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临沂书记李群在大会上连发四问,全场官员为何鸦雀无声?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6-18 21:56:00

2001年1月,李群“空降”临沂担任市长,次年12月任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时年正好40岁。

2000年初,时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的李群被委派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大学研修公共管理(MPA)。

这门“公共管理”课程的特色在于,所有接受教育的中国青年干部都会在纽黑文市政府不同部门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

而李群的实习岗位是担任市长约翰·德斯特法诺的特别助理,他刚刚“上任”,美国市政府的管理模式就让他大开眼界。

其实李群在调省团委之前还曾经担任过寿光市(潍坊市下属县级市)的书记,因此十分了解中国县级市政府运行的模式,相比之下,纽黑文有太多的意想不到。

李群在纽黑文学习时留影

这个拥有耶鲁大学的城市人口只有12万多,只相当于寿光的九分之一,但和寿光相比,纽黑文的市政会议数量并不少。

之所以市长的日程没有被会议挤满,是因为德斯特法诺控制会议节奏很有一套,他认为会议的议题容易引起争论时,就会严格控制发言时间,而且控制的方法让李群印象深刻。

在会议开始讨论议题前,德斯特法诺会拿出一个沙漏,向与会者宣布:“每人发言不得超过8分钟!”

这座城市没有副市长,更没有什么常委、委员,各部门只有部长、局长,也不存在副部长、副局长,因此你琢磨我、我琢磨你的内耗数量大为减少。

作为替代,市政府内成立了各种委员会,如公共管理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等,既有政府官员参加,也有专家参加,市长也是其中一些委员会的成员。

纽黑文市

在很多时候,由专业委员会作出决定,而市长只负责实施,委员会内部争论来争论去的事情比较少。

除此之外,纽黑文市搞形式、讲排场的活动很少。像中国很多城市一样,纽黑文也会评选最佳警察,但搞法很不一样。

如果是在国内,李群知道市政府一定会组织一个表彰大会,先是领导讲话、然后隆重颁奖、然后优秀典型发言、然后代表发言,没有个半天时间开不完,会议费用几万、十几万。

而纽黑文的最佳警察评选活动就是在市长办公室举行的,警察局长带着被评选出的警察来,汇报一下评选过程,市长颁发勋章然后合影,时间20分钟,不花一分钱。

有一次,李群和德斯特法诺深入地讨论了市长的职能问题,在纽黑文,市长的主要职责是抓教育、环境、卫生、治安、消防这些公共服务的事情。

李群考察城市建设情况

可李群的职责就多得多了,他在寿光的时候几乎是一把抓,财政税收、审计、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人事、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方方面面都要他拍板决策。

他这个市长几乎是全职保姆,就连农民的地里种什么东西,本地工业区上什么新项目都要过问,但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限,忙这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常常是心力交瘁,事倍功半。

对于李群提出的“你好像不太管经济”的疑问,德斯特法诺解释说:作为一个市长,要抓的主要是给企业营造良好的、有吸引力的环境,比如社会治安、能源供应、交通保障等,因为抓企业管理你根本就比不过那些商人,何必去以己之短赛人之长?

这句话让李群很受启发,作为一市之长,要做的就是把“巢”搭好,让良鸟来栖,至于怎么搞企业,商人们比行政干部精通得多,也用心得多。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下,有太多的行政干部直接干预市场,直接管理企业,代替总经理履行职责,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操了许多不该操的心,结果还适得其反,吃力不讨好。

早年间的临沂市

担任临沂市长之后,李群首先认真了解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情况,他发现市领导“包企业”的做法十分盛行。

部分市领导对这种相当热心,三天两头跑企业,俨然把自己当成企业的“老板”,实则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联系,并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就像当时国务院领导同志批评的:如果一个城市里某个大企业连年亏损却不关门破产,其后台一定是市长或者书记。

李群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决定停止干部“包企业”的做法,取消所有的结对关系,要求市里分管经济的各级领导由过去抓具体项目改为对经济战略、支柱产业、行业规划、政策服务的研究、确立和实施。

