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明明距离关羽只有二十里,为何刘备拒绝出兵救关羽?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3-03 13:53:26

益州明明距离关羽只有二十里,为何刘备拒绝出兵救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一代军神关羽在临沮被东吴俘虏,因关羽拒不投降,东吴将其杀害。

临死前的武帝估计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是如何从巅峰走向灭亡的。

在武帝的眼里,大哥刘备绝对会即使神兵天降,率领部队前来救援自己。

可令人失望的是,刘备自始至终都没有向荆州派出过援军。

难道二人的兄弟情就如此浅薄吗?为何刘备会做出如此决定。

要想了解事情的始末,就必须从襄樊之战说起。

1.襄樊之战:关羽为刘备发动的战略神役

对于武帝发动襄樊之战,历史上从来就不缺笔墨。

只不过由于年代关系,正史对其的记载极为暧昧,甚至武帝出兵的时间都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第一种观点是:武帝出兵襄樊是在大哥刘备称“汉中王”之后。

这时的武帝也正式受封“前将军”,甚至拥有“假节钺”之权。

也正因如此关羽才可以不经过刘备的同意,直接发动襄樊之战。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武帝发动襄樊之战是在刘备汉中之战的中后期。

这个时候曹魏阵营正在和刘备对峙,忙得不可开交。

而关羽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发动襄樊之战,一方面可以牵制曹魏,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战争成果。

而战争的发起也是经过刘备的准许和认可的。

大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会发现第一种情况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不合理。

特别是按照《隆中对》的部署,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后应该进入战略缓和阶段。

直到时机成熟,北伐才会正式开启。

因此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先是汉中称王,然后就开始对辖区进行了经济建设。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对《隆中对》的完全背离。

即便关羽心比天高,但他作为荆州统帅,断然不可如此意气用事。

而且关羽在整个汉中之战时期,都没有前进一寸,死守荆州。

而汉中之战后,关羽立刻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战役决策,实在是不合理的。

因此,第二种观点无疑更接近当时的现实。

在汉中之战的关键时期,关羽临危受命,接受刘备建议,发动襄樊之战,堪称典范。

也正是襄樊之战的顺利打响,关羽奠定了武帝称号的基础。

当时的曹军主力完全深陷汉中之战泥潭,根本无法打破刘备的防御。

而曹魏关东地区的控制力十分薄弱,襄樊地区曹仁甚至只有七千兵力。

而作为进攻方的关羽则可以调动三万兵马,甚至还有水军。

因此无论是兵力还是兵种,关羽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凭借这些优势,关羽完全可以直接派水军封锁汉江水面,将樊城和襄阳完全分隔开,实行各个击破。

而武帝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过他的重点目标还是兵力薄弱的樊城。

一旦樊城攻破,位于汉江南岸的襄阳也就成了囊中之物了。

退一万步讲,如果曹操援军提前赶到,武帝无法夺取樊城,可他依然可以退回汉江南岸。

只需要用水军封锁汉江,襄阳就无法救援。

武帝只需要夺下襄阳,北岸的樊城守军孤立无援,就只能弃城逃跑了。

因此,这场战役本来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不仅可以侧面支援刘备,还可以打乱曹军部署,占领襄樊。

而情况也确实如此,在武帝的进攻下,曹军颜面扫地,曹操甚至都到了被迫迁都的地步。

若没有孙权“不讲武德”,武帝此番必定战果辉煌。

2.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援关羽?

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其实一直都是个稳操胜券的操盘手。

即便曹操一方也有于禁、庞德等名将坐镇,依然不是关羽的对手。

武帝水淹七军后,更是获得了“威震天下”的美誉。

估计连关羽都不会想到,孙权偷袭荆州后,自己会瞬间兵败山倒。

在整个襄樊之战中,刘备一直对关羽不闻不问,因此许多人对此产生了疑虑。

甚至还演变为“阴谋论”——关羽坐稳荆州尾大不掉。

刘备为了自己的利益,狠心借刀杀人,铲除威胁。

这个“阴谋论”看似有鼻子有眼,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荆州并非只有关羽,还有蜀汉的数万精锐。

而且关羽身负《隆中对》重任,一旦失利,《隆中对》的战略目标也是直接流产。

而且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哥哥身边,刘关张三人“名为君臣,实则骨肉”。

刘备根本不可能怀疑关羽的忠心,那刘备为什么没有去救关羽呢?

