时方恢复各项祭祀、礼仪制度。对此,曹操功莫大焉。但献帝逃出董卓魔爪,又入曹操掌中,从此再无翻盘机会。

献帝逃走董卓魔掌,又入曹操彀中

这时,朝廷封袁绍为太尉,但袁绍以自己位在曹操的大将军之下,不肯受拜。曹操却对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以为意,他就把大将军职位让给袁绍,献帝又任他为司空,行车骑将军。自此,曹操称曹司空。

同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开始屯田,中原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还是这一年,投奔刘备的吕布,趁刘备东征袁术之机,袭取下邳,刘备无奈,往投曹操。谋士程昱劝道:“我观刘备。有雄才而得民心,终将不为人下,不如早日除掉他。”

曹操却说:“如今我正是揽收天下英才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人心,不可取也。”因此没有听从程昱的建议,反而表拜刘备为豫州牧。

那么后来会如何呢?

六、东征西讨

老话常说:大事将成,顺风顺水。曹操的运气到了,一切看起来都顺遂了。

原董卓手下将领张济,在董卓被诛后,与李傕、郭汜、樊稠一道反 攻长安,后张济出驻弘农(治弘农,即今河南灵宝)。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出兵荆州夺粮,军至穰城(今河南邓州),中流矢而亡。其侄张绣接掌其部属,驻于南阳郡治宛城(今河南南阳),成为荆州北抗曹操的缓冲。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征张绣,张绣率众投降。曹操一高兴,孟德综合征就犯了。他收了张济遗孀、张绣婶母为妾。张绣感到婶可忍叔不可忍,于是又举起反旗。曹操仓促应战,身中流箭,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皆殁于战阵(参见)。

可惜典韦死于曹操一夜风流

曹操败回许都,还产生一个更为深远的连锁反应。曹昂本由曹操妾刘氏所生,刘氏早亡,曹操正室丁氏视曹昂为己出。曹昂去世,丁氏因此大骂曹操,并愤而与曹操断绝关系。这样,出身倡家的卞氏才得以上位,而卞氏所生曹丕才能成为嫡长子得以继位。

曹操此次征张绣,还有件逸事。按汉制,三公领兵见皇帝,要交戟叉颈而行。曹操出征前,也过了这把刀架脖子的“惯例”,从此以后他干脆不再进见。

同年,逃至淮南的袁术僭号称尊,并与吕布互相攻伐。曹操亲往征伐,袁术被曹操打出心理阴影来了,一听说曹操前来,就弃军而逃,留下一帮伪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曹操将他们一一斩杀,而后得胜回许。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再次征张绣,刘表往援,曹操退还,但依然击败追击的张绣、刘表联军。

这时,吕布又助袁术攻击刘备,曹操以夏侯惇前往救援,但不能胜。曹操遂亲征吕布。此战,他用荀攸、郭嘉之计,决泗、沂之水灌下邳城,擒吕布及其部将陈宫、高顺、张辽等,后吕布、陈宫、高顺被处死,张辽归降,依附吕布的泰山贼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也投降,徐州初步平定。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到昌邑(今山东巨野),原随献帝东归、后又北离的张杨被部将杨丑所杀,眭固又杀杨丑,然后逃往河内。曹操又进围并击杀眭固,据有河内。

在此期间,曹操还遭遇了两位“影 帝”的背刺。他为兖州牧时,以毕谌为别驾。陈宫、张邈叛乱时,劫毕谌母亲、弟弟及妻小,曹操就放毕谌走了,不想毕谌立刻投靠了张邈。等到吕布被擒,毕谌一并被抓。不过曹操说:“能孝于亲者,必可忠于君,算了。”不但免了毕谌的罪,还任他为鲁国(治鲁县,即今山东曲阜)相。

陈宫之叛影响深远

曹操此前还举荐魏种为孝廉,他得河内,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并将以后与河北袁绍相争之事相托。兖州张邈、陈宫相叛时,曹操还信誓旦旦地说:“就是谁都叛我,魏种也不会。”他话还没落,传来消息,魏种叛逃了!等到曹操再得河内,魏种被生擒,曹操却说:“算了,这人还算有才。”不但放了他,还继续予以重用(参见)。

这样看来,曹操是不是很圣母?不过别急着下断语,随着曹操的进一步权势熏天,他又会不会变呢?

