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特委机关迁掖邑三军三支队合一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15 20:20:48

第八支队返回昌潍地区后,胶东抗日联军即告结束。胶东特委根据当时胶东的形势,认为必须将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集中统一组成强大的武装力量,以便迎击即将到来的日寇的疯狂进攻。1938年8月初,特委林一山、王文同志先后到掖县商讨三支队与三军合编的问题。郑耀南、张加洛等同志当即表示完全同意。不久,特委、三军司政机关便相继从黄县文基姜家、石良集一带迁至城。

在进行合编时,三支队许多干部战士思想不通,认为“我们三支队成立得早,有3700多人枪,三军总共算起来才3000人”,“我们有兵工厂、被服厂,可收盐税,还有银行、报社、剧困,三军有什么?”这些人对合编后干部安排有意见,不断发牢骚、讲怪话,经常三三俩俩地议论:“说我们队伍不纯,是统一战线部队,统一战线是共产党的政策,有什么不好?”针对这种情况,郑耀南、张加洛同志深入各部、处和部队,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要大家认清只有紧密依靠共产党的领导,抗战才能取得胜利。要识大体、顾大局,不要眼光短浅,只看眼前和局部。经过大会、小会反复讲和个别谈话,终于统一了思想,使合编顺利进行。

8月底,三支队编为六十二团、五十五团两个营。特委、三军接受了三支队所拥有的盐税、银行、兵工、被服及款项。9月18日,三军、三支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改编前,郑耀南、张加洛同志向特委汇报时,王文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可知天下共产党员都是一样的,郑耀南、张加洛,你们真是好同志啊!”部队合编后,三支队政治部的抗战日报社改为大众报社,增加了报纸的印数。

特委为了提高干部、战士的革命理论和加强抗战的宣传工作,成立了文化联合社,由林一山兼任社长,于寄愚任副社长。文化联合社与大众报社统一机构,有计划地出版各种革命书籍,还大量地印刷了杨柳同志所绘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

同样,三支队的抗战剧团也交给三军政治部领导,成立了一个国防剧社。社长王绍洛,指导员路丁,共约三四十人。不久王绍洛调山东纵队政治部工作,便由姜辑五、冷云同志负责。后来又将剧社改为剧团,由虞棘同志任团长、张萍任副团长、夏来任指导员。他们曾编演了许多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话剧,在掖县城乡广为演出,深受干部、战士与广大群众的欢迎。

9月9日,胶东文化界救亡协会在郭家店成立,林一山为会长,于寄愚为秘书长,贺致平、罗竹风、刘汉、马少波等为委员。11月,六十二团改为二十一旅,二十一旅成立海涛社,由郑耀南同志兼任社长,李佐长、罗竹风同志任主编,《海涛》月刊以文艺形式进行革命思想教育,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这是在山东出版最早的革命文艺刊物,前后共出了三期。

与此同时,在三支队修械所的基础上,成立兵工厂,由城里迁到八区庙埠河西北的宋家、吴家村,由李空谷任厂长,工人扩大到四五十人。此外,原三支队的盐务管理征收处移交给掖县县政府领导,北海银行筹备处移交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不久,胶东特委机关由掖城里迁至山区葛城竹林寺,大众报社迁至马台石,党校迁至庵子,青联、妇联、工会迁至后沟,军政干校迁入张格庄河北村,兵工厂迁至夼里,被服厂在下徐家。这时,大泽山以东马鞍山一带山区,一片人欢马叫,路上行人络绎不绝,群众的抗日情绪非常高涨,到处是一片欢歌笑语,这是掖基抗战的黄金时代。

是年12月,胶东特委在葛城召开胶东区党代表会议,与会者六七十人,开了三、四天。会上王文、高锦纯等同志作了形势和工作报告,选举区党委委员,当选者有:王文、高锦纯、林山、吕志恒、贺致平、宋澄、柳运光、张修己、李紫辉(女)等,从此胶东特委便根据苏鲁豫皖分局的指示改称第三区党委,亦称胶东区党委。

0 阅读:0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