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老人住院才发现是长期微误吸所致,老人吃饭时有2个讲究

雅霜的记事本 2024-06-11 10:33:08

“这位重症肺炎的住院老人是被孙女发现问题送来就医的,据他的孙女小青回忆,她爷爷过去一直吃饭就特别慢,恨不得一顿饭能吃1-2小时,一口饭怎么也咽不下去……后来逐渐发现老人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送医院做CT检查后医生诊断为重症肺炎。”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肖一珍护士长给我们讲到这个案例,称从老年人吃饭细节其实能发现“微误吸”征兆……

很多人对“误吸”有个认识误区

“听我们管床大夫说,小青爷爷的CT上特别明显呈现出一种叫‘树芽征’的征象,这是长期误吸后出现的炎症表现,那她的爷爷为什么发展到重症肺炎到呼吸困难的地步才被家人发现?就像小青说的‘有异物吸进肺里,人起码会呛、会咳’,这恰好是很多人对误吸理解的最大误区。”

肖护士长告诉我们,微误吸简单解释就是隐性误吸,食物或液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呼吸道,之所以叫‘微、隐性’就是指发生时患者既不咳嗽也不呛,尤其是老年人的“微误吸”不一定出现“呛、咳”这样的症状,很多人都会把误吸这件事自然而然地和呛、咳放在一起想,但实际上他们误吸的原因是因为随着衰老或疾病的影响,咽喉部的反射减弱了。

“老人发生误吸很常见,危害也很大,我们几乎一年四季不间断地管理过那些因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的老人,其中有一部分老人甚至会持续且频繁地出现误吸现象,反复住院。尤其是有呼吸慢病的老人发生微误吸后,由于他们的咳嗽、咳痰能力是下降的,并且对缺氧没有太明显的反应,因此这些患者更不容易被发现,这才是最危险的,往往发现时就已经非常危重,需要进ICU。”肖护士长说。

从吃饭2个细节发现“微误吸”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微误吸”呢?肖护士长告诉我们,从吃饭2个细节可以发现微误吸的潜在危险:

“第一要观察老人咀嚼和吞咽动作,正常咀嚼和吞咽是一个流畅的过程,如果老人吃饭时咀嚼不充分、吞咽速度过快就像‘囫囵吞枣’,或是相反的情况‘吞咽困难’,半天咽不下去一口,都可能是隐性误吸的征兆,小青的爷爷就属于典型的吞咽困难;第二是关注老人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一些老人由于味觉减退或吞咽困难而偏好较软、较烂的食物,但过于软烂的食物可能更容易在口腔内残留,增加误吸风险。我们应该多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鼓励老人适当选择有一定硬度和咀嚼性的食物。”

肖护士长特别提醒我们,如果发现老人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也要特别留意观察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2个讲究:食物温度和进食姿势

肖护士长告诉我们,家有老人,在吃饭问题上有2个讲究,第一,老年人的食物温度一定要适中,避免过烫或过凉的食物刺激咽喉部,引发呛咳和误吸;第二,老人的进食姿势和速度也是预防隐性误吸的重要因素,老人在进食过程中最好是端坐位,或者是呈30度-60度角的半坐卧位,保持头部稍微前倾的这个姿势进食,同时,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急躁和匆忙,这样能减少误吸的可能性。

“我们也要尽量保证老人的进食环境是安静的,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吃饭喝水。”肖护士长提醒。

0 阅读:0

雅霜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