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hè冠子》名句集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7-13 08:41:19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

《鹖冠子》,作者不详。《汉书‧艺文志》载“楚人”,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说:“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与《汉书》相合。该书《王铁篇》有柱国﹑令尹等楚官名﹐鹖冠子为賨人,流于楚国。鹖冠子生于战国时期,终生不仕,以大隐著称。史评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隐居深山,用鶡羽为冠,因以为号。《汉书·艺文志》:“《鶡冠子》。”班固自注:“楚人,居深山,以鶡为冠。”颜师古注:“以鶡鸟羽为冠。”《鶡冠》十九篇,其联属精绝,深为奇奥,为六国竞士先鞭。1900年,敦煌遗书出土《鶡冠子》。

今传本《鹖冠子》共三卷十九篇,黄怀信先生认为《世贤》《武灵王》两篇当系《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庞煖》书,不属于《鹖冠子》的内容,系后人将其合编。《四库全书总目》称《鹖冠子》一书“虽杂刑名,而大旨本原于道德,其文亦博辨宏肆”,颇得其实。

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人之常情,总是厌恶死亡而喜欢活着的。

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神明,是以人为根本的。

信符不合,事举不成。不死不生,不断不成:取信的凭证如不相合,事情就做不成。没有死就没有生,不当机立断就难以成功。

希人者无悖(bèi)其情,希世者无缪(miù)其宾:希冀得到人才,就不能违逆人之常情;希冀获得世人之称誉,就不能欺骗宾客。

夫君子者,易亲而难狎(xiá),畏祸而难却,嗜(shì)利而不为非,时动而不苟作:君子,容易亲近却不乱开玩笑,畏惧灾祸却不会轻易退却,喜好利益却不为非作歹,顺时而动而不随意行事。

体虽安之,而弗敢处,然后礼生;心虽欲之,而弗敢信,然后义生:身体虽然安于这样,但却不敢处于这样的状态,礼仪便由此而产生;内心虽然希望这样,但却不敢听任放纵这种欲望,道义便由此而产生。

上有随君,下无直辞,君有骄行,民多讳言:如果居上位的君主偏听跟自己意见、爱好相同的观点、主张,则居下位的臣民就没人直言上谏;如果君主有骄横跋(bá)扈(hù)之行,则百姓就会害怕而多有忌讳。

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圣人之所期也:贫寒之人有衣穿,饥饿之人有饭吃,蒙冤之人能够得到申辩处理,劳苦之人能够得到歇息,这是圣人所热切期盼成就的功业。

夫裁衣而知择其工,裁国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裁制衣服,要选择手艺好的裁缝;治理国家,要寻求贤才,这本就是天下之人的共识啊。

同而后可以见天,异而后可以见人,变而后可以见时,化而后可以见道:人们于相同之处,可以发现天然本性;于不同之处,可以发现具体个性;于变化之中,可以察觉春、夏、秋、冬四时之推移;于造化的自然化育中,可以体悟生物之道。

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临事而后可以见术数之士:面对利益,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信用;面对财货,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仁德;面对危难,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勇敢;面对疑难之事,才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真有才智的能人。

为而无害,成而不败,一人唱而万人和,如体之从心,此政之期也:有所作为,而不伤害其民;有所成就,而不败坏其事;一人提出倡议而万众附和、响应,就如同身体听从心的指使,这是圣王为政所期盼达成的理想效果。

举善不以窅(yǎo)窅,拾过不以冥(míng)冥:不要在别人的善行还不明显时就去宣扬,不要在别人的过错还不明显时就去指摘。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一片树叶就能遮蔽眼睛,使之看不见泰山;两颗小豆就能塞住耳朵,使之听不见雷声。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唯民知极,弗之代也:顺应民心来推行政治,这是为政之道的关键所在。民心向背就是评判标准,没有什么其他标准能够替代它。

田不因地形,不能成谷;为化不因民,不能成俗:种地如果不能顺应土地特性,就不能种出粮食;推行教化如果不能顺应百姓,就不能真正形成风俗。

惟圣人究道之情,唯道之法公政以明:只有圣人才洞悉大道的实情,只有符合大道的法度才公正而明晰。

法贵如言:法治最重要的是严格按照法令所说的执行。

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美恶对比,美的就显得更美,恶的就显得更恶,这就叫相反相成;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就叫循环流转。

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所能独知也;海水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天下之事,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就能独自了解的;海水浩瀚无涯,不是仅靠一条河流之水就能形成的。

事不任贤,无功必败:做事如果不选贤任能,就会没有功劳而且必将失败。

张军卫外,祸反在内;所备甚远,贼在所爱:陈列大军防御外敌,结果灾祸反而发生在内部;远远地就严密防备,结果窃国之贼反而是自己所宠之人。

君道知人,臣术知事:君主治国之道,关键要知人善任;臣下事君之术,关键要懂得办事。

富者观其所予,足以知仁;贵者观其所举,足以知忠:家产富裕的人,要观察他们都施舍给什么人,这样就足以了解其是否仁爱;地位尊贵的人,要观察他们举荐了些什么人,这样就足以了解其是否忠诚。

贫者观其所不取,足以知廉;贱者观其所不为,足以知贤:家境贫寒的人,要观察他们不贪取什么,这样就足以了解其是否廉洁;地位低贱的人,要观察他们不妄为什么,这样就足以了解其是否贤德。

