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的12种思维模型

营养均衡餐桌 2024-06-20 05:39:29

重症医学的12种思维模型

重症医学研究的是人体在危及生命的极端情况下,机体生理扰乱的客观规律,并努力寻求让危重病人重新回归正常稳态干预方法的学科。

重症医学与其它学科的明显不同是,病人的病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都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是一门复杂性医学,涉及各脏器功能的损伤,涵盖了复杂系统病变的相互影响,干预手段也会产生相互作用,需要细致谨慎的权衡。

因此,在长期的重症临床过程中,重症医师会自发产生12种思维模型,我总结如下:

01

上游思维

我把上游思维放在首位,危重状态是疾病的“果”,上游思维是寻“因”,解决了上游问题,是逆转疾病的关键。上游思维强调在问题的源头或起始阶段进行干预和解决,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的下游阶段进行补救。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从疾病的根源出发,寻找并消除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02

概率思维

概率思维建立在数学概率论的基础之上,涉及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值(0到1之间)来衡量这种可能性。概率思维是要承认并面对复杂病情的不确定性,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概率思维告诉我们,危重病人的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是一个概率,羊水栓塞的发生概率是10万分之5,很多意外都是小概率事件,不是不会发生,因此,不管我们诊断多明确,理由多充分,我们都要告诫自己,我还存在误诊、漏诊的可能性,这就是概率思维。概率思维告诉我们,我们需时刻谨慎,对病人要有谦卑之心,对治疗干预要有敬畏之心,这样我们就能尽可能地降低犯错的概率。

03

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是一种高水平认知能力的思维模式,在疾病诊断和分析的过程中会形成更长的思维逻辑链,推断严谨缜密,环环相扣,深刻理解了疾病的本质,运用既有知识推断新知识的能力更强,预判事物发展的前瞻性也更准确。例如,使用5Why&5If的思考法,连续追问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疾病对策。深度思维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即拥有可视化思维。深度思维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即拥有换位思考的能力。

04

证伪思维

证伪思维是一种科学方法论中的思维方式,它强调通过寻找反例或证据来验证一个理论或假设的错误性。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科学家们排除错误的理论,推动科学进步。证伪思维用于重症临床,可以更早地让我们发现可能犯的错。证伪思维类似于深度思维,只是具有自己的模式,即证实一个理论或假设为假的过程。在科学研究中,如果一个理论或假设能够被一个或多个反例所推翻,那么该理论或假设就被认为是错误的。证伪思维的核心在于挑战和质疑已有的理论或假设,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其真实性。你诊断一个感染,必然会找到一个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如果你找不到,就不是感染。证伪思维赐予我们批判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

05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关注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重症医学是一门复杂性医学,重症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复杂性因素的多重影响,涉及复杂的系统,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系统思维,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要只考虑单一的影响因素,要考虑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要考虑各器官系统的相互作用,而不只看到局部,从整体和系统上去看待重症病人。脓毒症就是一个复杂性疾病,需要系统思维,所以,单一的干预因素的研究总是得到阴性的结果,原因正是没有消除影响疾病的复杂性因素。

06

涌现思维

涌现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概念,涌现思维是一种关注于复杂系统中不同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导致系统整体产生新的、独特的属性或模式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并关注系统在不同层次上的涌现现象。重症疾病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随机性,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特点。病人异常的临床体征,各种指标,突然的病情变化,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绝对不是简单的叠加。“涌现”是一种表象,涌现存在时效性,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初始的时候,并不明朗,“涌现”思维告诉我们,复杂情况时,不知如何应对,还不如“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会有"涌现"出现。

07

问题思维

问题思维指的是一种能迅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维模式。重症临床特别需要问题思维,每天查房时,问自己病人还存在哪些问题,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一个一个地把重症病人的问题解决掉,病人慢慢就恢复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这样就实现高效地救治,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重症医生一定要锻炼自己的问题思维能力,很多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得多。问题思维是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在临床实践中促进主动创新,跳出常规,寻找新的视角去解决问题。

08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指在思考或决策过程中,人们会首先确定一个最低的、可接受的界限或标准,并基于此界限进行后续的思考和行动。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在面对复杂或不确定的情况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有充分的预估和准备。经济学认为,人生有四大基本约束“生命有限,东西不够,相互依赖,需要协调”,这四大基本约束其实也贯穿于重症的治疗过程,放在第一位的是“生命有限”,生命总有终结点,因此,对疾病的干预万万不可用力过猛,因为生命一定是有限的,这是重症医师救治病人的时候,要考虑的底线,在不可逆的情况下,要学会理性放手。认清放手的底线,是一项高妙的技能。

09

共情思维

共情思维,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人的情感、需求和观点,从而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互动。共情思维不是单纯的具备同理心就可以了,而是心存“悲悯”之心,充分理解病人和病人家属的难处,理解他们的不易,理解他们的悲哀和痛苦。你愿意为他们承担责任,付出努力,减轻病人和家属的苦痛,共情思维能让我们在繁琐的救治劳动中解脱出来,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站在病人角度,站在病人家属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是我的亲人,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10

稳态思维

稳态思维是一种重症医学的救治理念,生命的存在是一种短时间的稳态的维持,在这当中,涉及复杂的分子,细胞器,细胞,器官和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支持来维持稳态。维持稳态的能力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能力,涉及精妙的反馈调节机制。机体面对应激初始的反应都是为了维护稳态,失衡的稳态调节,导致了机体的疾病发生。有了稳态思维,我们面对重症患者会更加谦卑,患者之所以能被我们救治成功,底层逻辑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没有完全丧失。

11

预见思维

预见思维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状况预先作出推测的思维特征。预见思维是一项超级思维能力。预见性是管理的超能力,对于领导者或决策者制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和损失、抓住机遇和推动发展以及提升个人和组织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预见性思维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一个优秀的重症医师站在床旁,收集患者所有信息,基于当下医学科学研究对疾病的理解,进行整合分析,不但可以得出对当下形势判断,更可以对病情未来的走势做出预见。可能的趋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能的预后。对疾病在好转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预案,当到达某一个阶段,都会提前作出相应的安排。如果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做到成竹在胸,就表明有很好的预见思维。

12

模型思维

既然是思维模型,不得不提一下模型思维。我们用大爆炸模型来描述宇宙的起源和诞生,我们用数学工具和证伪思维不断地去构建和完善这样的模型。我们对疾病的解读都是基于当下的最优科学理解,我们对疾病的认知,运用的是当下的科学模型,模型思维是在临床过程中不断去总结客观规律,积累经验,构建一个抽象的概念、理论框架并用来指导临床。要成为模型思考者,首先要不断在临床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跨专业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不断验证和优化自己的模型,以不断适应新的变化。祖国传统医学也是模型思维,中医有一句“正气若存,邪不可干”,用*正气*来描述机体免疫系统,就是非常朴素的模型,扶正之法其实就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模型思维告诉我们,我们当下的认知模型都是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存在着边界。

一个优秀的重症医师,一定是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保持谦卑的态度,运用好思维模型,基于当下对疾病的科学理解,在临床中尽量地做好维持稳态,少犯错误,让患者自己好起来。

0 阅读:0

营养均衡餐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