仅仅两年时间,临沂市政府各级部门的审批项目就减少了55%,而且还在进一步减少,让政府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成了李群担任地方一把手的基本政策导向。

体验公交服务质量

临沂是个山地纵横,分布着诸多革命老区的城市,当时经济并不富裕,而且需要帮扶的山区乡镇很多。

2002年,临沂的人均GDP只有苏州的1/5,温州的1/4,人均财力只有1/10和1/5。连隔壁的徐州都打上了临沂的主意,打算在临沂投资搞物流集散中心。

这是光荣吗?不,这是天大的耻辱,自己的土地开发不了,居然要邻居城市出钱来帮你开发,市政府的工作是做到外太空去了吗?

拿来数据一看,李群自己都吃了一惊,原来全市一共有250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好几套班子:政府、党委、人大、政协,这些班子都要财政养活,财政又要纳税人支持,基层政府机关越多,老百姓负担越重。

从80年代开始,政府年年都在讲“机构精简”,但往往是“减了又增”,这是因为本来的精简只涉及到政府内部机关的撤并,并没有人做到过整个政府机构的合并。

沂蒙山区的乡村

而乡镇政府是精简空间最大的一层政府机构,为此,李群花2年时间大刀阔斧地砍了四分之一的乡镇政府,使得临沂市的财政压力明显减小。

当然比起这些发发文就能解决的行政问题,真正“抓落实”、办具体的事情才让李群头疼上火。

到21世纪初期,1996年确定的临沂城市规划已经不适合发展的需要,为了营造更好的城市环境,李群上任之后不久就要求把沂河两岸2000米内预留为规划空地。

会议纪要是做了,精神也宣贯了,但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各部门领导照样是拍拍脑袋就立项,沿着沂河造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市政建筑,使得新的规划成了一纸空文。

这让李群无可奈何:预留土地这是关系到未来临沂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可下面的领导为了自己的一时政绩就是不当一回事,明里暗里和你对着干。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

因此在上任市委书记并到南方进行一番深入考察之后,李群决定在市里大范围召开一次关于解放思想促发展、办实事的大讨论。

2003年5月,临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有10万人参加的“解放思想谋发展、与时俱进建小康”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李群在大会上连续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在南方能做,而在我们这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第二,“为什么先进地区实践证明完全行之有效的东西,到我们这里就难以推行?”

第三,“为什么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做到的事情,有的单位和个人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第四,“有些问题会议部署、领导批示,为什么难以落实,甚至毫无音讯?”

这四个问题掷地有声,令全场官员面面相觑,一时鸦雀无声。

那几年,李群年年都在关注城市规划和建设

当年在临沂流传一个笑话:同一份中央文件,浙江人重点看哪些事情不能干,只要没规定不许干的他们都敢干;临沂人是看哪些事情可以干,只有文件说可以干的才干。

李群认为,要改变临沂贫穷落后的面貌,各级干部首先要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同时还要克服工作懈怠、不动脑筋、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气。

为了尽快转变政府机关的作风,他“杀气腾腾”地提出,对于市政府、市委机关要实行企业、投资人和群众评议制度。

对评议最后几名的机关主要负责人,一年实行黄牌警告,两年谈话诫勉,三年就地免职。属于中央、省属部门的,市委、市政府向上级业务部门提出要求调离或免职的建议。

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和导向,李群几乎单枪匹马地奠定了临沂城市在新世纪发展规划的雏形。

临沂的物流中心

2003年7月,临沂抢先开始打造“物流之都”的新名片,每月都有投资十几亿、几十亿的商贸物流项目在城西区块签约或奠基,例如澳龙国际物流城、临沂香江商贸城等项目均轰动一时。

次月,临沂确定了“一河五片,北上东进,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人称“一条大河闹革命”。

虽然时隔多年,临沂人民至今依然对李群在市领导任上的政绩称道不已,李群刚刚就任市长时,全市GDP为618亿元,在他卸任的2007年增至约1600亿元,五年增长了2.5倍。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经典名言可谓生动地反映在李群发展临沂、治理临沂的五年工作实绩上。

0 阅读:0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