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症,桑菊饮案。

希新谈健康 2024-06-08 16:36:57
季某某,女,53岁,2024年2月12日初诊。咽、喉、口干已2年余,且日趋严重,入冬加重,有时伴眼睛也干。饮水或进食滋润食物不能润燥,时鼻中有血痂,便干,小便黄,夜尿1次。舌淡红,苔薄黄,脉平。干从燥来,燥从热致,热从火生,治以清宣泄,俾火泄有出门之路。方选桑菊饮加减。 处方:桑叶10g ,菊花10g,荆芥10g,金银花 10g,连翘10g, 芦根 30g ,白茅根 10g, 丹皮10g,赤芍10g, 玄参10g, 7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药后干燥稍润,用力清嗓而有痰干之感,舌仍黄腻苔,脉平。方选白虎汤加减。 处方:生石膏30g ,先煎十分钟,知母10g,银花10g ,菊花10g,天花粉 10g ,芦根 30g, 白茅根 10g, 竹叶 10g,天竺黄10g,玄参 10g ,10剂,水煎服。 2月29日三诊,药后干燥进一步得润,无干痰样感,舌黄腻苔。脉平。方选二陈汤加减,以补后天。 处方:半夏 10g,白术 10g,白薇10g,甘草10g,茯苓 10g,杏仁10g,桔梗10g,陈皮10g,浙贝母10g,乌梅10g,葛根20g,生麦芽50g,神曲10g,14剂,水煎服。 3月14日四诊:药后干燥症好之七八而舒服,脾主运化,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脾,上方前后随证加减再续进一月余,干燥症候消失。 体会:中医学无干燥综合症病名记载,其临床表现虽杂而不一,但多以口眼鼻干燥、关节痹痛为主诉,现多采用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之学术观点,将其命名为“燥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燥胜则干。”《类证治裁•燥症论治》“天气肃则燥盛,或风热致气分,则津液不腾”。干燥综合症发生的主要病因可分为内、外两方面。外为感受风热之邪,内为湿邪中阻脾胃,致使津液输布失常。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主运化,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脾胃及相关脏腑对饮食水谷的运化及吸收,脾将胃腐熟的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津液,津液的运化依赖脾脏将其转输到全身脏腑,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本案干从燥来,燥从热致,热从火生,治以清宣泄,俾火泄有出门之路。方选桑菊饮加减。二诊患者口干,鼻燥稍润,方白虎汤加减,轻清宣泄。三诊干燥进一步得润,脾主运化,水液运化有赖于脾功能,健脾运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方选二陈汤加减,化燥和中,再续服调治月余,干燥症候不再。 国医国术,巧拨千斤。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情程度等来化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才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前进的动力。
3 阅读:58
评论列表
  • 2024-06-09 17:07

    干从燥来,燥从火来,湿浊中阻,本文很好!

希新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