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去下属家里拜年,为何对方却不让他进门?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6-28 13:36:40

前几年,在网上流传一个词叫做“凡尔赛”,大意就是一个人某方面能力很强,但却并不张扬,只是从侧面向外界不经意地展示自己的牛逼之处,让大家有一种反差感。

关于凡尔赛的例子,我可以立即想到两个: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战功赫赫,先后讨平薛仁杲、刘武周,虎牢关之战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击溃刘黑闼,被封为“天策上将”。

连毛主席都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结果就这么一个武功盛到不能再盛的皇帝,人家的谥号竟然是太宗“文”皇帝。

第二个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开场出现,一度让万千读者以为是主角的“昆仑三圣”何足道,何足道自称自己是“琴、棋、剑”三绝,而且“尤其擅长琴技,剑法还是其次”。

不过,何足道很快就被少年时的张三丰打脸,这个凡尔赛算只秀了一半。

太宗文皇帝

在80年代的中国几个经济大省的领头人中也有一位凡尔赛的高人,即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林若,他治理下的广东省明明是以经济发展为最突出的成绩,自己却以“造林书记”闻名全国。

1982年的广东省经济总量约34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排在山东、江苏之后,有细心网友指出:这个GDP还是包括了当年没有从广东分出去的海南省。

上级之所以看中林若担任省委书记(那时候广东省委还有第一书记),主要是因为他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次“大胆违规”中就展现出了很强的创新精神和魄力。

1977年夏天,林若从广州调到湛江担任地委书记,这时的湛江行政区域不小,辖区内有很多贫困的县、乡。

这年冬天,林若听说海康县(今雷州市)县长陈光保、潭葛大队党支部书记吴堂胜有事情找自己商量,急忙约见了二人。

年轻时的林若

原来,陈、吴二人想在潭葛大队推行包产到户,这在当时算是百分之百的“养资本主义尾巴”,往严重了说可是会掉脑袋的事。

但生产长期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潭葛大队是真的没有办法了,眼看冬天已经到来,又要有几百人出去逃荒,乡亲们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难道这有错吗?

当然,如果试点成功了,潭葛大队就可以摘掉垫底的贫困帽子,不仅给县财政减负,更重要的是给湛江全地区的改革打了个好样。

林若反复考虑,最终下了决心坚决支持海康县的改革行动,鼓励潭葛村先行先试,使得潭葛大队原来的困难面貌很快得到转变,

潭葛村被称为“广东省包产到户第一村”,如同燎原之火,湛江地区实行包产到户或分田单干的1979年已有2万多户,1980年上半年增加到6万多户,广东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

多年后的陈光保

1984年,林若亲自带队到江苏考察乡镇企业发展,根据江苏的经验,他决心在广东打开乡镇居民创业大门,从政府层面对乡镇企业坚决放宽政策。

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广东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堪称激进,《关于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甚至直接规定销售人员可以获得占销售总额0.5%-1%的提成,引发全国轰动。

到了1980年代后期,又有很多人开始抨击乡镇企业搞坏了社会风气,挤占国企资源,必须治理整顿。

面对一片质疑之声,林若和部分改革派的高级干部站在同一阵营,强调对乡镇企业不要过度打击、压制,但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当加以引导和管理。

就这样,广东改革开放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当林若离任省委书记,出任省人大主任的1991年,广东省的GDP已增至近190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林若题词

从那之后,广东全国第一的位置就再也没有更改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广东全省的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林若率先意识到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动了“十年绿化广东”的重要决策。

差不多十年时间里,林若戴着草帽,穿着平底鞋,走遍广东山山水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消灭荒山大战。

1991年广东被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光荣称号,省委、省政府领导成员讨论上报表彰广东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名单时,林若提出:第一个就要把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上去掉。

他说:我是省委书记,绿化广东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有什么功劳可算的!

在从化植树

在许多林若的老同事、老下级回忆里,这位老书记确实光明磊落,两袖清风,为人真诚公道,而且作风正派,凡事以身作则。

围绕着林若低调谦和的作风,当年在广东高层干部中间曾经流传不少搞笑的段子,其中比较经典的一则就是林若给下属“拜年”结果被人拒之门外的故事。

据曾经担任过广东省委副书记,当时任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的蔡东士回忆,1989年春节,他刚刚出门,突然看到林若骑着一辆破旧得不太像样的自行车,从新河浦路方向慢悠悠地过来。

看到林若“单枪匹马”,没有带任何人,蔡东士十分诧异,更让他诧异的是林若一边骑车,一边好像在打量路边门牌,似乎在找谁的家。

蔡东士急忙打招呼说:“林书记,您这是来干嘛?”

