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教你三招攻心术,轻松战胜他人

楚然谈情感 2024-04-16 07:13:36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从秦始皇至努尔哈赤,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堪称一位难得的仁德之君。

毛泽东对赵匡胤的评价也甚高,曾将其与唐太宗并列。

赵匡胤,出身武将的开国君主,尽管一生打仗无数,却深得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兵法精髓。

他始终恪守仁义之道,不滥施杀戮。

赵匡胤的人生中,有三桩事迹尤为值得颂扬:其一为黄袍加身,彰显了他的非凡气魄与智慧;其二乃杯酒释兵权,展现了他以柔克刚的政治手腕;其三则是剿灭南唐,体现了他统一大业的决心与实力。

若说能将事情做成者为高手,那么赵匡胤无疑是高手中的佼佼者,因为他能以最低成本达成目标,更足以称他为高手中的绝顶高手。

攻心术一、听信谣言

公元960年,契丹与北汉南侵的传闻让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慌了,急着派赵匡胤出征。

离开京城后,赵匡胤夜宿陈桥驿,期间京城内散布“点检做天子”的谣言,实为赵匡胤策划。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亲信散布拥立其为皇帝的话语,最终将士们一致拥护。

赵匡胤的亲信们见时机成熟,便将黄袍加在假装喝醉的赵匡胤身上,高呼万岁,赵匡胤假装窘迫地接受了这一拥立。

随后,赵匡胤回京,逼迫恭帝禅位,以宋为国号,建立了大宋王朝,即陈桥兵变。

此次政变未流血,赵匡胤和平夺权,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对百姓来说实为幸事。

攻心术二、投其所好

在赵匡胤登基之后,他的执政手段更显高明。

纵观历史长河,许多朝代在解决了外部冲突后,往往陷入内部斗争的漩涡,也就是权力的争夺与自相残杀。

然而,赵匡胤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但他却以超凡的智慧与手腕巧妙化解。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似乎简单得令人惊讶:一场宴席,一场对话。

没错,就是那场与鸿门宴齐名、被后世传颂的“杯酒释兵权”。

这场宴席,实在是一场考验人性的大戏。

赵匡胤的部下,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共同打天下的兄弟,他深知兄弟们的忠诚与付出。

但权力的诱惑与历史的教训,让他不得不做出决断。

如果不这样做,或许最终也难逃历史的轮回,兄弟反目,兵戎相见,这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幕。

宴席开始,将领们欢聚一堂,畅饮美酒。

然而,赵匡胤却神情凝重,似乎心事重重。

将领们察觉到了他的异样,纷纷放下酒杯,问他到底怎么了?

赵匡胤缓缓开口,道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今日的地位,离不开兄弟们的鼎力相助。但高处不胜寒,我夜不能寐,只因这天下,谁不觊觎?”

将领们闻言,纷纷跪倒,表示忠诚。

赵匡胤继续说:“我知道你们不会背叛我,但难保你们的手下不会有非分之想。万一再来一次‘黄袍加身’,到那时,即便你们想阻止,也来不及了。”

石守信等人闻言,痛哭流涕,请求赵匡胤指条明路。

赵匡胤见状,深知时机已到,便道:“人生在世,无非追求功名富贵,荫庇子孙。如今你们已功成名就,何不放下权力,享受田园之乐?这样,你们好,我好,大家都好。”

将领们听后,纷纷表示愿意辞官归隐。

就这样,赵匡胤以一场宴席、一番话,成功解决了内部矛盾,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他深知人性,懂得投其所好,以最小的代价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攻心术三、瞒天过海

接下来,南唐的后主李煜成为了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

一个文人,如何能与一只政治老狐狸抗衡?

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赵匡胤再次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手腕,他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而是采用了“瞒天过海”的策略。

他了解到李煜热爱文学与佛理,于是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通佛理的和尚,前往南唐拜见李煜。

李煜正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见到这些同道中人,自然喜出望外。

他与和尚们畅谈佛法,渐渐沉迷于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香火缭绕的修行中时,赵匡胤的大军已经悄然逼近南唐的边境。

当李煜得知消息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他最终未能成佛,反而成了阶下囚。

赵匡胤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深谙人性之道,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与需求。

无论是“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还是“瞒天过海”的策略,都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与手腕。

他以最小的代价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真正称得上是高手中的高手。

0 阅读:12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