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请教卫立煌驴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卫哑口无言,后才知其深意

百年人物志 2024-05-31 10:32:42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抗日战争爆发后,卫立煌出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挺进山西抗击日寇。期间,他先后发起忻口战役和韩信岭战役两场大规模阵地战给日军造成重创。

1938年2月至3月,日军因在韩信岭战役中久攻不下,转变策略,从侧面迂回突破了河南防线,并一路长驱直下,使得在韩信岭的卫立煌部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为了保存主力,卫立煌决定立即突围撤退。

这时,卫立煌身旁的文字秘书赵荣声向他提出了借道延安的这条撤退线路,并表示这也是一个参观延安的机会。赵荣声为何会提出这个建议呢,这自然跟他的身份有关。赵荣声实际上是一名“红色卧底”,他奉组织之命长期潜伏在卫立煌身旁。

卫立煌听到秘书的建议后,充满了纠结:“虽然我也想看看延安,但现在战场形势如此紧张,哪有这闲情?”

赵荣声立即反驳道:“走马观花看看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跟毛先生见面,听听他的议论,跟他进行交流。要是这次不去,以后恐怕很难有机会了。”

这番话彻底令卫立煌心动了,他立即吩咐赵荣声为去延安开始做准备工作。不过,这个时候的卫立煌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因为他担心秉性多疑的蒋介石得知后会有所不满。

但就在这时,蒋介石电令卫立煌即刻出发前往河南洛阳参加军事会议。这样一来,借道陕北便名正言顺了。于是,卫立煌又急忙练习起了将在延安发表演讲的讲话稿。

1938年4月17日,天刚蒙蒙亮,卫立煌便同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的人员浩浩荡荡一起前往延安。

一接近延安城,卫立煌一行人便看到了站在道路两旁前来欢迎他们的延安各界人士,场面十分热闹,卫立煌等人见状,深受感动。从大家热烈、真诚的欢迎中,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对国共合作的热忱和期望。

当卫立煌在萧劲光等人的迎接下,来到接待处时,发现毛主席已经提前走出客厅等待着他们。卫立煌一行人走上前,毛主席与他们一一握手欢迎。

紧接着,大家便坐下来热烈地攀谈起来。卫立煌表示:“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打得好,我能够有机会来延安请教,深感荣幸。”

毛主席则称赞他抗日坚决,随后,他又毫不吝啬地同卫立煌等人分享了关于对日军战略动向的判断和分析。

卫立煌一行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看向毛主席的眼神中更多了一丝敬佩。

毛主席见状,又对他们说起了八路军的困难:“我们深入敌后,弹药消耗大,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尤其缺少药品、医疗器械,还希望卫司令能够帮帮忙嘛。”

卫立煌立即回答说:“等我回去以后,一定亲自督促他们解决贵军的困难。”

中午,毛主席特意设宴招待他们。当天下午,卫立煌等人又马不停蹄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看着抗大学习的生活条件和他们的学习热情,卫立煌深受震撼。

晚上,为了欢迎卫立煌一行人,延安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毛主席亲自致欢迎词。晚会进行到很晚才结束,但大家看得十分开心。

原本卫立煌计划只待一天,第二天一早便走,但他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留一天。毛主席等人得知后自然表示欢迎。

第二天晚饭后,落日余晖普照大地之际,毛主席邀请卫立煌去散步。途中,他们碰到一位老农牵着头毛驴缓缓走来。毛主席见状,问了卫立煌一个问题:“卫将军,你说那头驴上山的时候会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呢?”

卫立煌听后,以为毛主席是在同自己讲玩笑话,但想了想也实在不知从何处入手回答这个问题。就在他还在思考之际,就听到毛主席说:“根据我的观察,我觉得它应该先迈左脚。”

说罢,两人便紧紧盯着那头驴,观察它上山时究竟先迈的哪条腿。果然,这头驴上山时先迈了左脚。卫立煌转头不解地看着毛主席,问道:“您是怎么知道的?”

毛主席笑着说道:“这日军就像是一头驴,它又踢又咬。要是我跟他对上,就先撤退,然后找机会一把抓住它的尾巴,再狠狠地给它屁股上来一刀。”

话音刚落,卫立煌当即理解了毛主席这个问题的深意。原来,毛主席是在提醒他要先了解日军的作战习惯,然后找到其短处发起攻击。

卫立煌的这次延安之行虽然仅仅只有两天,但却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亲眼见到了八路军战士纪律严明,共产党干部认真负责,延安群众一个个意气风发,在生产劳动和支援前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些真实存在的场景让他感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教育。

而卫立煌回去后,也遵守承诺,亲自督促有关方面将军事物资送给八路军。很快,十八集团军西安办事处主任的林伯渠便接到了领取物资的通知。

自南京沦陷后,国内关于如何进行战争并夺取胜利这一关键问题上产生了很多离谱的认识,“亡国论”、“速胜论”、消极的“持久战”甚嚣尘上,严重影响了我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

在这一背景下,毛主席连日熬夜,于1938年5月撰写了著名军事理论《论持久战》,为了写成这篇著作,毛主席有七天七夜没有睡觉,困了就洗洗脸,出门走一走,或躺下简单闭眼养神,很快便又投入到了写作中。

《论持久战》发表后,此前存在的各种错误认识很快便消失殆尽,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被激发起来,社会各界人士读后,更是极力称赞,可谓“万人传颂,中外称颂。”

更重要的一点是,《论持久战》还在国民党高层内部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少国民党将领更是多次阅读研究。其中,便有卫立煌的身影。

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曾回忆说:“当时,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发表后,卫立煌经常叫我陪他细细品读,这让卫立煌原本坚持的‘速胜论’产生了动摇。除此之外,他还进一步了解了八路军的游击战,以及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的战略。”

1948年11月,卫立煌因在在辽沈战役中拒不支援锦州遭到撤职查办。12月中旬,卫立煌被蒋介石软禁,这一做法令卫立煌对蒋介石彻底失望,并决定与他决裂。

1949年1月,在巨大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在这一背景下,监视卫立煌的特务有所松懈。卫立煌趁此机会秘密抵达上海,随后又乘船来到了香港。

此后,卫立煌便在香港定居,虽然远离了军政事务,但他每天都要买很多报纸,了解国内的形势发展。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卫立煌还曾几次收到赴台的邀请,但均被他拒绝,不仅如此,他还交代跟自己同在香港的部下也不准去。

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给毛主席发去了贺电,令他意外的是,毛主席很快便给他回了电。

1955年,卫立煌夫妇回到了祖国大陆,并担任重要职位,开始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并为国家统一大业付出了大量心血。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这位爱国将领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资料:文史春秋2009年5期、文史月刊2009年2期 、北京日报、《特别文摘》2016.6

0 阅读:116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