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笑千年的廖化,却是千里走单骑的主角,更是季汉后期柱石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4-13 14:48:51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出身黄巾,流落江 湖,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想投靠但没成功。后刘备入蜀时,廖化再带队来投,被命协助关羽守荆州。关羽被吕蒙偷袭,廖化往上庸、成都求救,因此幸免于难。之后廖化跟刘备伐吴、随诸葛亮北伐、从姜维攻魏,直至季汉覆亡。可以说,演义中的廖化称得上是三国活 化石,见证了季汉的兴亡。那么历史上的廖化是怎样的呢?

电视剧《三国演义》廖化剧照

一、携母西行

廖化,字元俭,襄阳中庐(今湖北襄阳)人。

廖化本名廖淳,所以有关汉末三国的史书,提到廖淳(廖惇)的,其实指的就是廖化。说起来,廖化和荆州大族蒯越、蒯良兄弟是同县老乡。而且可能许多人不知道,按《襄阳耆旧记》,廖家也是“沔南冠族”,就是沔南一带的世家豪族。

廖化在史书中的记录源头,是镇守荆州的前将军关羽的主簿。主簿是掌管文书、账册一类的佐吏,类似于现在的秘书+会计+幕僚。举几个三国时的名主簿:陈琳是何进的主簿、黄权是刘璋的主簿、司马懿是曹操的主簿,可知这一职务,演义中出身山贼的廖化肯定是干不来的。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北攻襄阳、樊城之机,背后捅盟友刀子,不但袭取荆州,而且将关羽杀害(参见)。而廖化,也流落到江东。

但廖化人在吴地心在汉,他时刻不忘刘备之恩。于是他心生一计,以诈死骗过吴人,然后带着老娘昼夜不停向西急行。廖化这是上演了一出历史真实版的千里走单骑,而且,他还是纯纯的主角。

先主章武元年(221年),称帝不久的刘备发兵东征。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军至秭归(今湖北秭归),恰好遇上携母西行的廖化(参见)。刘备听了廖化的情况说明后,非常高兴,即任廖化为宜都(治宜都,即今湖北宜都)太守。

廖化原为关羽主簿

然后,廖化随刘备进军至猇亭(今湖北宜昌),他与辅匡、赵融、傅肜等分为别督,即偏师都督。同年闰六月,刘备被吴将陆逊击败,廖化随刘备退居永安(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二、北伐建功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白帝城黯然去世,后主刘禅继位。受托孤的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参见),廖化被任为丞相参军,后又分别任广武都督、阴平太守。

季汉除庲降、汉中、江州、永安四大常设都督外,还在边境诸郡,比如武都(治下辩,即今甘肃成县)、阴平(治阴平,即今甘肃文县)、汶山(治绵虒道,即今四川茂县)等地设都督府,进行领兵屯守。也就是说,廖化一直处在北伐前线,分统军政。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在诸葛亮举蒋琬为茂才(东汉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时,蒋琬称不敢受,而将名额推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廖化等人(参见)。由此可再次证明,廖化的出身绝非平常,更不可能是流落江 湖的草莽。

诸葛亮去世后,廖化又随姜维历次北伐。

后主延熙元年(238年),廖化率军攻打魏守善羌侯宕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王赟、游奕前往救援。廖化击败游奕,王赟也在战中中流矢而亡。

延熙十一年(248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族归降,廖化随姜维一起率众西迎。他于重山筑城,抵抗郭淮进军,从而助姜维迎回二胡王。

廖化数随姜维北伐

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再随姜维兵出雍州。他又在白水结营,与魏将邓艾对峙,以牵制邓艾部。姜维则率军进攻洮城(今甘肃临潭),但被邓艾识破,汉军退兵(参见)。

后主景耀二年(259年),廖化升为右车骑将军,假节,并遥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张翼同时升为左车骑将军,遥领冀州刺史,二人官位平齐,而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时人将他二人与屡有战功的王平、句扶并列,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参见)。

三、国亡身丧

景耀四年(261年),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平尚书事,开始统领朝政。廖化过宗预府,想和他一起去拜会诸葛瞻,但老杠头宗预认为,二人都已年过七旬,何必去巴结新贵呢,因此二人竟未成行(参见)。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率众出狄道(在今甘肃临洮)伐魏,廖化表示反对。他说:“用兵不知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姜维字)你啊。我们的智谋并未远超敌人,力量也有所不逮,这样频繁用兵,如何能长久呢?”末了廖化还掉了句书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意思就是,《诗经》所谓“不先不后,正当其时”,我们现在就处在这样一种势不如人还要强为之的尴尬境地。

同年,姜维果然在侯和(今甘肃临潭)被邓艾击败,转而退军沓中(在今甘肃舟曲)。

廖化与邓艾多次交手

景耀六年(263年),在沓中的姜维听闻魏将钟会治兵关中,就上表刘禅,请求派张翼、廖化,分别到阳安关口(在今陕西宁强)、阴平桥头(在今甘肃文县)驻守。但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鬼话,不为所动。

同年秋,魏军数路伐蜀,刘禅这才派廖化支援沓中,派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廖化率军至阴平,听闻魏将诸葛绪攻向建威(今甘肃西和),遂停下观察动向。后钟会攻破阳安关(参见),姜维、张翼、廖化、董厥于是一起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

诸葛瞻绵竹(今四川德阳)兵败后,廖化等人消息不明,于是退至郪县(今四川三台)一带。这时,刘禅的投降敕令到达,他们就前向钟会投降。

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年),廖化、宗预一道,随刘禅前往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两人同时在路上病亡。

四、先锋之讽

廖化在今天知名,一是演义加持的“长寿怪”,二是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但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两条其实都有点无厘头。

我们先说前者。从景耀四年(261年)宗预说“吾等年逾七十”来推算,廖化亡时当在七八十岁。这个年纪,在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汉末三国时分来说,算是高寿,但还在我们可理解的范围内,毕竟当时还有张臶活了一百零五岁、来敏活了九十七岁、吕岱活了九十六岁、司马孚活了九十三岁、高柔活了九十岁这种怪物的存在。

高柔这种才是长寿怪

再说后者。季汉后期人才凋零是事实,但远没有达到与魏吴形成代差的程度。蒋琬、费祎、姜维不说,“平安三侯”邓芝、巴忠、王平,“小赵云”张嶷,左车骑将军张翼,永安都督宗预等,都算一时之选。陈寿评价廖化“以果烈称”,就是以果敢勇烈称名于世。以诈死西归、北伐建功来说,廖化当得起“果烈”之称。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36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