其实这是真的无可奈何。

第一点、刘备没有料到孙权会“背后耍阴招”。

随着赤壁之战蜜月期的结束,以及利益冲突的加剧,孙刘联军的关系再也回不去了。

为了争夺荆州,孙刘双方最终站在了对立面,甚至还爆发了湘水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东吴夺取了长沙、贵阳和零陵三郡。

而爆发的原因就是赤壁之战结束后,孙刘双方利益分配不均。

PS:作为赤壁之战主力的东吴仅仅得到了江夏这一个郡,而刘备却得到了贵阳、长沙、零陵、武陵以及南郡五个郡。

当时刘备已经率领益州主力军来到了荆州,只不过曹操恰到好处地夺取了汉中,害怕益州有闪失的刘备最终选择与孙权议和,并以湘水为界。

刘备天真地以为这样就会满足孙权的胃口,为自己带来安宁,却不知孙权的野望是整个荆州。

在协议达成后,孙权就与吕蒙秘密商议,夺回荆州并为此做出了周密的计划。

而刘备对此一无所知,也正因为刘备集团对孙权野望的误判,造成了武帝的身死。

第二点、关羽在战争初期获得的胜利成果过于巨大,让刘备集团过于乐观。

因为刘备集团自始至终就没有把孙权集团视为威胁,所以他们才将关羽的敌人仅仅定为曹军。

而在战场上,关二爷无往而不利。

按照局势,关二爷很快就会将襄樊地区整个纳入囊中。

特别是水淹七军之后,襄樊地区的曹军根本无法再进行什么有力的反击了。

而且曹操由于年事已高,身患重疾,根本没有办法领兵出征。

徐晃率领一万新兵更不可能是关二爷的一合之敌。

因此,刘备从根本上就没有派遣援军的理由。

第三点、刘备本就把襄樊之战的指挥权给了关羽

襄樊之战正是刘备进封“汉中王”的关键时刻。

在这场加官进爵中,刘备不仅册封关羽为前将军,而且还给了他“假节钺”的权力。

也就是说在整个襄樊战场,关羽拥有说一不二的地位。

刘备也放心大胆地把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关二爷。

同时,刘备进封“汉中王”后,立刻按照《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对蜀汉地区进行战略调整,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

他不仅动员了蜀汉地区的大量百姓修建基础工程,还修建亭障四百多所,自成都至白水关连成一片。

曹操得知此事后也评价刘备“用尽了蜀中民力”。

正因为刘备的“用力过猛”,导致从一开始蜀汉就没有余力支援襄樊战场。

在关羽被围困后,刘备确实第一时间想过救援,但根本没有可以动员的部下。

第四点、陆逊的神机妙算

在刘备终于实施救援后,陆逊果断出击,堵住了刘备的救援道路。

荆州之战结束后,吕蒙立刻率领军队夺取了公安、江陵两大军事重镇,让关羽失去了后方储备,彻底打乱了关羽的军心。

陆逊夺取宜都郡,更是深入荆州内部,断绝了蜀中与荆州的连接线,让关羽无路可走。

更火上浇油的是,刘备信任的宜都太守樊友贪生怕死,竟然不战弃城逃跑。

这也使得宜都群龙无首,被陆逊一网打尽。

樊友的失职成了压垮关羽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语

从襄樊之战的发动到临沮失败,刘备确实没有对关羽进行哪怕一点援助。

但这并不是因为刘备不想,而是孙权集团的计划过于周密。

而关羽初期取得的成绩又过于巨大,完全让了刘备集团丧失了警惕,沉浸于喜悦之中。

还有刘备对关羽的信任,也让荆州成了以关羽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刘备根本没有再担心过。

而且刘备汉中称王后,更是过度使用民力,导致陆逊攻占宜都后,刘备根本没有能力第一时间组织军队进行反击和救援。

在当时那个情况,恐怕只有跨越时空两千年,派出一架直升飞机,才能于万军从中拯救关羽。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157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