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战(上):火与血,苏州外围争夺战

风雪太平史 2024-04-14 05:57:23

前言:苏州是太平天国后期仅次于天京的重要城市,作为李秀成分地核心,苏州城防坚固,驻军众多,与邻近的城市共同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江苏巡抚李鸿章为夺取苏州,也与他的恩师曾国藩攻取天京一样,定下“先剪枝叶,后除根本”的策略,先将重心放在苏州外围城市,连场大战在苏南地区打响。

苏州战役的开端——昆山争夺战

1863年5月2日,淮军将领程学启与李鹤章在常胜军戈登协助下攻占太仓,守城的太平天国会王蔡元隆率3000多人突围,为报之前诈降之仇,淮军屠杀了城内来不及撤退的一万多太平军将士。

太仓一失,淮军将兵锋指向苏州东部重要门户昆山,程学启与戈登也不稍作休息,第二天马上率军扑向昆山。

当时忠王李秀成正率军进行“进北攻南”,苏南防务由慕王谭绍光负责,谭绍光深知昆山对于苏州的重要战略价值,决心全力增援。

谭绍光与来王陆顺德率军多次进援,在城外与淮军大战,双方相持差不多一个月。

李鸿章命令尽快攻占昆山,戈登不同意强攻,因为昆山东门城头有一门十八磅重炮,并由一个欧洲人操纵,如果强攻,势必损失惨重,只能另外想办法。

程学启提出昆山三面环水,只有城西正仪镇有一条陆路可通到苏州,可以在此地突破攻昆山西门。

这条陆路也是援军重要驻扎地,密布营垒,要攻破绝非易事。

5月30日,程学启与戈登率军从水路猛扑太平军阵地,常胜军派出旗舰“海生(Hyson)”号与十余艘炮艇。

太平军依河岸抵抗,无奈对手火力强大,“海生”号装备三十二磅重炮,运载常胜军的炮艇也有九磅或者十二磅炮,在舰炮不断轰击下,太平军撤退,淮军乘胜登陆。

昆山城中的谭绍光率军反击,被淮军水陆击破退回城中,昆山被淮军合围。

第二天,淮军常胜军东西合攻昆山,6月1日昆山失守,谭绍光以及昆山守将凛王刘肇均从城中突围而出,由阳澄湖水路撤到苏州。

昆山城内当时有太平军枪弹制造厂,也被淮军夺取。

攻下昆山,是程学启与戈登间矛盾爆发的起点,英国人艾伦《戈登在中国》一书中提到,攻正仪镇从城西破昆山的策略,是戈登提出,与程学启无关,程并未参与行动,李鸿章却在奏章中称全是程的功劳。可能为了安抚戈登,李鸿章同意常胜军驻扎昆山,惹来程学启不满,他早把昆山视为囊中物,现在却要交出来。程学启甚至提出,如果不能节制常胜军,就解甲归田。

在李鸿章旧友、常胜军将领英国人马格里调停下,两人间矛盾算是在表面上勉强化解,淮军与常胜军继续作战。

戈登在昆山训练常胜军——《伦敦新闻画报》绘图

李鸿章的进兵与李秀成的反攻

6月3、4日,淮军再攻占苏州城东唯亭、界浦、甪直三镇,距苏州城东北娄门三四十里。淮军节节胜利,士气高涨,李鸿章决心夺取苏州,消灭苏南太平军。

苏州是太平天国苏福省省会,同时是重要财税来源地与天京重要屏障,其价值不言而喻。太平天国占领苏州后,在原本就坚固的城垣上再加修加建,城外密布营垒数十座,防守十分严密,守军更多达5万之众,约三分一是精锐。

淮军总兵力也达4万,又有常胜军助战,破此坚城也绝非易事,李鸿章采取“先剪枝叶,后除根本”的作战方针,分三路进兵。

第一路程学启率军从昆山进兵苏州,这一路是主攻,人数也最多,达12000。

第二路李鹤章、刘铭传率军从常熟方向进攻江阴、无锡,断苏州太平军后路。

第三路李朝斌统领水师从太湖方向攻吴江、平望。

戈登常胜军驻昆山,以备援应各路,同时再安排部分部队防守浙江方向的太平军援军。

人数上太平军略为占优,而在火力质素上却差距甚大。

淮军从建军开始就注重西洋枪炮,常胜军装备更好,陆师装备恩菲尔德来福枪,炮队拥有50多门大炮,多数是英国驻军司令柏郎借出,包括4门32磅攻城加农炮与3门24磅榴弹炮。