七、决战官渡

这时的华北,已是另一番景象:袁绍已击溃公孙瓒,拥有幽、冀、并、青四州之地,带甲之士十余万,从而成了曹操眼中蕞大的对手,曹操遂开始布局与袁绍的决战。

这时的局势,对曹操有利也有弊:张绣终诚心归顺,附带着还给曹操送了个顶 级谋士贾诩。袁术失势后,想北依袁绍,刘备借截击袁术之机,再得徐州,从而成为曹操背后隐患。朝内车骑将军董承等谋诛曹操,虽然事泄被杀,但说明“保皇派”已走到了曹操的对立面。换言之,曹操成了另一个董卓。

事有轻重缓急。曹操以刘备曾参与董承谋乱为由,先闪击刘备,刘备不能敌,逃奔袁绍,其部将关羽被擒回。

这时的袁绍,也有了进攻许都的打算。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以大将颜良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他自率大军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意图一举灭曹。

面对袁绍的主动进攻,曹操手下诸将却信心不足,认为目前暂难与其争锋。曹操和袁绍是从小一块玩到大的损友,他借此给属下打气:“我向来知道袁绍这个人,志大而才疏,色厉而胆薄,忌刻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悍而政令不一,这样看来,他土地虽广、粮草虽足,不过是给我们准备罢了。”

同年,曹操亲率大军解白马之围。他用荀攸之计,先军至延津(今河南延津),作势要攻击袁绍,然后突然回军,关羽阵斩颜良,袁军大败。此后,又大破前来追击的文丑军,斩杀文丑,然后退守官渡(在今河南中牟)。

颜良乃河北名将

同年秋,袁绍大军压境,向曹军发动猛烈攻击。双方相持两月,曹操几欲撤军。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就是前文所述想行废立之事那位,因与袁绍众将不和,阵前投曹,并说出袁绍存粮之地乌巢(在今河南延津)。曹操遂奇袭乌巢,斩守将淳于琼,并收降袁绍手下大将张郃、高览,从而一举扭转战局。

袁绍率残部退回河北,曹操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

此后数年,曹操又在仓亭(今河南南乐)击败袁绍驻军,在汝南击败在此联合龚都滋扰袁绍后方的刘备,刘备南依刘表。

在曹操与袁绍相争时,占据江东的孙策曾动起了袭击许都的念头,可惜还未成行,他已被刺客所杀。

也就是说,官渡之战虽然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争胜战,但三国三巨头,事实上都或明或暗地参与其中了。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驻军谯县,派使者祭祀他的忘年交桥玄。然后,他再进军官渡。

同年,在官渡失利的袁绍得病吐 血而亡,但他却留下一个更加不堪的局面:因他宠爱幼子袁尚,因此他亡后,审配、逢纪奉袁尚继位,而辛评、郭图则奉自称车骑将军的袁谭驻于黎阳。

曹操正好利用袁氏兄弟阋墙的机会,出兵黎阳,将二人一一击破,二袁遂一同退回袁氏老巢、冀州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建安八年(203年),曹操进军邺城,但邺城城高池厚,不能攻下,曹操就转军南下攻刘表。曹操一去,袁氏兄弟失去外敌,又开始内斗。袁谭斗不过袁尚,败退平原(今山东平原)。袁尚紧急攻城,袁谭遂通过辛毗向曹操请降。

袁谭兄弟相争,被曹操一一击破

曹操即舍刘表而北上,袁尚听闻再次退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吕翔背袁尚而投曹操,曹操封二人列侯。袁谭却私刻印绶给二吕,二吕转手交给曹操。曹操即表示让自己的儿子曹整娶袁谭的女儿,以此先稳住袁谭。

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再次攻击袁谭。曹操趁机再围邺城,并决漳水灌城,致城中饿死者过半。袁尚回救,却被曹操击败,遂逃奔中山国(治卢奴,即今河北定州)。邺城内,审配孤守半年之久,后来还是审配的侄子审荣打开城门,曹操才攻下邺城(参见)。

曹操进邺城,其子曹丕趁机收了袁尚二哥袁熙留在这里的妻子甄氏,也就是后来的文昭甄皇后。而曹操也逐渐把自己的幕府转移到邺城,政令从此皆出于此。

曹操遂领冀州牧,并责备袁谭不守约,转而将其攻灭。袁尚投奔幽州刺史袁熙后,袁熙部下焦触、张南起兵反袁,二袁遂又转投三郡(辽东、辽西、右北平)乌桓。

这时,张燕率黑山军十余万投诚,曹操又攻破先降再叛的袁绍外甥、并州刺史高 幹。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征乌桓。此战,三郡乌桓单于蹋顿被斩,胡汉二十余万人降曹(参见)。袁尚等人又逃奔辽东公孙康,公孙康却斩杀二人,并将首级送于曹操(参见)。

至此,曹操终统一华北。

八、赤壁鏖兵

彻 底肃清袁氏势力后,曹操的胃口空 前强大起来。下一步,他要挥师荆州,再吞下刘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邺城作玄武池,训练水 军,为伐荆州作积极准备。

同年六月,曹操废三公,自领丞相,进一步把大汉朝政握在手中。七月,曹操挥师南征。关键时候,刘表病死,蔡瑁、蒯越等荆州大佬共扶刘表幼子刘琮继位。刘琮自知不敌曹操,举州而降。

刘琮继位即降

其时,依附刘表的刘备驻兵樊城(今湖北襄阳),听闻刘琮投降,他即南走夏口(今湖北武汉)。曹操追到江陵(今湖北江陵),以荆州降将文聘为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太守,并起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在曹操盛名之下,益州牧刘璋也遣使通好。

