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敢杀功臣,为何朱棣称帝后,却不敢杀功臣?

春风的识路 2022-10-26 21:43:50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皇位争夺战,每一次,失败者都会失去一切,明初的靖难之役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朱元璋曾经大肆屠杀功臣,为啥朱棣却不曾效仿呢?

朱棣起兵

朱棣起兵,应该说也是被逼无奈,当初,朱元璋立朱标为皇太子,其他藩王都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朱标不仅是嫡长子,而且自幼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可以说有帝王之才,原本朱棣想着老老实实当个藩王算了。

可谁知道,朱标早逝,这下朱元璋可犯难了,究竟是在儿子里面选一个人立储,还是选择孙子朱允炆呢?

最后,出于对朱标的偏爱,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朱允炆。

这下,朱棣就有点想法了,毕竟在他看来除了自己的大哥朱标以外,他是不虚任何人的,如果要立贤的话,应该立自己。

再加上朱允炆对他的叔父们非常防备,刚一继位就开始削藩,很多藩王都没有好下场,于是朱棣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要起兵造反,免得到了最后落得和自己的兄弟一样的下场。

朱棣做出起兵造反的决定以后,自己也是有一点点虚的,毕竟按士兵数量来说朝廷比自己要好得多,万一要是造反失败了,身家性命都会赔进去。不过建文帝果然没有接受过正经的帝王训练,在他的一通乱七八糟的操作之后,朱棣成功了,他成为皇帝史称永乐帝。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会在晚年屠戮功臣,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这些功臣妨碍了皇权的集中,所以必须要杀掉。

而且把继承人从朱标换成建文帝,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个很艰难的决定,非常害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孙子收不住江山,于是他决定把对孙子有威胁的人全部都给杀掉,就这样,爆发了胡惟庸案件和蓝玉案件,大明王朝功臣几乎死伤殆尽。

除了试图为继承人扫清障碍以外,朱元璋杀死功臣也是因为他想要树立至高无上的君王权力。朱元璋很久之前就看宰相不顺眼,认为宰相限制了皇权。所以,在抓到胡惟庸谋反案件之后,他可以说是极尽株连之事。

其实,皇太子朱标是不赞成朱元璋这么做的,朱标认为都是有功之臣,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可随着朱标和马皇后先后死亡,就再也没人能阻止朱元璋了。

朱元璋能够屠戮功臣,无非就是因为已经天下太平,四周没有重要战事,这些功臣没什么作用了。再加上新君年幼,为了防止主弱臣强,自然要把那些桀骜不驯的大臣都杀掉。

可朱元璋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孙子居然如此心急,非要削藩。自己儿子居然会造自己孙子的反,这样一来,建文帝就面对无将可用的情况,再加上建文帝一开始居然任用了李景隆那个傻瓜,最终大好局面丧失殆尽,朱棣夺取了皇位。

朱棣的顾忌

和自己的老弟朱元璋不同,朱棣的屠戮工程方面还是有很多顾忌的,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敢屠戮功臣。

人总是习惯性地依靠自己的经验而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说你在这里摔了一跤,那么你今后走过这里的时候就会特别小心,如果说你从没有在这里摔过跤,那么你走过这里的时候可能就会不以为意。

朱棣他自己是谋反上位,导致他在防备心比他的老爹朱元璋更重,可是他的防备对象却变了,也就是说他不再防备功臣,他防备藩王,也就是他的兄弟们。

朱棣觉得自己能够靠造反成为皇帝,那么自己的兄弟也有靠造反成为皇帝的可能,所以在朱棣登基继位之后,明朝藩王权利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朱棣不是傻瓜,他知道要想国家稳定,就不能让打击面太广,既然已经决定了要防备藩王,那么对功臣自然就不能够太过残酷,否则一旦功臣和藩王联合起来,恐怕即便是朱棣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平定叛乱。

而且,朱棣对天下太平并没有把握。他毕竟是靠谋反作乱登上的皇位,所以他不确定天下的读书人会不会对他有恨意,甚至他不能够肯定会不会有人揭竿而起,打着为建文帝讨公道的旗号去造反作乱。

所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朱棣自然不敢对功臣下手,否则前脚把这些功臣都杀了,后脚战事来了,要靠谁去打仗。

朱棣与朱元璋的比较

朱棣和朱元璋都是一代雄主,他们对待功臣的态度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无论是功臣还是藩王,其实都是君王防备的对象。

朱元璋杀功臣是因为他觉得天下无战事,自己要权力,同时要为继承人扫清障碍。朱元璋在处理功臣的时候对待藩王却非常温和。他认为血缘关系是坚不可摧的,绝对不可能发生藩王谋反作乱的事情。

所以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其实都没有同时对功臣和藩王下手,因为可能会导致皇位不稳,至于为什么选择杀掉功臣或者说是防备藩王,都是因为两人各自经历不同,朱元璋在最落魄的时候,是个乞丐,他不喜欢那些和他一路奋斗的人,其实也是怕那些大臣看过他最狼狈的一面,有损他的天子威严。

朱棣看到建文帝在征讨自己的时候无将可用的尴尬,自然也对杀戮功臣有了一些别的想法,“杀戮功臣一时爽,来日用人全完蛋。”更何况,朱棣觉得人要居安思危,不能因为天下太平,就觉得会永远没有战事。

其实,这无非是一种选择,作为皇帝,总要有自己依靠的力量,不是功臣,就是藩王。更何况朱棣继位以后,对建文帝的属下非常残忍,他怕别人会议论自己,觉得自己残暴不仁。对功臣好也是一种态度,告诉大家,朱棣对他们不好,是因为他们是敌人,对自己人,朱棣还是很不错的。

其实,无论是杀死功臣,还是不杀大臣,都是有一定问题的。杀戮功臣太过,会让众人觉得残忍,不杀功臣、有可能会彻底失去权力。到最后,要是搞一出“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事情就搞笑了。还是要把握好度,当然,能不杀人就尽量不要杀人。

朱棣对功臣的厚遇实际上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后期,汉王的支持者就大部分都是军中之人,如果不是朱棣厚爱功臣,大概这些功臣也不敢掺和到储位之争当中。

功臣和藩王就像是一个天平的两端,如何让朝中势力保持平衡,才是作为皇帝需要想的事情。朱棣不杀功臣,是因为朱棣吸取了他父亲杀人太过的教训。

每一个朝代都会吸取前朝的教训,每一个皇帝都会吸取上一任君王的教训,只不过,在吸取教训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麻烦,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其实,封建君主终其一生都在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件挺残忍的事情,好在,朱棣虽然谋反篡位,可他这个皇帝做得不错,不会被后人唾骂。

对于朱棣这个皇帝,除了得位不正以外,史书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他在处理政务上也比建文帝要强许多,在朱标死后,也许朱棣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0 阅读:7

春风的识路

简介:在紧急情况下抛弃你的朋友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