在训练上,淮军与常胜军均由外国教官教练近代步兵阵法战术,作战时更有章法。太平军虽然有投奔的洋兄弟操纵火炮及提供训练,难成体系。

6月28日,从“进北攻南”战场回归的李秀成急急布置苏州防务,调集当时苏南地区尚能调动的侍王李世贤、章王林绍璋、护王陈坤书、潮王黄子隆、辅王杨辅清等,约数万水陆大军,目标是保住江阴、无锡,确保苏州后路。

在大战来临之前,为方便作战,苏州城中的老弱妇孺都被转移到天京,只是天京情况也极不乐观,这批人最后下场堪忧。

一开战,双方的火力素质差距立刻显现,在李鹤章、刘铭传、郭松林等以及水路黄翼升的指挥下,短短约十天时间,淮军接连击败来援太平军,援军一退再退。

7月7日,危急关头,李秀成进入苏州城,与谭绍光等将领商议作战计划。

消极的防守并无价值,李秀成决心发动一次攻势,从防御转为进攻,进攻目标是昆山、常熟,伺机再攻上海。同时确保苏州后路到无锡的水路安全,保证与天京的交通。李秀成军队进攻时,李世贤、林绍璋、陈坤书等负责肃清苏州外围,赶走淮军。

这个计划如果能够顺利实施,攻上海这种长远目标先不论,攻昆山、常熟,将淮军逐走,暂时减轻及至解除苏州的威胁,也并非不可行。可是李秀成最大对手,并非在敌人方面。

李鸿章侦知李秀成进入苏州,虽然尚不知道有何布置,却深深忌惮这位曾经在上海将自己打得抬不起头的太平军统帅,他想出一个办法,急信正在天京围城的曾国荃,请求发动一次攻势。

完全没有方寸的洪秀全面对湘军强攻,果然急急召回李秀成,李秀成无奈之下,被迫返回天京,并且带走部分部队。这样一来,不单参与进攻的兵力减少,没有统帅的临阵调度,进攻的执行也是大打折扣。

7月12日,太平军按照原计划发动进攻,各将领间却是意见不一,不能互相配合,贻误战机。7月18日,陈坤书与江阴县守将广王陈恺顺等约定攻打江阴、常熟之间的重镇杨厍(今名杨舍),守卫此地的刘铭传坚守不出。7月23日,太平军从西、南、北三门围攻杨厍,李鹤章不得不率军从常熟前来支援。

就在紧要关头,陈恺顺因与陈坤书不和,据说是不满其个性残暴,居然自动撤军,只剩下陈坤书一军在杨厍城下。淮军趁机发动夜袭,黄翼升亦从水路进攻,陈坤书只得撤军,占领杨厍计划落空。

苏福省保卫战地图——郭毅生主编《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

掐苏州南路——淮军攻占吴江

太平军的攻势没有进展,李鸿章把目标放在苏州南部太湖边的吴江县之上,这里是苏州连通浙江湖州、嘉兴的重要交通要道,李秀成安排自己弟弟扬王李明成防守,守军布置在花泾港、同里镇等处,互为犄角。

7月26日,李鸿章派遣程学启与戈登常胜军进攻吴江,程学启从陆路,戈登则从水路,火轮船“飞而复来(Firefly)”与“蟋蟀(Cricket)”号一起行动。

吴江太平军在花泾港夹浦口筑有石垒驻有重兵,此处是从太湖沿水路进入苏州的关键,成为淮军进攻重点。

面对敌人凶猛火力,太平军拼力还击。淮军利用兵力与火力上的优势,尤其火轮船上的舰炮,太平军对此毫无办法。从吴江冲出的援军,亦遭炮火阻隔。激战3个小时,石垒被炮火轰倒,程学启率军冲入,花泾港失守。

