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了?我国对菲强硬后剑桥大学发文称: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可能失效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6-20 13:44:54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喜欢拉帮结派,搞军事同盟针对第三方/第三国的国家。

二战结束之后,为了对抗苏联的强大军力,美国拉拢一些西欧国家在1949年4月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英、法、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等12国结成军事同盟。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时至今日,北约依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组织。

1950年代是美国打造环中国“第一岛链”封锁圈的高峰时段,其军事同盟从北方的千岛群岛一直向南延伸到台湾、菲律宾。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证在东亚的利益,美国立即改变了其对华政策,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活动在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

朝鲜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将韩国打造成遏制中国和苏联的桥头堡,于1953年8月8日在汉城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条约》规定:(美韩)双方认为在太平洋地区对缔约任何一方目前或以后各自行政控制下的领土的进攻,都将危及它自己的和平与安全,它们将按照其宪法程序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

同时,《条约》还授予美国继续在韩国维持军事基地和军队的权利。时至今日,美国在韩国境内还部署有3.5万多士兵。

当然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日本,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在旧金山签订了等同于军事同盟条约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该条约规定:(日美)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并同样授予美国在日本境内建立军事基地和维持海陆空军存在的权利。

签订《日美安保条约》

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新中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由此引发了解放军大规模炮击金门和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史称“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1951年8月30日,美国与菲律宾在华盛顿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宣称“在太平洋海域对任一方领土与对其在太平洋的军队、船舶或飞机的武装攻击,两国将依约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

美国如此积极地和环中国的国家及台湾省的国民党政权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其出发点一个是依仗自己的人多势众,企图对新中国形成群体威慑。

第二点则是万一美军和解放军在将来爆发冲突,美军可以多拉上一群炮灰,让自己的盟友们冲在前面,等双方打得精疲力尽了自己在下场捡人头。

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一环套一环,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亚洲版北约”,假设某一天菲律宾军队向解放军挑衅,被我军驱逐,那么根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军将协助菲军对解放军作战。

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

而一旦美军和解放军交火,根据其他的一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在亚太的各个盟友将视为解放军对自己的攻击,因而下场给美国助拳。

这样一来,解放军和菲律宾交手就等于向美国及其一群盟友开火,各国很有可能卷入从黄海绵延至南海的大规模战争。

一开始,由美国亲手打造的军事同盟关系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在解放军海空军兵力、兵器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当年,我们只能望海兴叹。

从1960年代到2010年代,对于菲律宾领头的一帮国家频频侵犯我南海权益的现实,我们很多时候只能保持克制,倡导对话解决问题。

那些年,我们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处于守势,美国航母动不动就在南海开进开出,耀武扬威,可谓占尽便宜,出尽风头。

横行霸道

实在是没有办法,当年美国海军除了航母,还有排水量7500多吨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排水量上万吨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而我军还没有一艘航母,直到2010年最先进的驱逐舰只有2艘排水量6400吨的052C型驱逐舰,也就是军迷们十分关注的第一代“中华神盾舰”。

更不要说美军的五代机已经满天飞的时候,解放军能拿出来对阵的还只有歼-10这样的三代机,而且如果不是宋文骢院士带着一帮学生砸锅卖铁坚持研发,那时候可能连歼-10都没法上天。

然而自2016年之后,随着解放军海军、空军实力大幅度提升,美军在南海的主导地位开始逐步削弱。

2016年这年之所以被中国军迷津津乐道,是因为解放军在一场近乎于无限接近“擦枪走火”的对抗中占了美军的上风。

在南海游弋的解放军舰队

面对美国海军咄咄逼人的双航母,中国三大海军舰队精锐尽出,并且展示了“航母杀手”东风-21和战略核潜艇,没有让美国人占到任何便宜。

从那时开始,一些头脑清醒的菲律宾政治人物已经开始抱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成了套在菲律宾脖子上的枷锁,它不仅没有给菲律宾带来任何安全保障,反而使得菲律宾成了解放军第一轮的打击对象。

