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司令数次更迭,出身二野的他稳坐第一副司令,71年因何事被免

百年人物志 2024-06-02 10:21:35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王秉璋被任命为空军参谋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军的核心领导班子中,不少将领都来自第四野战军。然而,王秉璋却是个例外,他是第二野战军的将领。

解放战争期间,王秉璋是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的司令员,由于组建晚,王秉璋率队当起了战场上小配角,一直留在中原地区当助攻,配合刘邓大军南征、还在华东野战军中配合作战。正因如此,他们的战绩并不明显,但事实上,正因为有了第十一纵队的存在,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才得以配合默契。毫不夸张地说,第十一纵队发挥着纽带的作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为了尽快参战,夺取制空权,王秉璋紧抓空军的训练。由于解放军空军刚刚成立,是刚出土的嫩芽,因此,在空军的参战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

当时,苏联方面并不理解中国如此谨慎的原因,为此,周总理还和苏联方面的代表发生过争执。苏联代表认为“打仗就意味着有牺牲,无非是损失一些飞机和飞行员。”而周总理则指出“绝不能因此动摇了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根本。”

作为空军参谋长的王秉璋见证了周总理和苏联发表的反复磋商,期间,毛主席在得知空军的情况后,还曾就相关问题给斯大林发去电报,而电报内容有不少都是王秉璋起草的。

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正式参战,所有部队边打边训,轮番作战。这一时期,王秉璋几乎一直待在前线了解情况。

1951年7月,王秉璋随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就军购问题进行谈判。作为空军代表的王秉璋此次是要落实购买近400架苏制米格-9飞机的具体订购问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谈判途中,苏联方面的代表拿着中方的订货单,毫不客气地质问王秉璋:“以你们的水平,拿这么大的订单,你们需要这么多飞机吗?你们有飞行员飞吗?”

王秉璋忍着不快,耐心解释道:“这张订货单是在跟苏联专家共同商议后确定的,是符合现在作战需求的。”

苏联代表被王秉璋反驳得哑口无言后,竟然恼羞成怒,发起了脾气。苏军驻中国总顾问迫于上级压力,不敢出声。王秉璋见状,也不忍了,当即跟苏联代表吵了起来。

回到住处后,王秉璋质问苏军驻中国总顾问为何刚刚保持沉默,因为这份订购单正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而这位总顾问自知理亏,也没有争辩。

事后,王秉璋反思自己冲动生气,脾气不好,立即向中央递交了报告,请求处分。不过,作为空军代表的王秉璋发脾气的事情被斯大林得知后,却出现了转机。苏联方面将原定的米格-9飞机全部换成了米格-15飞机,而且中国无需交纳增加的这部分费用。

新战机的引进极大补充了志愿军空军的作战力量,但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加之接受训练的时间太少。1952年初,我军在空战中损失的飞机数量迅速上升。

在这一情况下,王秉璋有时一个晚上就要在丹东和北京之间飞两个来回。这次,王秉璋在前线一待就是一个月时间,不仅帮忙解决战术问题,还重整了作风、纪律等问题。有他坐镇,空军的劣势得以扭转。

当然,此后战况反反复复,志愿军空军的作战充满了艰难曲折。但在王秉璋的领导指挥下,空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刘亚楼因病疗养期间,王秉璋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直接制定空军的作战计划。这一时期很多作战计划上,都有王秉璋的名字。

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中的作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参战训练和实战锻炼,再到配合地面部队进行反“绞杀战”,最后在保卫重要目标阶段,志愿军空军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其重要性也越发凸显。而在这一过程中,王秉璋做了大量工作,受到毛主席、中央军委高度称赞。

1953年2月,王秉璋出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此后,尽管空军司令员屡次更迭,王秉璋始终担任着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的职位,足见他在空军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除了在抗美援朝空军作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王秉璋便已经引起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注。这一点从1952年毛主席称赞他的话中便能看到。

1952年2月14日,毛主席在视察南苑机场和空军司令部时,便见到了王秉璋。毛主席高兴地握着他的手,亲切地问道:“你是王秉璋?”

见王秉璋点头承认后,毛主席这才接着夸他说:“当年你在鲁西南的工作搞得不错嘛。”

那么,王秉璋当年在鲁西南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呢?

早在红军时期,王秉璋在经历多次实战后,渐渐萌生了一个作战战术,即在一个压制敌人火力的制高点上架上机枪,便能够轻易攻克敌人堡垒。

在随后的一系列作战中,王秉璋继续完善这一战术,并初步摸索出了通过交通壕迫近,并巧妙组织己方火力来压制敌人火力,从而攻克敌人阵地的办法。

1941年,王秉璋终于等来了实战的机会。7月,王秉璋奉命在冀南、运东一带作战。当时,鲁西北的汉奸头子齐子修也驻扎在这里,为进一步打击我军力量,齐子修先后修筑了21个圩子,并修有外壕,防御工事十分完善。

面对这一情况,王秉璋经过仔细思考后,决定采用交通壕近迫攻击战术打击敌人。

为了做好部署,王秉璋多次前往作战前线进行侦察。很快,王秉璋第一次采用这一战术取得了胜利,这让他倍感兴奋。也让他坚信这一战术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果然,在此后的作战中,王秉璋的交通壕近迫攻击战术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而且在同其他战术相结合的前提下,取得了多次胜利。

1944年11月,王秉璋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就这一战术做了介绍,他的演讲引起了广大干部官兵的一致称赞。会后,他的讲话稿也被印发到各部,张震还特意写了前言。

1960年4月,王秉璋兼任导弹研究院副院长,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并带走资料的情况下,他领导导弹研究院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秉璋也受到了冲击。但在林彪的关心和帮助下,王秉璋得以恢复工作。

林彪之所以出手帮助王秉璋,一方面是因为王秉璋是他的老部下,两人关系不错,还是很好的朋友,另一方面,王秉璋曾不顾危险救过林彪的性命。

正是因为两人之间的这层特殊关系,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王秉璋也受到了牵连。经过调查研究,王秉璋最终被停职审查,长达十年。直到1981年,王秉璋才免于起诉获释。

2000年,《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的一段评价,为王秉璋将军正了名:

“王秉璋同志对巩固与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空军,特别是在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绩。”

2005年9月25日,王秉璋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参考资料:党史博览2009年7期、《文史参考》、中外文摘2017年11期、《炎黄春秋》2020年第2期、中华魂订阅 2019年2期

0 阅读:152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