花泾港失守后,吴江形势危急,谭绍光亲自从苏州率领2万人前来救援。当时程学启率大部分兵力进攻同里镇,花泾港的防守空虚,如果谭绍光速战速决,很大机会重夺花泾港。

然而谭绍光却率部筑垒,打算围而不攻。程学启率军返回后,与守军水陆两路内外夹攻击败谭绍光。

花泾港、同里均失,吴江外援断绝,守军日益孤立。

7月29日,程学启会同戈登包围吴江,将大炮列于城根。守将李明成开南门逃走,守军士气衰竭,遂开城投降。

吴江失守,苏州与浙江方向的交通断绝,淮军水师更可以从花泾港深入苏州城边。

李明成开城逃跑,看上去罪无可恕。实际上他到任才3天时间,对吴江情况根本不了解,淮军已经兵临城下,也唯有逃跑一条路可以选择。

吴江城中,戈登与程学启的矛盾又一次爆发!程学启将投降太平军3000人全部杀害,这些人中有部分是向常胜军投降,戈登保证其生命安全,程学启这样做无疑是有意损戈登的颜面,再加上常胜军一直欠饷,戈登愤怒之下,以辞职相威胁,要求李鸿章惩治程学启,自己返回上海。

再说太平军方面,为重夺吴江,太平军出动多路人马,谭绍光从苏州出发,荣王廖发寿从浙江嘉兴出发,湖州亦有派兵。多路大军三面包围花泾港,同时一军猛扑已经被淮军攻占的同里镇,再有一军扑向吴江东边淮军军营。

这次反击谭绍光战术机动灵活,比较主动,曾经一度收复同里。

李鸿章上奏时也称戈登“往来督战”“间无闲暇”。可证常胜军在各个战场上充当救火队员,不断折腾。

戈登不是已经撂担子回上海,怎么又出现在前线?

8月2日,原来的常胜军统领美国人白齐文因为不满职务被剥夺,带领几十个人抢了“高桥(Kajaw)”号火轮船前往苏州投奔太平天国。戈登得到消息后大惊,他恐怕常胜军会因为白齐文的号召掉转枪头,遂放弃辞职打算,从上海急急乘马返回昆山,继续指挥常胜军。

为挽救吴江局面,尤其防止太平军截断吴江粮道。李鸿章令留在松江的常胜军1000人在马格里率领下,协助淮军一部攻打嘉善,以牵制廖发寿,减轻吴江压力。同时加派李朝斌太湖水师,肃清湖面,水师将太平军沿湖堡垒阵地一一清除。太平军想重夺吴江的计划失败,苏、浙之间的太湖航道也被切断。

淮军继续肃清苏州外围,下一个目标是江阴县。

清军攻占太平天国城市——电影《投名状》剧照

截后路援军——江阴争夺战

占领江阴,可以肃清苏州后路,逼近无锡、常州,同时解除太平军对常熟的威胁,令到太平军不得不分散兵力。

作为江阴重要屏障的杨厍此前已经被淮军攻占,李鹤章与刘铭传率军在8月18日直抵城下,黄翼升也率水师协助。

江阴太平军在李恺顺率领下奋勇作战,战术也比较灵活。曾主动撤退引诱淮军,等到淮军进入包围圈后,洋枪齐射击退敌人。在淮军攻打城东一处石营时,守卫太平军面对占优势敌人,先用洋枪扫射,再持刀矛肉搏,淮军伤亡重大,靠着人多最终占领石营。

江阴被淮军猛攻,李秀成调常州的护王陈坤书前往救援。刘铭传决心在陈坤书到达前解决江阴。

8月27日,淮军猛攻江阴东门,连放大炮轰塌城头,正在危急关头,南门有1000多太平军前来救援,城头火力也大为加强,打退刘铭传进攻。

8月28日开始,陈坤书大队陆续到达江阴城外,刘铭传只得率军与援军激战。

因为守军的顽强与不断到达的援军,江阴之战旷日持久,淮军损失逾千。

李鹤章不得不从常熟、福山抽调郭松林等部队前往江阴,太平军也继续从无锡派出援军。

江阴城外的太平军援军人数多,一度与守城军一起对淮军形成反包围。无奈太平军最致命的指挥问题又再出现,各位王之间互不通气,都不愿意自己首先主动出击,只是围而不攻。

淮军看穿太平军的问题,在郭松林率军到达后,9月11日发动拒援作战。具体战术是刘铭传引诱太平军前军出击,埋伏好的郭松林率军猛攻太平军后军与营垒,前军收报后发生混乱,刘铭传趁机率精锐反击。黄翼升率水师扫荡沿江营盘,南门外辎重船被烧2百余艘,各路援军相继溃退。