菲军将领们自己也都清楚,凭借菲律宾海军那一堆破铜烂铁,只要一艘052D就足以将其全部送进海底。

2019年3月5日,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议,菲美两国应重新审查双方68年前签订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原因是“菲律宾不想在南海卷入战争”。

他们甚至开始吹风称:如果“该条约与菲律宾的国家利益不再相关”,就有可能废除该条约。

这位是时任菲国防部长

2024年,中国海空军的力量已经发展到了足以单独对抗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水平,在中国家门口甚至足以战胜美军。

到了这个时候,一直鼓吹要帮助菲律宾争夺南沙权益的美国媒体似乎突然熄火了,而且更绝的是,开始有一些西方学术权威们陆续跳出来,主动帮助美国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解套。

5月17日,一贯以其学术的权威性和严谨性闻名全世界的英国高等学府剑桥大学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空心汉堡?论美国帮助菲律宾协防南海的义务》的文章。

“Nothing-Burger”这个词可以意译为“空头支票”,但在我们这里有个更中国化的说法“空心汤圆”。

该文章首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论断,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法理不能让美军出兵帮菲律宾“保卫”其所侵占的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换句话说,万一南海有事,则美菲“共同防御”的约定可能失效。

文章截图

随后该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说,在1951年签订这个条约的时候,菲律宾政府并没有宣布南沙群岛是自己的领土。

菲律宾开始大肆侵犯中国的南沙主权,大致是在1960年代后期得到从南越撤退的大批美制军舰和飞机之后。

按照传统国际法原则,一个国家在日后对外扩张新领土而导致战争时,是不能要求盟国援引《共同防御条约》出兵保护的,也就是说,侵略行径不适用共同防御约定。

该文章据此作出结论:如果美军在南海履行“共同防御”义务,只适合菲军在1951年前的菲律宾合法疆域内、以及南海的无争议海域遭到攻击的情况。

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好,因为“对外扩张新领土”的说法从侧面印证了菲律宾对中国南沙岛礁的侵略行径。

“马德雷山”号破船上的菲律宾士兵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后梅丽莎·洛哈和菲律宾司法学院教授罗梅尔·巴加莱斯是两位菲律宾籍的国际法资深学者,他们的立场实际上也代表了一部分菲律宾国内学者的看法。

他们已经看透了美军的做法:一面宣称自己和某国的“共同防御关系坚如磐石”,但在实际操作中则是“美国对共同防御条约的坚硬程度拥有最终解释权”。

对幻想美军支援的部分菲律宾政客来说,这也是一剂预防针,虽然美军还没有这么干,但实际上他们随时会在中菲围绕南海岛礁爆发冲突时利用这样的借口丢下菲律宾自己落跑。

这篇文章被中国媒体报道后顿时引发热议,众网友纷纷怒赞,表示文章充分揭露了美国人“死道友不死贫道”,色厉内荏、自私自利的本质,并评论说“解释国际法还得看英国”。

当菲律宾猖狂侵占南沙岛礁,骚扰绑架中国渔民,掠夺中国海洋资源的时候,没有人分析《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否有效。

当年,菲律宾士兵绑架中国渔民

在中国对南海主权争端忍气吞声、表示可以合作开发,协商解决的时候,没有人分析《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否有效。

在菲律宾提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西方阵营大肆鼓噪,极尽抹黑歪曲之能事的时候,没有人分析《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否有效。

那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有效,必须有效啊!

当美国想要干涉他国内政,一瓶子洗衣粉都可以成为出兵的理由,但当美国人急于从引火烧身的危险中抽身,就变成了“区区小国利益岂能动摇西方大国的战略定力”。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西方国家只认实力和使用实力捍卫自己利益的决心,其他的所谓“仁义道德”、“怀柔远人”对他们都不适用。

有人吃硬不吃软,没办法

0 阅读:0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