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认知高的人,到底他的认知高在哪里?

君吉志勇 2024-06-10 14:20:23

所谓的认知高的人,到底他的认知高在哪里?如果你能认真看完今天这篇作品,那么你不仅会知道答案,你也会知道如何去成为一个真正的高认知的人。

我们经常会在传统文化里,看到道法术器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足以代表人要欲成大事的四个因素。所谓的道,指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规律,法呢,言简意赅,就是方法,也就是策略的意思,术指的就是伎俩,比如你是用什么招式去对敌,而器就是指的工具,比如冷兵器和热武器的区别,以及那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用斧头砍柴,刚开始很快,但是慢慢的你的斧头效率一天天的下降,问题并非出在你不努力上面,而是斧头钝了。这就是砍柴不忘磨刀工,也就是利其器。

那么道法术器到底是怎么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的呢?其实如果言简意赅的说就是,先有道,才会有后面的法术器。就比如那句经典的话,叫做: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什么意思呢,如果仅仅只解释字面的意思,那你永远不会明白道,到底是什么。而术又指的什么。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解释下这句话,也就是古代所谓的成功学,您不妨耐心看完以下的分析,相信会对你创业也好,经营也罢,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第一步,先说器。就是工具的意思,比如冷兵器和热武器之间的效率,肯定是天差地别。以前的生物课本上讲过,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动物不会,这就使双方的实力产生了巨大的鸿沟。以至于如果配上冷兵器,那即便是食肉动物,我们也能勉强有了抵抗的力量,而如果配备的是热武器,那情况大概率就是碾压,狮子和老虎都要退避三舍。而现在办公用的工具,软件,也是拉开大伙工作效率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术,这个阶段,指的就是人本身对于技能的熟练与揣摩的程度,比如同样是厨师,但是老厨师往往比年轻的厨师要多少手法高超一筹,肯定在技术上要胜过对方一截。这就是个人技术上的差异。

第三步,法,就是策略,比如开餐饮店,你没有老厨师,那么新厨师厨艺又拼不过老厨师,那么有些人就避开了厨师这个环节,能不能把饭店设计成快餐模式,标准化,半预制模式,于是店里无需厨师,随便一个人,只要会把食材简单的加热,于是问题就解决了。口味恒定,操作简单快捷,效率极高。这就是策略。

再比如行业里如果有人跟你打价格战,正确的方式是跟进吗?比如东西十块钱,对方酱价到九元,那么你也酱价到九元,对方八元,你也八元,无休止的降价,并不能提高销量,也无法把对手置于死底。世上百分之九十的行业就是如此被作废了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有的人就拔高了一个维度去处理问题。比如某某快递,一降价,结果就有另一家快递也降价,正确的做法不是继续降价,而是这个快递把那个快递直接收购了,然后雪藏了它。这比降价还来的直接,直接把对手搞消失了,这才是一劳永逸的作风。而这些都属于策略。

第四步,就是道。很多人说道这个东西最难讲,因为道虽然是道路的道字,但是他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个道,而是不同于寻常的道,因此道可道,非,常道,不是非常之道的意思,而是非也的非,并非的非。千百年来很多能人智氏都试图解释过道,也就是大道的道。可是大家似乎都还是懵懵懂懂。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大道至简,道说白了就是道理的道,指事物和人类世界的运型规律,与轨迹。只不过放到现在,很多人好像把它搞复杂了。道德经早就归纳过,所谓的大道,其实就两种,一种叫天之道,一种叫人之道。天之道是雷打不动的,比如太阳东升西络,即便沧海桑田,几千年,没有一天成了西升东落。水往低处走,从来没见过水自己爬山的。所以按现在的科学解释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那么人之道呢,道德经没有细说,但是写了这么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你说天之道真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吗;其实你看看第球的循环系统就知道,水蒸发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云,云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雨,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江河湖泊,流入大海后又蒸发成云,这便是相互补充又相互消耗,总量基本不变。正是这种循环,于是就诞生了,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见解。只不过月满则亏在现在看来和水的循环不是一回事,只是古人观察条件有限,只能看到表象,因此把月亮的满月和弯弯的月牙,理解成了月满则亏。