9月12、13日,淮军水陆猛攻江阴,强力炮火令到城垛被轰平大半,李恺顺率军誓死抵抗,激战两天一夜。

13日深夜三更时分,江阴城内已经投降的内应接应淮军偷爬上城,并点燃哨棚。守军发现时,大股淮军已经入城,只能展开巷战,李恺顺阵亡(也有说法败走常州后不知所踪),部分守军从北门突围,江阴遂落到淮军手上。

从攻昆山算起,4个月时间,淮军终于控制苏州外围防线除无锡外的所有要点。李鸿章继续步步紧逼,缩小苏州包围圈,战火来到了苏州城下。

清军攻占太平天国城市——电影《投名状》剧照

逼近苏州城门——宝带桥之战

程学启于9月16日进逼到苏州城根。太平军从娄(城东北)、葑(城东偏南)、齐(城南)三门冲出,淮军先是驻守不动,两个小时后,忽然间枪炮齐施,三路并进,以强大火力射击太平军。太平军伤亡惨重退回城中,淮军遂直接驻扎在苏州城下。

9月22日,谭绍光率军从苏州城内冲出,程学启急忙指挥淮军迎战,双方分路接战,太平军甚为勇猛,可惜淮军火力强大,最终退回城中。此役太平军伤亡大,淮军战死的也多,程学启感觉靠自己要打下苏州兵力不足,唯有请求戈登协助。

9月24日,程学启与戈登商议,认为要攻苏州,必须先攻下东南的宝带桥。

宝带桥建于唐代,又名五十三孔桥,是著名的多孔石拱桥,全长300多米,是中国十大古桥之一,亦是苏州水陆要冲。当年明朝徐达就是先攻占宝带桥再攻苏州。太平军在宝带桥筑有1座石营、3座土营重兵防守。

9月28日,程学启、戈登率军会合于宝带桥附近的古战场黄天荡,将攻宝带桥的突破口放在土营上,集中水陆军以及“海生”“飞而复来”火轮船,全力进攻。

进攻持续一个多小时,戈登先派遣200人登陆,截至守军退路,两艘火轮船舰炮齐发。

守营太平军不支撤退,淮军水师乘机猛攻石营,“海生”轮挨到石营边上发炮,掩护陆师冲入石营。

在攻占宝带桥后,为方便火轮船直达苏州城下,戈登将宝带桥最大孔洞上边的桥面拆除,引至整条桥倒塌,一直到1956年才告修复。

淮军乘胜一直杀到苏州盘门(城南)之下,沿途摧毁太平军营垒。

就在淮军逼近盘门时,城门大开,从里边冲出大股生力军,淮军仓促应战,全靠“海生”号舰炮轰击太平军后队,才得以掩护后退,双方脱离接触。

从城内冲出的,是李秀成从天京带过来的部队,因为吴江、江阴失守,苏州危急,李秀成向洪秀全请求回苏州救援。洪秀全只批准离开四十天,还开出两个条件,一是将其母子家眷留在天京为人质,二是交出十万两银助饷,如果过其不归或者银两交不足,国法从事。

李秀成交了七万两,其他以家人首饰凑数,方得于9月23日来到苏州。

洪秀全这个操作,真不知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

李秀成一到苏州,宝带桥就告失守,形势越发恶劣。

现在的苏州宝带桥,历经战乱,宝带桥在1956年重新修复——网络图片

合围苏州——无锡外围战场

李鸿章知道李秀成又到苏州,决定将主要兵力投入到无锡,切断苏州到天京之间唯一一条陆路交通线,彻底切绝苏州外援。

李秀成觉察出李鸿章意图,留谭绍光守苏州,率大军回救无锡。10月2日,无锡大战打响。

淮军分多路向无锡推进,太平军一开始也是分兵对抗,然而面对火力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淮军,这种战术极不明智,多路均被击退。李秀成马上调整部署,集中所有兵力,在大桥角打一场歼灭战。

