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一腔热血,灌自由之花——熊成基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14 20:19:20

1910年1月31日,长春巡警动用五辆大车,前呼后拥,戒备森严地押解着一个年仅23岁的英俊青年。路旁各界人士“如堵人墙,夹道而观,挥泪相送”。青年人从容潇酒,微笑着向群众致谢:“吾愿以一腔热血,灌自由之花。诸君高谊,来生再报!”“诸君为国珍重,我死犹生!”这就是曾被清廷悬赏五千两白银缉拿的熊成基从哈尔滨押往吉林途中的一个镜头。

熊成基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著名的革命志士。字味根,江苏杨州甘泉县人。1887年生于一个清朝小官吏的家庭里。幼年寄居安徽芜湖,入塾读书。为人刚毅正直,见义勇为,特别崇敬岳飞、史可法等英雄人物的业绩。少怀大志,改学军事,意为以武事报国。1904年,他考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阅读了《猛回头》、《革命军》等革命书籍,结识了柏文蔚等革命党人,开始了反清建民国的革命运动。先后到南洋炮兵学堂学习,担任安庆新军马营、炮营队官,参加了光复会。

1908年熊成基乘新军秋季操练安庆城内防务空虚之机,率部起义。城未攻破,起义失败。这次起义被誉为“步徐公之后尘”、“启武汉之先声”、“为军人革命之始”。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悬重赏通缉起义的领导者——革命军总司令熊成基。熊成基乔装易名星夜北上,经大连东渡日本。在此,他曾题诗:“甘为同胞死,君名何可夸,遍流英雄血,灌溉自由花。”表达了他献身革命的决心。在东京,他结识同盟会领导黄兴等人,不久加入同盟会。

1909年3月,熊成基回国到东北开展革命活动。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捕的危险,化名张建勋,住在《长春*报》社,与蒋大同、商震等革命志士秘密商定在蜜蜂山建立根据地,准备同盟会的北方起义。因缺乏经费,熊成基在日本与黄兴等人商量,将获得的日本参谋部的“军事书”出售给俄国人,以得巨款做为革命经费。七月,他再次回到长春,通过关系住在臧贯三家,秘密活动在长春、哈尔滨等地。不幸,由于疏漏暴露了真实姓名,被臧贯三得知真实身份。十月,熊成基到哈尔滨,住在“宾如栈”,臧贯三多次尾随跟踪,侦知其住处,于1910年1月向吉林巡抚陈昭常告发。1月30日上午,熊成基在哈尔滨秦家岗下坎的“宾如栈”被捕。

在狱中,熊成基没有泄露组织机密,斗争英勇顽强,写下了两份浩气千秋的“供词”,阐述了自己的革命宗旨。当时陈昭常让他在“供词”上画押时,他挥毫洒墨,写下“革命”二字,吓得敌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熊成基临刑前,按照惯例,监狱为其备酒送行。他态度自若,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大步走向法庭。

在法庭上,他照了像,并索笔自题:“熊成基被捕后之照像”。字字端正,一笔不苟。然后他高声宣布其革命宗旨,沉痛悲愤地陈述清廷的腐败,听者皆潸然泪下。最后他深情地说:“吾死,愿继吾奋起者大有人在也。”刽子手让他跪下,熊成基昂然不跪,刀起头 落。后有人缝其首,装棺。民国初年被运回故里。

1986年,笔者在杨州平山堂一片翠绿丛中找到了熊成基的墓,踏着丛生的杂草野花来到墓前,一个石碑刻着“味根熊公墓”几个字。寂静之中,笔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英俊的青年,微笑着说:“吾愿以一腔热血,灌自由之花。”

——张敏杰

摘自黑土风云录

0 阅读:1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