而很多人诟病的是,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国外也有类似的故事,讲国王要去迅游一年,手底下有两个仆人,国王一人给了一锭金子,说一年后他会回来看谁把手里的金子看管的好。一年后国王回来了,叫来了两个仆人,仆人甲说自己这一年,用国王给的金子当本钱做生意,结果一锭金子变成了十定金子,国王听后十分满意。于是又看向仆人乙,仆人乙从兜里掏出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小包裹,打开后是一锭金子,仆人乙说国王走后,他为了看管好这锭金子,是做生意怕赔了,种地怕收成欠佳,亏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完美的主意,那就是把金子包好,这样虽然金子不会变多,但是却绝对不会变少。

国王听后颇然大怒,把仆人乙手里的金子抢了过来,然后直接给了仆人甲,接着又命令士兵把仆人乙赶出了皇宫,从此再也不能踏入皇宫半步,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这就是凡多者就让他更多,凡少者就剥夺他所有。

而我们所讲的道,更多的还是人之道。因此就必须把天之道撇到一边。因为天之道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你研究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人之道却与我们息息相关。为什么说道法术器中,只有道才是第一性的呢?因为道是规律,是一切人类事物的运行底层逻辑,为什么要研究道呢,本质上讲,你的创业也好,事业也罢,最开始的方向是迷茫的,你如何确定你走的方向就是对的?以及你如何判断你大概率可以达到你想要的目标?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明白人类运型的基本道理,这就是方向的来源,而懂得人类社会或者群体运型的底层逻辑,你就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于这些道理,从而预判你未来是成功的几率大还是失败的几率大。

很多人老是痴迷于沉默成本这个词,比如谈了一半的恋爱,钱已经搭进去上万,结果才发现此时有可能被骗了。一项事业,所有的成本都投入进去了,才发现自己有可能钱要打水漂,属于项目选择错误。而懂得人之道的人,则大概率在事情还没有进行时,就预判了它的成功与失败,可行的几率有多大等问题,你说懂得道的人要比别人少走多少弯路?

可能你真的并不相信这些感觉有些邪门的东西,但是你完全可以把下面关于道的分析的内容看完,相信你自己的段位会因此增加好几级。

其实人之道就一条,那就是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或者说人性就是自私的,你只要知道这一个主要属性,那接下来的所有事情,你的方向感就来了。

比如为什么:凡多者就让他更多,凡少者就剥夺他所有。你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你是这位国王,你有两个这样的仆人,一个精明能干,能让你的资产升值,你个领了你的工资,啥思维也没有,就会原地踏步,到点吃饭,到时间领工资,一点贡献都没有,却还要你养着,请问,你会不会也和这个国王一样,把这个只知道消耗的所谓的仆人,解雇了?而他所负责的项目,是不是也该一并给了另一位优秀的仆人打理?所以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不养闲人,难道不是人们都有的思维习惯吗?

而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句话大家都理解成了什么?比如富人为富不仁,把我们的钱都抢走了?或者剥削走了?那我问你,假如让你去打架,你对面有两个人,其实一个人高马大,体壮如牛,看起来比你厉害,另一个瘦弱不堪,且还比你矮一头,他们两个不是一伙的,如果让你选一个作为对手,你会选谁?答案显而易见,肯定是柿子捡软的捏,除非你脑子有坑,所以你是绝对不会去招惹那个比你还人高马大的。这就是: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如今的小到亲戚朋友,大到国家之间,哪个不是遵循的弱肉强食的道理呢?你弱你就容易成为别人的猎物,或者不被尊重的对象。

其实狮子老虎也属于自然界,但是这里按生物来说,你见过哪个狮子把老虎当自己猎物的?狮子甚至连野狗也不愿意招惹,但是狮子,老虎,狼,野狗,统统把獠牙伸向了兔子等食草动物。从强弱上来看,兔子等食草动物本身和食肉动物比,就属于不足的一方,而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在动物界也适用。人类自古的战争,大多都是强的去挑衅弱的。偶然弱的去挑衅强的,那也是当事人脑子进水,错误的估算了自己的实力,因而闹成了乌龙事件。

有人会不服,说韩信带兵,从来都是以弱胜强,都是弱小的去挑战比自己强大的,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韩信熟读兵法,实际上表面看打的也是以弱胜强的仗,实际上场场都是以强胜弱。

比如第一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白点就是声东击西,用自己的小股部队迷惑敌人的主力,然后用自己的主力去消灭敌人的薄弱环节。那么在正面战场上,敌人的主力已经被韩信的疑兵给吸引走了,自然实际上韩信至少是以数倍的力量在和剩余的残敌进行正面对决,你说这实际上不就还是典型的以强胜弱吗?