三任广东书记:谢非、任仲夷、林若

林若笑道:“给你们拜年来了。我的司机、秘书他们也要过年呀,所以我就一个人来了。”

他现行抓了蔡东士的壮丁,让他带路去找时任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后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家。

蔡东士知道老陈家就住自己家楼上,便带着老书记一起上楼,那时候陈开枝家里条件也不咋地,哥哥还和他住在一起。

这时陈开枝的哥哥正好在家,二人敲门之后,他哥哥小心地把门打开一道缝,然后把门顶住,粗声粗气地问:“你们找谁?”

蔡东士急忙说:“省委林书记给开枝拜年来了。”这句话让老陈的哥哥感到难以置信,他从门缝里往外瞄了一眼,见是一个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瘦瘦小小的老头站在门口,压根就不相信。

他走路上你都不知道这是省委书记

凭借老陈哥哥的经验,过年最好不要放不认识的陌生人进门,特别是陈开枝在省委当高级干部,万一来个送礼的就不好了。

因此他并没有开门,而是敷衍说:“开枝不在家!”

蔡东士见对方不相信自己的说法,只好又解释说:“我是刚搬到底下一楼的开枝的好朋友。你再看一看,他跟电视上的林书记是不是一个样?”

老陈哥哥闻言,又禁不住仔细看了几眼,发现真的是老书记林若来了,这才放开门让二人进屋。

但罕为人知的是,林若自己家的情况一开始还不如陈开枝,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广东省委所有的机构都挤在一栋老楼里。

在基层视察

林若虽然是“一把手”,居然连一个独立的房间都没有,而是和他的秘书同在一个房间,而且各个房间都没有个人卫生间,都用公用卫生间。

后来省委盖了新楼,林若却不想搬过去,因为觉得老楼还能用个几年,现在搬过去太浪费了。

据曾经去过林若家里的蔡东士回忆,当他来到林书记家里的时候,眼前的场景都让他怀疑这居然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一把手的家。

他家是一栋三十年代盖的砖墙木架小楼,一人上楼梯,全家都能听到“吱嘎吱嘎”的响声,一些诸如办公桌等家具还是他60年代当东莞县委书记的时候从东莞搬过来的,有的上面还涂写着编号、钉着标记铁牌。

他家客厅里摆着的旧沙发,还有几把木椅子、藤椅子一看就是那种乡下人家常用的款式,比较干净但确实已经很旧了,整个屋子里都看不到什么值钱的家电,古董字画更是一样没有。

其实林若的祖父是大商人,在潮安的故居非常气派

直到2003年,当时中央的几位大领导到广东视察,还特地去已经卸任多年的林若家里登门看望。

结果一行人来到林若家里后,蔡东士竟赫然发现,他家的房子虽然换了,但客厅摆的依然是十几年前他见到的那些家具,林若拿出来招待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两盘子水果,连茶水都是一次性纸杯装的。

于是,大领导们竟坐在有点塌了的旧沙发上、参差不齐、高矮不一的沙发、椅子上和林若一家人聊天拉家常,这样的场面堪称震撼。

1990年,担任全国妇联第六届执委会副主席的张帼英调回广东,担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成了林若的副手。

她和林若共事的时间有六年之久,林若改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后,张帼英正好在省委分管是党群、干部工作,双方依然发生紧密联系。

这个应该是在林若家里拍的

张帼英对林若的工作作风十分敬佩,在她眼中,无论是衣食住行上,还是对待自己的夫人子女,林若都很简朴,也从不为子女谋私利。

林若和夫人彭惠兰有三个儿子,但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进入政府机关当干部的,其中一个成了中山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一个当了工程师,还有一个去东莞企业工作。

  对于林若朴实简约的家风,张帼英的一句评价非常中肯:“这对领导干部来说特别重要,你若为子女谋利,就没有威信。”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

已委托今日头条自动维权,禁止搬运,侵权必究!

0 阅读:99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