当然,这时曹操风头正健,不免有点得意忘形,就对益州使者张松有所怠慢,因此才致张松回去后向刘璋大肆宣扬曹操不义之贼、刘备仁者之风,才导致刘璋邀刘备入蜀,进而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参见)。这是后话,先不细表。

驱逐刘备至江夏的曹操,进一步耀兵江东,想要一举再取下孙权。于是孙刘两家合兵,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大败曹操。曹操率军从华容道(在今湖北监利)退军,从此无力南下。

战后,刘备取荆南四郡(零陵、长沙、武陵、桂阳),孙权派周瑜取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而后借给刘备,二者互为同盟,三强鼎峙的局面初步形成。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下《求贤令》,正式提出唯才是举用人方略。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三子被封县侯,曹丕以五官中郎将,为丞相之副。同年,曹操征关中,破韩遂、马超等关中十部联军。曹操回师后,夏侯渊继续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扫羌氐,虎步关右,陇西遂平(参见)。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回到邺城,献帝准许曹操“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当年萧何故事。同年十月,曹操再征孙权,因江水上涨,不胜退兵。

建安十 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加九锡,自此曹操另建起一套魏国的政 治班底,大汉被进一步掏空。

曹操同时将自己三个女儿嫁给献帝为贵人,以进一步监视献帝。而此时,他蕞小的女儿甚至还未成年,故只能仍留邺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献帝以魏公在诸侯王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同年,伏皇后因与父伏完对曹操有怨言,皇后被废并被处死,其兄弟一同被诛杀。次年,曹操二女儿被立为皇后。

伏氏一门后被曹操灭族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张鲁出降。曹操留夏侯渊守汉中,而后回军。同年,巴郡(治江州,即今重庆)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来附。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封魏王,邑三万户,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

至此,曹操实际上已与天子无异。

九、襄樊之战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在益州立住脚根的刘备进军汉中。恰此时,乌桓无臣氐与鲜卑轲比能联合扰边,曹操即以曹彰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次年,刘备攻破汉中,夏侯渊战死。曹操遂亲率军征讨,但不能胜,遂放弃汉中。刘备即在沔阳(今陕西勉县)称汉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坐镇荆州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困樊城曹仁。曹操派于禁、庞德往求樊城,不想关羽乘天降大雨、汉水暴涨之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镇华夏(参见)。

曹操又派徐晃前往救援,但他还是不放心,就从关中赶到雒阳,亲 自指挥对关羽作战。

但这时,刘备盟友孙权忽然来书,说愿意背刺关羽。曹操得报,一方面通知曹仁固守,一方面继续加派十二营增援徐晃。

在曹孙两方夹击下,荆州被孙权部将吕蒙偷袭,关羽败走,而后被孙权袭杀。至此,襄樊之战以关羽失败结束。

孙权擒杀关羽后,将其首级送予曹操,想借此嫁祸曹操。孙权还遣使入贡,并劝曹操代汉自立。但曹操识存孙权诡计,亮明自己态度:“若天命在我,我当为周文王矣。”意即在其一生不称帝,而将称帝之事送给儿子曹丕。

关羽被曹孙联合袭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回军雒阳。同年在雒阳病逝,年六十六岁。曹丕袭丞相、魏王职。

同年,曹丕迫不及待地逼汉献帝让位,建立魏帝国。十一月,曹丕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故后世称魏武帝。

十、忠乎佞乎

曹操在整个后汉三国时期,都称得上英雄。他在政 治上唯才是举,经济上推行屯田,军事上著述并用,文学上开一代风气,所以陈寿评价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蕞优也。”

但曹操以法家权术御人,在诗人浪漫情怀的外表下,是一颗残暴不仁的心。他攻徐州连屠五城,破张邈屠雍丘,征吕布屠彭城,攻袁尚屠邺城,征乌桓屠柳城,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尤其是他攻徐州时,因为中原大乱,北方吏民多南投徐州,结果他“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致“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这也是徐州百姓宁可跟着刘备受死,也不愿投靠曹操的原因。

他对待政敌也像对待战场上的敌人一样无情。前述毕谌、魏种他之所以能原谅,只是因为他们对他够不成威胁,对于与他从小交好、起兵讨董时还曾分兵相助的张邈,曹操却诛杀张邈全家,并屠城泄愤。

曹操后来成为奸雄的代名词

他杀名士边让,致陈宫生疑,而后背反。他杀官渡之战中对自己有功的许攸,杀杨修、孔融,蕞不该杀的是崔琰,这也是曹操造成的蕞大冤案。而据说他的苐一谋士荀彧,也死在不同意他称魏公上。

曹操后来架空汉室,他一生虽没有称帝,但他已是实际的帝王。也正是由于他的苦心经营,才打下了曹魏的根基。

曹操的前半生,确实是想做一个扶危济困的汉臣。但后来的发展,实际上他成了大汉的掘墓人。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2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