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挖医生跳槽,卫健委划了三条“红线”

老夏的笔记本 2024-05-11 07:54:51

你想过跳槽吗?

来源:医智平台

编辑:棂星

封面来源:pixabay

如果有好的机会,大抵是想的,就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

但在社会这汪水中,人才的流动会激荡起阵阵波澜,从而打破了各自“相安无事”的平静。

而“打破”之后,有人欢喜亦有人愁。比如,在医疗行业,上级医院的“吸虹式”挖人,下级医院或一些私营医院可谓是苦不堪言。

公立医院抢挖人才?

卫健委明确要求“三不要”

说起大医院挖人事件,2022年5月20日,一则“近40名专家跳槽郑大一附院”的新闻曾在当时引发热议。有人将郑大一附院此举称为“虹吸式”挖人,此事引起轰动后,河南省卫健委不得不发函叫停此次跳槽。

而这样一件“魔幻”事件的发生,也映射出了一些行业真相——那就是大医院“挖墙脚”并不稀奇,甚至已经泛滥起来了。

据山东济南市卫健委网站4月23日消息,济南市卫健委近期答复市第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人大代表侯艳关于“公立医院存在攫取企业医院人才现象”等问题的建议称,济南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已明确要求:“不要无序地相互挖人,不要瞄准市内,更不要瞄准基层”。

侯艳在建议中称,公立医院存在攫取企业医院人才现象,使得企业医院更加举步维艰,建议公立医院尽量不要挖同地区企业医院医生。

对此,济南市卫健委在3月18日作出的答复中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2020年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50号)要求“要切实加强人才交流的管理,禁止采取另建档案等违规做法调入人员,禁止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

市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人在全市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要有全局意识,不要无序地相互挖人,不要瞄准市内,更不要瞄准基层。”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国家早有明文

禁止上级医院“虹吸式”抢挖人才

医疗机构解决人才瓶颈的措施通常无外乎:外引内培,要么从外“挖人”,要么通过内部路径培养。但医务人员的成长周期较长,骨干医生尤其如此,因而,一些医院宁肯冒着“不讲武德”的风险,也要“挖墙脚”,对于一些医生来说,出于薪资待遇和个人发展的考量,也可能欣然跳槽。

譬如河南医护集体跳槽当地某知名三甲医院一事。当时就有人认为,这样的举动有可能引发被挖医院向其他基层医疗机构“挖人”填补岗位空缺的冲动。从而对人才吸引力原本就不足的基层医疗发展构成挑战。

为保障基层医疗的健康发展,据悉,2020年,国家卫健委、人社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禁止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

而在地方层面,早在2018年,原河南省卫计委印发《关于确保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稳定的通知》,明确一系列硬标准,对规范基层人才合理流动划出红线,遏制卫生人才非正常流动。

该省提出,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人才流动和人才档案的管理,禁止采取另建档案等违规做法调入人员。不允许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

如果上级医院确实需要从基层挖人也可以,需要对流动人才前期培养的投入进行合理补偿,前提是未经同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调入人员。例如,对未经同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调入人员的单位,要按工作年限每年20万元的标准补偿给下级调出单位作为人才培养费。

即便如此,其实也无法完全阻止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人才的“虹吸”。此前就有县级医院院长表示:好不容易招来一个人想好好培养,把人派去上级医院,培训完后人却不回来了,简直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县里医生平均工资6000元,而到省里就上万元了”,一位县医院院长曾无奈道:有些本科毕业生来基层工作几年,刚到了能独当一面时,便迫不及待跳槽。

事实上,除了基层医院、下级医院,民营医院也是被“挖墙脚”的对象之一。

近日,“民营医院的医生,正在降薪挤进公立”这一话题在业内引发热议。

曾几何时,还是独当一面的公立医院医生跳槽至民营医院发光发热,如今怎么变了风向?

民营医院发展前景不明朗、稳定性差、医生成长受限等等,是一直以来的问题,这里不必赘述。特别是近期发生在民营医院的一件事,不得不让人对民营医院的医护地位重新进行审视——

4月11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80多岁的奶奶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金城医院住院。在此期间,发现该医院给老人家用的是过期的电极片。

事情核查之后,医院给当事人退了款,而离谱的事情发生了——医院将涉事医生与护士两人一同解聘。

没错,就是医院把医生和护士一起辞退了!

这件事的离谱程度呢,就正如网友所说的那样:这玩意就相当于去饭店吃饭,顾客皮肤接触了过期桌垫,老板怕惹事把厨子给开了。

而不可理喻的离谱背后,是卑微的医护人员,更准确的说,是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公立医院,很难想象,医护人员会因过期的电极片被开除。

另外,风向的转变,还有一些时代的因素。

当前,DRG 医保支付改革,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口碑,没有比公立医院更低成本、高效率运营的民营医院,生存会更难。因此,医生去公立医院,并非什么匪夷所思的选择。

所以,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之下,你看着好像是上级医院卖力地挥动着锄头在“挖墙脚”,实则,下级医院的医生何尝不是拼尽了全力才博得一个“被挖”的机会。

你看,向上总是难的,而向上求生,更是艰难。

无序地相互挖人要不得

基层留人提升待遇是关键

“不管是公立医院之间相互挖人,还是私立医疗机构从公立医院挖人,都不应该采取破坏性的,整个学科一锅端的方式。应该采取更加智慧,更加温和的挖人方法。”2018年2月,知名妇产科专家段涛教授在《创业日记之致公立医院院长的一封信》中如是提到。

大树之下寸草不生,总是不好的。

在段涛看来,挖人是要有分寸的,是要讲究手法的,可以是大动作,但是要小切口,这样不会引起震荡,顶多会引起暂时的阵痛。

首先,无序地相互挖人,特别是瞄准市内和基层,对于整个医疗体系的稳定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这不仅可能导致人才资源的过度集中,使得一些基层或较小规模的医院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更可能破坏医疗服务的均衡性,使得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其次,这种行为也可能引发医疗行业的恶性竞争,使得医院更加注重短期的人才争夺,而忽视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这对于医疗行业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对此,2023年12月25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规范基本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多院区建设管理,严禁未批先办、未批先建,坚决杜绝无序扩张。

对于被“挖墙脚”的下级医院,则需要强化自身的“硬实力”,从而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比如基层医疗机构,深化医联体建设,通过医保等手段引导、完善分级诊疗都是切入点;比如民营医院,回归医疗本质,找好定位、打造特色专科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待遇问题。

为何呢?

引用当下很火的一句话回答下吧——我上班就是为了赚钱,别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 END /

// 本文来源:医智平台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12 阅读:5053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0:51

    好办,制定三甲医院招人必须在基层医院工作八年,那些博士生不就到了基层医院,而且规定每从基层招一个人招人医院应派医生做短期服务避免基层人才空虚。

    小小烈 回复:
    人家基层顶多是呼吁禁用规培召唤术,你居然敢研究规培逆召唤术!
  • 2024-05-12 07:39

    这个叫引进人才!!!

  • 2024-05-12 07:26

    禁止没用。

  • 2024-05-12 22:28

    学校也是一样的

  • 2024-05-12 21:59

    这样不断了优秀人的路了。

老夏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