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一向乐观的陈赓给妻子写信,无奈吐露心事:但我不能这样做

红色记忆录 2023-11-08 10:13:43

陈赓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也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出色斗士。在战友的眼中,陈赓乐观开朗,军事能力很强。在孩子们的眼里,陈赓是一位柔情似水的父亲。但在妻子的眼里,陈赓也是一个心事重重的人。

1957年,在工作间隙,一向乐观的陈赓给妻子写信,透露了他的心事:但我不能这样做。那么,陈赓当时在想什么呢?

陈赓透露心事

对于自己的孩子,陈赓对他们要求很严格,就连他最喜欢的女儿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

父母严格要求他们不能挑拣经过修补的破旧衣服,所以弟弟小时候穿陈知进的衣服总会被同学笑话。

因为妈妈来自江南人家,从小练就了一双巧手,所以在战争年代,每当有人生了孩子,陈赓就会让他们去找傅涯,给孩子做衣服。

陈赓看起来很是健壮,但只有傅涯知道他身上有多处伤,他腿部肌肉萎缩,落下了终身残疾,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伤也会时常发作。

对于陈赓的身体来说,1957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的工作特别繁忙,2月下旬到南方检查工作,并勘察地形;3月又从上海出发勘察沿海岛屿。由于过度疲劳,在一天晚上摔倒在浴室,但他并不在意,继续工作。

4月回京,6月底又离京,来到了炎热的广东和福建继续进行军事勘察。

这年9月,陈赓率领一个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10约见返回北京不久后,又去南方参加海陆空军部队联合举行的一次大规模演习。

其实在3月初,陈赓到南京视察工作时,就给妻子写了一封家书,信中也表露了他的心事。

其实,陈赓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毛主席让他去建设军事工程学校,他不顾自己的腿伤,经常深入工地,多次爬上脚手架和工人交谈,察看工程质量,仅仅7个月的时间,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36幢教学科研大楼拔地而起。

哈军工建立后,相关教育学工作逐渐步入正轨,陈赓却病倒了。陈赓心梗被抢救过来后,第一时间也是在关心哈军工做的工作。他再一次病倒后还说:“我活着就要干!”

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长期艰苦的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得陈赓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然惯着哈军工。直到逝世的前一天,陈赓还在构思着《作战经验总结》,强忍着病痛看材料、写提纲,想为哈军工学子们留下一些东西。

到了1957年,他身心俱疲,给妻子写下了一封家书。

亲爱的涯:

……这次在南京,曾乘暇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在许多陈列的照片中,发现了很多是我过去的老战友和难友,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因此,想到我还活着,较之他们(烈士)占了大便宜,如果我还不振作,如今有些疲惫感的话,那我太对不起他们了。这几天总是想着您和儿女们,涯子的活泼天真时时绕着我的心灵,有时竟想早些言归,但我不能这样做……

你好!

吻你并建、进、庶、涯!

您的赓

三月八日

1957年3月8日

在这封家书中,陈赓告诉妻子,自己身体不好,再加上思念家人,想早些回归,回归家庭。

但想到如果自己一些松懈,不振作,就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所以也不能这样做。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繁忙中的陈赓也会经常想起那些战斗,想起过去的那些往事。所以,为了对得起他们,陈赓始终在坚持工作着。

陈赓不忘过去

1957年,陈赓从上海回来,傅涯就发现他的脸色很不好看。陈赓也表示自己需要请假,傅涯知道陈赓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说出来那就表明,他一定是非常累了。

陈赓第一次心脏病发病时,傅涯去上班不久,一进门就发现陈赓躺在客厅的大沙发上,小儿子知涯发现了他的异样,他发现爸爸哭了,大家都不信,直到他叫来司机老赵才知道陈赓倒在地上,满脸都是冷汗。

他赶紧给北京医院打电话,医院派来一个抢救小组,陈赓的脉搏、血压都没有动静,病情严重,诊断为心肌梗塞。急得就连彭德怀等领导都来了,这次发病,幸亏抢救及时。

陈赓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回到了冀中。

后来他来到北戴河疗养后就马上回到北京上班,医生给他定下了规矩,每天只能少量时间去上班,但他全然不顾,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

陈赓对自己的病不在意,心中只有工作。他的胸口经常痛,每当疼痛的时候,他就不停地用手按压,久而久之,衬衣的那块地方都破了。

1959年,他的心肌梗塞再次发作,中央军委决定逐渐减轻他的工作,让他退到第二线。对此,陈赓心里很是不舒服。

到了1961年初,陈赓的心肌梗塞扩散的面更大了,但他还是像战争年代一样,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常常说道:“过去打那么多仗都没有死,活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这点病算得了什么。”

当然在生病之余,他仍然提醒孩子们不要忘记革命胜利的不容易。

他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每当这个时候他都深深地感叹道:

“为了革命需要锻炼应付各种困难环境的本领,机智灵活地对付狡猾的敌人,善于抓住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才能转败为胜,完成任务。”

在陈赓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还和他的老战友相约要一起去井冈山看看。虽然他没有在那里战斗过,但他参加过的南昌起义曾在那里点燃,那里也是他们保卫过的圣地。

他也想到抗战时长期战斗过的山西太岳区老根据地看看,但他又感叹如何面对老区人民:“使他们支持养育了部队,而我带出的部队牺牲了那么多人,她们如果向我要儿子,要丈夫呢?”

那年他已经到了太原,但因为中央要开会,被叫了回来,这让他很是遗憾。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父亲和母亲带着两个弟弟回到了他们的故乡湖南湘乡。那个时候正值困难时期,陈赓看到面黄肌瘦的老乡和饭桌上丰盛的饭菜,他知道这是大家为了欢迎他,专门做出来的饭菜。

他提出要看看米桶和谷仓时,大家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陈赓会这样做。当陈赓看到空空如也的米桶和谷仓,心酸不已,他并没有责备干部们,只是告诉他们要实事求是。

回京后,他还是想办法给县里拨了一些部队退役物资。

在孩子们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乐天派,但是多年的从军生涯伤害了他的心脏。为了能早日恢复健康,他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在家里锻炼身体,拿起毛笔字练字。

在他去世前不久,得知中央号召高级将领写回忆录时,他非常兴奋。他开心的说道:“原来生病也可以为党做工作的”,为此他耗费了所有的精力,走到了生命的最后。

在他临终前的夜晚,傅涯劝他要注意休息,他却说道:“机器一开动,哪能停下来。”

没想到这句话成为他的遗言。对于陈赓,就连对手都佩服不已。一位台湾朋友告诉陈赓的家人,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在临终前曾感叹道:“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陈赓那样的人都到共产党那儿去了。”

1961年3月16日8时45分,陈赓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当时,他最小的孩子还不到6岁,傅涯一边把孩子们培育成才,一边整理陈赓的遗稿,并委托几位同志进行了整理,出版了《陈赓日记》。

她深情地说道:“也算是偿还一点自己对他生前照顾不周的心意吧!”此情,令人动容。

6 阅读:656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