大桥角位于苏州与无锡中间位置,距两地各50里,是交通要隘。有两条河在此处交汇,河面很宽,便于水师作战。

这里早被淮军控制,现在淮军兵力集中在无锡与苏州,大桥角只有约3营1500人的兵力,由太平军降将、副将周寿昌镇守。

10月11日,李秀成率水陆军猛攻大桥角,包括“高桥”号火轮船。

在“高桥”号舰炮掩护下,太平军搭浮桥猛攻淮军军营,淮军伤亡惨重。

为对付“高桥”号,周寿昌率军在河岸埋伏,突然间轰击接近的“高桥”号,“高桥”号被击中弹药舱,爆炸沉没,太平军水师大乱,被迫撤离,这一来也稳定淮军军心。

“高桥”号的沉没,根据呤唎的说法,是船上外国人操作火炮失误引燃炸药导致爆炸,与淮军无关。

太平军陆路仍然猛攻大桥角,用土包与长草将长壕填实,准备爬入营内,淮军负隅顽抗。

正当这个关键点,李鹤章派遣的援军赶到,太平军不得不从营前退兵。

淮军中路与太平军激战不分胜负,遂从左、右两翼抄袭太平军大队,再派人奔袭后路,四面围攻。太平军撤退时,又被淮军炮火封锁浮桥,损失不少,大桥角一役失败。

大桥角失利,李秀成再调兵于大运河百渎港,意图进军常熟,断淮军后路。李秀成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经过连场大战,至10月底,双方处于相持状态。

李鸿章深知若无法击败李秀成,则不可能攻入苏州、无锡,下令抽调在苏州城下的程学启与戈登部分部队前来助战。

程学启与戈登亲自率军,于晚上秘密行军,10月31日趁夜色猛攻蠡口。

蠡口连接苏州与援锡援军,太平军在此驻兵。双方激战2个小时,一队淮军从后翻墙进入,另外一队从侧翼进攻,蠡口守军无处可退,全军覆灭。

中外联军随后以优势火力扑向太平军阵地,营垒陆续被攻陷。李秀成再调整部署,会同侍王李世贤将兵力集中到苏、锡一线,抗拒敌军。

淮军在火力与战斗素养上都优于太平军,战术更加灵活,多采用分路环攻再包抄后路、滚营式进攻的手法,太平军连战连败。至11月中,程学启部逼近无锡至苏州间的最重要交通要道——浒墅关。

淮军攻浒墅关,还有一重原因,是切断大运河交通。以免被呤唎等人于11月13日从上海夺走、并且已经驶到无锡的“飞而复来”号可以支援苏州守军。

11月19日,程学启攻中路,再分兵左右两翼,戈登率开花大炮与轮船协助,猛攻浒墅关。防守此地的来王陆顺德早就筑好了壕墙营垒,率重兵守卫。

陆顺德率军出营进攻,被淮军火力击退。原本坚固的营垒,在大炮面前不堪一击,关前的营垒很快被淮军攻破,太平军退回关口,又被荡平。当天浒墅关失守,同日程学启再占虎丘。

至此,苏州已经被合围,李秀成只能从木渎小路进入苏州,李世贤则退回溧阳。11月24日起,苏州进入最后的城防战阶段。

苏州外围接连失利,李秀成调集大军仍然节节败退,大部分主力在“进北攻南”中丧失固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不容忽视的是靠营垒防守阵地这种战术在热兵器时代已经完全落伍。

这种战术在太平天国初期面对绿营与八旗尚能一战,对付湘军已经吃力,淮军重视装备洋枪洋炮,也注意练习近代步兵队形阵法,又有常胜军协助,面对这种优势火力孤守营垒已然无用。

太平军部分将士虽然意志顽强死战不退,但分散兵力死守阵地的呆板战术,只能吞下一个又一个失败的苦果。

同时太平天国后期指挥系统紊乱,李秀成作为战区司令,对诸王也没有完全的管辖权,有时候也只能写信请求诸王(如护王陈坤书)协同作战。一旦李秀成不在,诸王更加不受管束。

西洋枪炮对付苏州外围阵地得心应手,对付宽厚坚固的苏州城墙还是比较吃力。苏州被合围,李秀成、谭绍光麾下尚有数万军队。如果确要强攻,淮军与常胜军恐怕要面临重大伤亡。戈登向李鸿章建议,加紧诱降城内的不坚定分子,接下来,就是清末历史上相当有名的苏州杀降。

1 阅读:73

风雪太平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