为人君亲其民如子者,弗召自来:做君主的,如果能像亲近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近爱护百姓,那么天下百姓不用召唤,自己就会跑来归附。

贤君循成法,后世久长;惰君不从,当世灭亡:贤明之君遵循既定的法度,因此后代还能享国长久;而轻慢的君主不愿意遵循既定法令,当世就会发生国灭身亡的悲剧。

富则骄,贵则嬴(yíng):人若富有,则容易流于骄纵傲慢;人若高贵,则容易流于盛气凌人。

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是故人道先兵:军队战备,有可能一百年都用不上一次,但却一天都不能忽略忘记它,所以治国之道要优先考虑军队战备。

主道所高,莫贵约束;得地失信,圣王弗据:为将之道,没有比号令严明、令行禁止更重要的了;如果占据了土地却丧失了信誉,圣明的君王是不做这种事的。

地大者国实,民众者兵强:疆域辽阔的国家,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国家,军队战斗力强。

欲知来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要想预知未来,可以通过考察历史来推测;要想了解古代,也可以通过考察当今来推知。

择人而用之者王,用人而择之者亡:先考核选拔人才而后再任用他们,这样的君主能够称王天下;先任用人而后再考核选拔他们,这样的君主就会导致国家灭亡。

仁于取予,备于教道,要于言语,信于约束:取予之际要仁道,教化之道要齐备,布告政令要简要,法令规章要守信。

失道则贱敢逆贵,不义则小敢侵大:如果正道沦丧,那么低贱者也敢违逆尊贵者;如果不顾是否合宜,那么力量小者也敢侵犯力量大者。

民心不徙,与天合则:民心坚定不移的趋向,与天道法则是一致的。

毋易天生,毋散天朴;自若则清,动之则浊:不要改变天赋之性,不要让质朴本色消散;如能自适其性则能保持本性清净,如果胡作非为则会玷污本性。

先定其利,待物自至;素次以法,物至辄(zhé)合:预先设定事物天性所趋之利,然后等待事物自己趋利而来;预先布列与事物天性相协之法则,事物来了自然能与此法则相适应。

法者,天地之正器也,用法不正,玄德不成:所谓法,是匡正天下的工具,如果用法不公正,那么大道自然化物的玄德便会遭到破坏而难成其功。

行其道者有其名,为其事者有其功:践行大道的人自然会有相应的名声,做某项事业的人自然会有相应的功效。

招高者高,招庳(bì)者庳(bì):招揽才德高明之人的君主,自然就高明;招揽才德低劣之人的君主,自然也就低劣。

影则随形,响则应声:影子总是随形而动,回音总是应声而至。

得失不两张,成败不两立:得失不可并存,成败不能并立。

君子不惰,真人不怠:君子不会懒惰,存养真性之人不会懈怠。

明将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qiè)死而灭名:明智的将领不会违背天时良机而放弃有利形势,勇敢的战士不会因为害怕死亡而辱没威名。

夫得道者务无大失,凡人者务有小善:得道之人努力追求没有大的过失,而凡庸之人则努力追求获取小利。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水流遇到阻挡,就会溅得很高;弓箭张满发射,就会飞得很远。

列士徇(xùn)名,贪夫徇财:有志之士为名而死,贪婪之人为财而死。

有知者不以相欺役也,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才智之士不以其智欺诈奴役他人,强力之人不以其力迫使他人为臣。

赏以劝战,罚以必众:用奖赏来勉励战士勇敢作战,用惩罚来迫使众人必须做到。

天不能使人,人不能使天,因物之然,而穷、达存焉:天不能够主宰役使人,人也不能够主宰役使天,顺应物之本然天性,自然会形成穷困、通达的不同形态。

财之生也,力之于地,顺之于天;兵之胜也,顺之于道,合之于人:生产财富,就要既努力耕种田地,又顺应天时气候;夺取胜利,就既要遵循作战规律,又善于团结众人。

法令者,主道治乱,国之命也:所谓法令,是主导国家治乱的关键,是国家的命脉。

不提生于弗器,贱生于无所用:人之所以不取用它,是因为事物自身不是个器具;人之所以轻视它,是因为它自身没有什么作用。

贵贱无常,时使物然:物的贵贱并不固定,是时机使得事物这样的。

人者,莫不蔽于其所不见,鬲(gé)于其所不闻,塞于其所不开,诎(qū)于其所不能,制于其所不胜:人,没有不因自己未曾见过的事物而有所遮蔽的,没有不因自己不曾听闻的事物而有所隔障的,没有不因自己不够开通而导致闭塞的,没有不因自己无能为力而感到委屈的,没有不被自己不能战胜的事情所制约的。

兵者,涉死而取生,陵危而取安:战争,就是要在死中求生,在危中求安。

凡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惊:大凡做一件事情,始于周密的谋划思考,通过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骄傲自满则会导致失败。

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才智超出万人之上的人,可以称其为俊杰之士;才智超出千人之上的人,可以称其为豪杰之士;才智超出百人之上的人,可以称其为英杰之士。

克德者不诡(guǐ)命,得要者其言不众:能够恪守道德的人,不会违背天命;善于把握要领的人,话不会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7 阅读:231

周易岐黄春秋

简介: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