第二仗,攻打赵国,套路也是一样,只不过迷惑敌人的成了主力,而负责背后袭击的是韩信所挑的两千精锐骑兵。要知道骑兵对步兵,在古代就属于降维打击,虽然数量只有两千,但是却对赵国军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仍然是避实就虚法。你想想,你前面正打的激烈,后面的队伍却大喊大叫,敌人骑兵偷袭我们,古代的打仗可不比现代,阵型一旦确定方向,没有有效的沟通工具,很难短时间内调整过了,加上你现在看到的历史记载是两千骑兵,但是当事人肯定不知道具体是多少,人都是危机动物,凡事都爱往坏处想,因而被当做两万骑兵甚至五万也不为过,自然兵败如山倒,宏观的强掩盖不了局部的弱。

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弱胜强,当属田忌赛马。属于阳谋,战国时候,齐王经常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比赛。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从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终于让他反败为胜了。原来,他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田忌在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输,反而赢了齐王。三局两胜。

本质上这就是宏观上的弱,看到了微观上的强,因此最终的结局就是胜。

所以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本质上就是恃强凌弱,就是强者为尊。这本来就是人的天性,而人类社会又是讲虚实辩证的,因此表面的强不等于真的强,宏观的强不等于微观的强,整体的强,不等于局部的强。而无论古代的任何一门兵法,其核心讲得都是这些精髓。不然如果强弱就是看眼前,那还要写兵法干嘛,只要靠数量去压倒对方即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成为笑话。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古代打仗都不需要短兵相接了,双方只要互相报下人数,岂不是高下立见?比如我报十万,你报一万,那肯定是我赢,你直接放下武器投降即可,你说这样做能行吗?

正是由于兵法的出现,才让一些悟性高的人明白了,其实人之道,也并非是损不足而奉有余。只要你能发现对方的不足,对方的软肋,那么等于对方即便在数量上,整体实力上胜过了你,但是局部的漏洞只要你利用的好,那对方在你面前就是弱的,就是损他而奉你。

而更高的高手,则是有条件那就利用对方的弱点去打,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去打。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调虎离山,把敌人的主力吸引出来,在运动中歼灭,专打掉队的,走散的敌人,以及断后的,还有后勤补给的,即便短时间内无法大量消耗敌人,那就持久战,骚扰战,总有把你耗光的一天。在老巢空虚处偷袭,在粮草辎重线上偷袭,这就是思想上,大道上的强,可以弥补实力的弱,因而创造出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在认知高的人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以弱胜强的胜利。

因此我们做事业,挣钱也是一样的道理。红楼梦里有句名言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确是至理名言,任何风口,本质上都是时机靠前的体现,任何信息差,说的也是早知道,早下手的问题,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案例证明,那些先发的也未必最后就强。后发制人的高手也比比皆是。

因此在当下,各行各业都进入了饱和期的当下,才是运用大道的最佳时机。因为风口还在时,你只要做到先下手为强,只要参与,你就是个二把刀,你也可能能有肉吃,但是在已经饱和的市场,和打仗遇到强敌没有任何区别。

对手都是整体的强,宏观的强,你只能去找局部的弱,微观的弱去当突破口。有人说这很难,其实如果没有这种思维,那更难。

因此,当你明白了:整体的强,宏观的强,你只能去找局部的弱,微观的弱去当突破口。这个当下的大道后,你再根据这个道,去选择适合的术法器,则事半功倍。这也就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的意思,光有技术,但是没有大道,则无法达到相同效果。

今天的内容我已经泄露天机太多,其他有名的博主,是不会给你讲这些的,他们最多告诉你道就是方向,而确定努力的方向是最难的。谁又会泄露大秘密:整体的强,宏观的强,你只能去找局部的弱,微观的弱去当突破口。这么具体的道的指导?有条件也要上,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强者思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真正含义。

如果你对认知提升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那么关注我,如果还是不知道具体现在翻身如何走,我会在以后的作品里继续详细的讲解一下,我们下期见。

0 阅读:1

君吉志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