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眩晕困扰,经方不再“天旋地转”。

希新谈健康 2024-05-24 11:07:08
李某某,女,52岁,2024牟4月12日初诊。由于家庭不睦,精神受刺激,加之劳累过度而引发眩晕,在西医医院检查诊断为梅尼埃综合征,眩晕发作时,天旋地转,上吐下泻,1年多来严重影响工作。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六经辩证太阴少阴合病,方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 处方:茯苓 45g,桂枝30g,生白术30g,泽泻60g,人参10g,制附子20g,先煎半小时,炙甘草15g。7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头晕明显改善,续服 7剂,眩晕消失了。 体会: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称眩晕为“头眩”“目眩”或“冒眩”,或与其他证候并称之为“癫眩”“眩悸”等,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伤寒论》(67):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故方选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合泽泻汤加强利水消饮,以加强降逆止眩晕之力。又因患者病程日久,加附子、人参温阳益气,方证相合,故取效迅捷。 国医国术,巧拨千斤。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情程度等来化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才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前进的动力。
5 阅读:312
评论列表
  • 2024-06-10 20:15

    中医就像一座装修千年的土坯房,你觉得它“博大精深”,其实就是表面装修光鲜而已,免不了土坯的本质。中医要发展就得推倒(土坯)重来,用现代科技验证,走科学道路,但这样一来就是并入现代医学而消亡了,所以中医不甘心,好在中医绑定中华文明,可以一直在华人文化圈苟延残喘。

  • 2024-06-07 21:43

    [赞]

希新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