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国最有名的剑客,却在与秦王单挑中被砍了八剑,是荆轲菜吗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1-05 19:40:39

作为战国最有名的剑客,却在与秦王单挑中被砍了八剑,是荆轲菜吗?

首先,说结论:不是荆轲菜,而是太子丹坑,荆轲很无奈。

公元前227年,还是秦王的嬴政在秦国王宫里用最隆重的仪式迎接了荆轲和秦舞阳。

志得意满的秦王迫不及待地要见到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地图,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这是战国史上最悲壮的刺杀,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最精彩的刺杀。

而作为刺客主角的荆轲实际上与秦王并没有恩怨纠葛。

荆轲本是卫国人,后来游历到了燕国,因为武艺高强被燕太子丹相中,成为座上宾客。

那么,本可以在战争中置身事外的荆轲为何愿意冒着必死的危险答应太子丹的要求,去刺杀秦王呢?

为了行动的成功,荆轲又提前做了什么准备,秦舞阳又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助手?

要想一切水落石出,我们就必须从投靠开始说起。

1.缘起

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变法,使秦国在短短数十年间脱胎换骨,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之后秦国更是展现出了兼并天下的宏伟野心,并逐渐蚕食六国领土。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成年(二十二岁)正式在秦国古城雍都举行成年礼,并掌握秦国大权。

亲政后,这位日后统一天下的秦始皇立刻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天赋,屡次发动兼并战争,引起了六国的恐慌。

燕太子丹年幼时曾与秦始皇一起在赵国做质子,两人情同手足,感情极好。

但后来嬴政回国后,燕太子丹在秦国做质子,却并没有得到嬴政的礼遇。

心怀怨恨的燕太子丹在一个雨夜偷偷逃回了燕国,并第一时间选择报复。

论综合国力,燕国自然不可能是秦国的对手,因此太傅鞠武一再告诫太子丹不可惹怒秦国。

燕太子丹表面答应,心中却另有打算。

公元前237年,秦将樊於期孤军深入,被赵国名将李牧打了个大败。

樊於期害怕回国受罚,因此连夜逃亡燕国,归于太子旦门下。

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史记》

秦始皇对此十分震怒,悬赏黄金千两、万户封邑买樊於期的首级。

胆小怕事的鞠武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劝说太子丹将樊於期送往匈奴,被太子丹否决。

见太子丹态度坚决,鞠武只好言明:燕国国小,无力与强秦抗衡,唯有联合六国与匈奴,才能破秦。

虽然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但急于报仇的燕太子丹不愿意等这么长的时间。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战国策》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燕太子丹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鞠武也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太子丹,只好给他推荐了一个名为田光的隐士。

太子旦大喜过望,立刻将田光接入府中,态度恭敬,甚至亲自用长袖给他擦席子。

当燕太子丹说出自己的目的后,田光选择了拒绝。

因为他明白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完成这么凶险的任务。

不过田光也向太子丹推荐了一个人,并保证此人绝对可以担当此任。

这个“倒霉蛋”就是荆轲。

太子丹欣喜若狂,立刻要求田光把荆轲带过来,并再三要求田光不要走漏风声。

因太子丹的不信任,田光将本末告诉荆轲后,便拔剑自刎了。

自此,荆轲和燕太子丹迎来了命运中的相遇。

2.巧合

实际上,荆轲并不是专业刺客出身,而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游侠。

荆轲,卫国人,姜姓庆氏,先祖是齐国大夫庆封,因此荆轲其实叫庆轲。

到了燕国后,当地语言差异,才有了荆轲这个名字。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史记》

荆轲少年时期,就对读书、舞剑十分痴迷,成年后,更是向往自由自在的游侠生活。

为了梦想,荆轲选择了四处游历,结交侠义之士。

在卫国时,自诩武艺高强多次上门卫国国君,却根本没人搭理。

后来,去太原郡榆次县,荆轲偶遇了威名赫赫的盖聂,因为剑道不和,盖聂怒斥荆轲一眼,荆轲便离开了。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史记·刺客列传》

再后来,荆轲游历邯郸,与鲁句践在棋道上发生争执,荆轲再次选择一笑而过。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史记》

直到来到燕国认识高渐离和狗屠后,荆轲这个天涯游子才最终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

本来日子过得挺快活,天天喝酒吃肉,可荆轲就是运气不好,又偏偏结识了田光。

而田光知晓荆轲武艺高强,所以又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荆轲作为外人,本不想趟这趟子浑水,可田光的自杀,让他最终没有选择置身事外。

听闻田光死讯后,太子丹痛哭流涕,接着爬到荆轲身边,请他出马。

荆轲听闻后,很是无奈,本想推辞,却因燕太子丹的连连磕头而心软,最终只好无奈发现。

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道德绑架”了。

在《史记》中,荆轲是一个克制且不拘小节的人,他不愿意因一点小事与盖聂和鲁句践发生争执,所以独自离开。

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愿意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丢掉性命呢?

只可惜,荆轲可以无视个人荣辱,但他不能让自己的朋友白死。

在田光自杀那一刻,荆轲就已经没有了退路了。

最终,在田光和燕太子丹的“道德绑架”下,荆轲最终选择了屈服。

3.风萧萧兮易水寒

自从荆轲答应后,燕太子丹立刻把荆轲当作“大爷”一样供奉起来,有求必应,荆轲也照单全收。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赵国都城被秦军攻破,赵王被俘。

失去赵国这个“中间人”后,秦国和燕国第一次真正接壤。

秦军灭赵后乘胜追击,来到了燕国南部边境。

面对危险,荆轲却丝毫不慌,没有一点刺秦的意思。

燕太子丹再一次沉不住气了,催促荆轲刺秦。

面对催促,荆轲缓声道:“事情确实紧急,但刺秦太难,需要一个周密的规划”。

早就被仇恨冲昏头脑的燕太子丹立刻花费重金购买了一把见血封喉的淬毒匕首,并在此催促荆轲上路。

这一次荆轲也无语了,直言:“我们根本没有接近秦王的方法,匕首再锋利,又有什么用呢?”

