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聚义厅排座次,公孙胜看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

春风的识路 2022-10-26 22:23:03

梁山上好汉那么多,谁才称得上是梁山的定海神针?是“智多星”吴用?还是“及时雨”宋江?

其实这两人都不是,梁山上真能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只有一个“入云龙”公孙胜。

梁山冲州撞府威震江湖,可若是没有了公孙胜的话,那梁山就好似没了牙的老虎,表面上威风凛凛,实际上不堪一击。

梁山上的好汉,干的都是打家劫舍的勾当,可随着梁山势力越来越大,光靠打家劫舍已经无法满足梁山的需求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梁山上最初的时候只有百余人,后来经过晁盖的发展,人数增长到了上千人的规模。再后来等到宋江也上山之后,又收拢了几个其他的小山寨,人数已经发展到了六七千人的规模。

梁山好汉不事生产,更不屑做生意,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打家劫舍。所谓的劫富济贫,其实最后都是进到了自己的口袋里。

如果人数少一点的话,靠打家劫舍还能满足梁山需求,可如今山上数千人的人吃马嚼,怎么办?只能挑大户人家下手了,也就是扈家庄、祝家庄和李家庄。

收拾了这三个庄子获得的财物,也只能暂时满足梁山好汉的需求,因为此时梁山上的人马少数也有上万人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也就是每天早上宋江眼一睁,就要找来两三万斤的粮食,才能让山上的好汉吃饱肚子。

一天是两万斤,一个月就是六十万斤,这么一大笔粮草去哪里弄?毕竟像李应这样的大财主可不是经常能遇到的。怎么办?那就只能进城去抢了。

梁山攻打高唐州,可不仅仅是为了救柴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劫掠高唐州里的钱粮。要不然的话,梁山坐吃山空,用不了多久就要散伙。

很多人纳闷,为什么梁山前前后后也拿下了不少州府,为何不占据起来作为根据地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梁山一开始就是抱着劫掠钱粮的目的,自然不会去好好经营打下来的城池了。

回过头来,再来说说为什么公孙胜是梁山的定海神针。

梁山攻打高唐州的进程并不顺利,虽然山上的好汉们牛气冲天,认为小小的一座高唐州可以手到擒来,但是结果却险些栽了大跟头。

没办法,宋江只好派人去请公孙胜来帮忙。公孙胜顾念兄弟情义,于是放下修行下山帮忙,由他出面果然顺利拿下高唐州。

正是因为有了公孙胜的帮忙,梁山好汉从此之后战无不胜,还创造了无一折损的神话。

可是在打完王庆之后,公孙胜再次离开了梁山。而公孙胜一走,梁山又变得拉胯了,在平定方腊的过程中,死得死伤的伤,最后付出了惨痛代价才拿下方腊。

公孙胜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施耐庵所塑造的水浒世界,本质上还是一个以武力为主法术为辅的世界,所以两军交战大多是以武将对冲为主。

而公孙胜的存在已经算得上是神仙中人了,精通道术的他在战斗力上来说,乃是水浒中毫无疑问的天花板。因此,他才是梁山上的定海神针,有他一切好说,没他万事皆休。

那么,公孙胜在梁山干得好好的,为啥要离开梁山呢?这其实是因为他对宋江太失望了。

当宋江在聚义厅排列座次时,公孙胜看完天罡地煞名单后就转身离去。他真的太失望了,此时的梁山可以说是再无兄弟,变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

公孙胜和晁盖等人初上梁山时,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纯粹,就是要过一种大碗吃肉大秤分金的自由生活。四海之内皆兄弟,只要上了山,大家就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

可是宋江上山之后,他开始有目的地增加自己的势力,梁山在他的刻意经营下,势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除了拉拢三山五岳的好汉之外,甚至一些地痞流氓也来投奔梁山。

梁山上的人多了,也就变得乌烟瘴气了,山上的好汉们按照出身,也形成了不同的小团体,互相之间勾心斗角。

然后宋江又按照好汉们的出身,将他们排列了座次,出身高的就列入天罡,出身低的就列入地煞。此时的梁山没有兄弟,只有等级森严的规矩。

这样的梁山不是公孙胜愿意看到的,也与他与世无争的性格不相符。所以,当他看到宋江把老爹、弟弟都接上梁山时,就干脆离开了梁山。

后来要不是好汉们苦苦哀求,公孙胜肯定也不会返回梁山的。可他又顾念当初的兄弟之情,只好抛下成见再次下山帮助梁山度过危机。

但是兄弟情义总有用尽的一天。当打完王庆之后,公孙胜听从了师父罗真人的教诲,于是离开了梁山。

没有了公孙胜这根定海神针,梁山在征讨方腊时损失惨重,好汉们也死得死散的散,轰轰烈烈的梁山大聚义,终告失败。

0 阅读:1

春风的识路

简介:在紧急情况下抛弃你的朋友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