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尊号“秦王”,在两千年封建历史中出现过几次?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1-06 18:54:07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尊号“秦王”,在两千年封建历史中出现过几次?

先说结论,首先“秦王”并不是一个尊称,而是一个爵位。

由于中国封建历史出现的人物鱼龙混杂,所以这里笔者也不能给大家做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中国封建历史上一共出现了70个(据正史统计),并且只多不少。

其中,最为著名的秦王有两个,他们分别是后来成为秦始皇的嬴政和发动玄武门之变,缔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除了明朝成文规定外,历朝历代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除了皇嫡长子继承大统以外,其余皇子都要被封王。

在一些特殊时代,这些皇亲贵胄们还可以给予土地和兵马,以便拱卫皇室。

这一点,也很像西周时代的裂土封王。

从春秋末年儒学兴起开始,作为创始人的孔夫子就一直都没有忘记恢复周礼这个宏伟大业。

而随着董仲舒的出现,孔夫子的知名度也达到了顶峰,儒学还成为了显学,成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存在。

后来孔夫子也是被一路加封,从至圣先师——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而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也一代一代繁衍,逐渐成为了统治阶层的主体。

掌握大权的徒子徒孙们自然也要“做戏做全套”,效仿一下周礼,而在封王爵时使用周王室当年分封诸侯国名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这样也是彰显自己王朝遵循孔夫子教导帮助“周礼”显现。

而这也恰好符合孔夫子他老人家“其身正不令则行”的教导。

能够影响中国封建两千余年,孔夫子“素王”之名,实至名归。

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历代诸王。

首先是秦灭亡之后的西楚霸王项羽,他老人家可以称得上是周礼的忠实拥护者。

因此在夺得天下后,项羽第一个想法就是册封诸侯王,让他们去拱卫自己。

但出于对秦的痛恨,以及“绝秦嗣”的需要,项羽从一开始就没有册封秦王的意思。

而且项羽还将秦地一分为三,杜绝了秦人再次崛起的可能。

至于其他的什么燕王、赵王、九江王、辽东王,项羽则是封了一大堆。

而刘邦虽然没有项羽那样的仇视心理,但他本人就在秦地称帝,因此自然也不会册封秦王。

不过在封王这方面,刘邦倒是和项羽很像,他也册封了不少诸侯王,例如:齐王、燕王、代王、魏王等等。

但刘邦没像项羽那样广泛分封,而是实行郡国并行制,最主要的国家大权仍然掌握在他的手中。

之后是曹丕称帝,逼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曹魏政权。

曹丕和秦国应该是没什么仇恨了,不过他遵循古制,也没有册封秦王。

不过曹丕的儿子曹叡册封他的养子曹询为秦王。

这是自秦灭亡后,秦王第一次出现。

不过由于曹询没什么名气,所以大家对这个秦王了解较少。

自这个秦王开始,“秦王”的潘多拉魔盒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历朝历代不同的秦王因此喷涌而出。

晋朝一口气册封过三个秦王,他们分别是:司马谏、司马郁、司马邺。

南北朝时期虽然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情况纷至沓来,但他们也崇尚汉制。

因此,恢复“周礼”也是势在必得的事情了。

这个时期的秦王比较多,他们分别是:拓跋翰、拓跋觚、拓跋翰(同名,但相差一百多年)、姚苌、乞伏乾归、赫连昌、杨玄、杨难当、慕璝、莫折大提、吕伯度、元罗、宇文贽。

之后是实现短暂一统的大隋王朝,虽然仅仅两代人,但秦王也少不了。

隋朝有两个秦王:杨俊和杨浩。

唐朝统一时间很长,在所有封建大一统王朝里排第一,长达298年。

但在这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唐只出现了一个秦王,那就是李世民。

由于李世民的个人光芒太过耀眼,所以“秦王”自此在唐朝绝了户。

五代十国比较混乱,而且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人马比较混乱。

那些雄霸一方的武夫们也希望给自己去一个威风霸气的名号,因此秦王也就成了抢手的爵位。

李茂贞、李从荣、李从曮、石万友、李守贞、符存审、高行周、刘玢这些人大家看名字可能很陌生,但在那个年代,他们也是少有人敢招惹的“秦王”。

宋朝虽然后来偏安一隅,但存在时间也很长,不过由于“武力不足”,所以出现的秦王也比较少,仅有三个,他们分别是:赵廷美、赵德芳和钱俶。

辽国统一北方后,也以正统自居,辽国几乎代代都有秦王,他们分别是:耶律重元、耶律定、耶律隆庆、耶律阿琏、高勋、韩匡嗣 、萧孝穆。

另一个金国虽然也是汉化政权,但只有一个秦王,就是完颜宗翰。

元朝是我国出现面积最广阔的封建王朝,但存续时间不足百年,在这段时间里,元朝只出现了三个秦王,他们分别是:忙哥刺、伯颜和田雄。

大明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统一政权,皇子皇孙更是出了名的多。

大明最后之所以灭亡,也是因为皇子皇孙的日子过得太好了。

自朱元璋的儿子朱樉被册封为秦王后,这一家就把秦王垄断了,一个传了二十一代。

清朝规定“王爷不出京”,因此秦地也没有封王这一说,因此秦王也没在官方出现过。

不过大清出现了一个体制外“不协调”的秦王朱明月,从这个名字我们也能看出这个人是“大明余孽”。

当然,朱明月原名是张保山,为了过好日子才冒姓朱。

此人自称自己是崇祯皇帝的第十世子孙,后来跑到了反清义军那里被起义军视为珍宝,并尊称为秦王。

这也是清朝唯一的一个秦王。

综上所述,我国封建王朝加上秦国称王后,一共出现了73个秦王,也真是不少。

最后,笔者还要给大家再补一点。

中国封建史上,“秦王”其实并不是最尊贵的爵位,最尊贵的爵位是“晋王”。

尤其是明代之前,晋王的含金量更是高到吓人,许多嫡长子在成为皇太子之前,都是被册封为晋王。

如果太子已经册立,那么就是第二个儿子册封晋王。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司马昭、司马炎、杨广、李治、赵光义、李存勖等,都是在晋王位子上发的家。

这是因为晋国作为春秋第一强国,不仅把秦国打得不敢出函谷关,还将楚国打了回去。

而且即便后来三家分晋,也是经过周天子同意的,没有违背周礼。

因此,后世大一统王朝都以“晋王”为尊,秦王排第二,之后才是其他春秋诸侯强国。

大明以武立国,因此朱元璋把秦王放在最尊贵的位置,分封自己的二儿子为秦王,而三儿子则是晋王。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