燕太子丹被泼了一盆冷水,连忙询问荆轲有什么应对策略。

荆轲答道:“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可以获得秦王信任”。

督亢是燕国最肥沃的地区,是秦王一直想要夺取的宝地,而樊於期是秦王最痛恨的叛徒,秦王极欲杀之而后快。

但太子丹却认为樊於期穷途末路来投靠自己,自己不能辜负他的信任。

荆轲闻言只好亲自去找樊於期,并说明来意。

樊於期想到亲人的惨死以及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当即表示同意并自刎而死。

一切准备妥当后,荆轲还是迟迟没有动身,他在等一个朋友,帮助自己刺杀秦王。

可这个朋友始终没有出现,燕太子丹第三次失去耐心,连夜找到了秦舞阳,让他帮助荆轲。

这个秦舞阳,其实战绩也不错。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史记》

要看战绩,其实秦舞阳真的不错。

但荆轲还是不满意,因为秦舞阳过于年轻,为人轻浮,万一露出马脚,事情就不可能成功。

因此,荆轲选择催促自己的好友,一位真正有能力的刺客,要求对方快马加鞭,在三日内赶来。

但燕太子丹还是等不了,他认为荆轲胆怯,于是便故意激怒荆轲:既然如此,那便让秦舞阳先出发吧。

荆轲也明白自己不受信任,只好当即决定出发。

即使荆轲为人稳重,但也不能容忍燕太子丹对自己的怀疑和侮辱。

易水河边,燕太子丹为两人亲自送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公元前227年,荆轲携带督亢地图和樊於期人头抵达了咸阳。

为了计划顺利,荆轲还花费重金贿赂了嬴政最宠信的太监。

嬴政从太监那得到消息后,自然欣喜若狂,毕竟这对于秦国来说可是兵不血刃的买卖。

因此嬴政立刻决定用最高的礼节欢迎荆轲。

就在这场宴会上,嬴政与死亡擦肩而过。

而周密详尽的荆轲也因为助手秦舞阳的“帮助”,与成功擦肩而过。

当荆轲不卑不吭地拿着礼物准备走到嬴政身前的时候,“杀人不眨眼”的秦舞阳却因为过度害怕而浑身发抖。

这一举动引起了嬴政的怀疑,好在荆轲及时救场。

荆轲笑道:“乡野来的小孩,没见过大世面,太紧张了,还希望大王不要见怪”。

嬴政这才打消顾虑,并命令荆轲单独上前进献礼物。

按照之前的计划,刺杀秦王的任务是由荆轲束缚秦王,秦舞阳掏出匕首完成刺杀。

因为秦舞阳的胆怯,荆轲只好独自完成。

看到垂涎三尺的督亢,嬴政开怀大笑。

可没想到穷图匕现,嬴政大惊失色,并爆发小宇宙,撕裂长袖摆脱了荆轲的控制。

由于佩剑太长,惊慌失色下的嬴政一时之间竟然拔不出来。

荆轲也不装了,直接拿着匕首就向嬴政扑了过去,

嬴政慌乱之下,竟然学会了走位,来了波“秦王绕柱”。

就在这危机时刻,医师夏无且急中生智,将手中药袋砸向荆轲,荆轲只好举手抵挡,这才让嬴政有了喘息之机。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史记》

得到喘息机会的嬴政立刻掏出佩剑,将荆轲砍倒在地。

荆轲忍着剧痛,仍不想刺杀失败,将手中匕首扔出,却因为受伤偏离方向,没有击中嬴政,而是刺到了铜柱上。

因为投掷力度极大,所以铜柱上还溅起了一阵火花。

嬴政见荆轲还不放弃,顿时恼羞成怒,举起长剑砍向荆轲,被荆轲双手接住。

之后荆轲放声大笑,对嬴政说:“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让你把吞并燕国的土地还回来,报效燕太子丹”。

刚说完,荆轲就被一拥而上的护卫捅成了刺猬。

听到刺杀失败的消息传来后,燕太子丹和燕王慌忙向东逃窜。

面对嬴政的怒火,燕王喜最终决定弃车保帅,杀掉太子丹,向秦国求和。

可太子丹的性命并不能平息嬴政的怒火,在秦国大军压境下,燕国最终灭亡。

4.意难平

荆轲刺秦最终还是失败了,千古刺客荆轲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些人认为刺杀失败是因为荆轲技术不精,没有打过嬴政。

这里我们暂且不论,相比于荆轲,全身哆嗦的秦舞阳或许更配得上“技术不精”这四个字。

要不是秦舞阳殿上发抖,扰乱了计划,荆轲又怎么会不成功。

而太子丹计划不明,为荆轲选这么一个助手,也有很大的责任。

如果划分失败责任,从大到小排列应该是:燕太子丹、秦舞阳、荆轲。

虽然大厦将倾确实不是一个人能挽救,秦国统一也是必然的事情,但荆轲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司马迁和陶渊明对此都表示了赞扬。

司马迁:荆轲志向明朗,没有违背初心,应该名垂后世。

陶渊明:其人虽以殁,千古有余情。——《咏荆轲》

最后再说一句,荆轲死的真是冤,要是笔者是荆轲,临死前一定大喊一句“玛德,冤!”。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2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