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顶撞毛主席不欢而散,后直言空军我说了算,毛听后作何反应

百年人物志 2024-06-21 09:24:49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共产党的军队苦敌军的飞机轰炸已久。随着全国解放的脚步越来越近,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一事也提上了日程。

1949年3月,中央军委成立军委航空局,负责接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飞机、机场、工作人员等,为日后正式组建空军队伍奠定了重要条件。

4月,刘亚楼正积极准备率领十四兵团挥师南下,继续参加解放中南地区的战斗。6月初,他却突然被通知去毛主席所在的双清别墅。

刘亚楼一生参加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大部分是事关我国和我党前途未来的大战、恶仗。而这些重大战役中,他总是被毛主席亲自点将上阵杀敌的,足见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除了上阵杀敌、指挥作战外,刘亚楼在自己人生的很多重要阶段,都能够受到毛主席的关心。无论是担任更重要的职务,还是负责前所未有的重任,亦或是出国留学进修,处处都能够看到毛主席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这次毛主席又一次召见自己,刘亚楼预感一定有新的任务等待着自己。果不其然,他一见到毛主席,就听主席问他:“刘亚楼,要是让你负责组建空军的话,你觉得如何?”

刘亚楼一听,吓得直摆手,“主席,我学的是陆军,空军一点儿没沾过,怕是担不起这个重任啊。”

“要是让我去,我也不懂,但总要有人带头搞。”毛主席一边看他,一边笑着说,“我看,就得你这个觉得自己不行的人去干。”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刘亚楼也不再推辞,他谨慎地表示:“主席,那我就只好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了。”

8月1日,四野总部却收到了中央军委发来的命令:十四兵团指挥机构来北京待编。同一天,刘亚楼、王弼等4人组成代表团北上赶赴莫斯科,同苏联方面商谈援建中国空军等问题。

谈判过程中,刘亚楼同苏联方面代表就中央关于组建空军一事进行了详谈,并回答了苏联方面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这一方案得到了苏联代表的同意和认可。

10月7日,刘亚楼结束历时两个月的苏联之行踏上了回国之路。一回到北京,他便将这次谈判的情况向毛主席和周总理做了汇报。

周总理称赞他“这次同苏联签订的援助计划很好”。毛主席更是大力支持他开展创建空军的工作,并表示“有困难直接找我。”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全力支持下,刘亚楼一头扎进了组建空军的各项工作中。

为了尽快统一思想,刘亚楼意识到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设方针来。在调查研究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刘亚楼确定了“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并提出要以“陆军来的干部为骨干建设空军”。这实际上也是基于当时解放军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因为我军缺少空军专业的人才。

为了组建合适的领导班子,刘亚楼先后找预选对象进行谈话,逐一开展考核,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排了合适的领导。这也为解放军空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49年10月25日,刘亚楼正式出任空军司令员,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

此后,刘亚楼领导中国人民空军的16年间,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一过程中,他作了大量工作。

空军刚刚成立,就面临着紧迫的作战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刘亚楼领导空军在实战中提高作战能力。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在毫无空战经验的情况下,刘亚楼下令空4师以大队为单位轮番进驻丹东,开展实战训练。

志愿军空军与美国空军的第一次空战中,便击伤了一架美国军机,令美国空军大为震惊。此后,志愿军空军相继传来捷报,毛主席更是直言“甚好甚慰”。

空军参战部队在实战中不断成长,刘亚楼更是来到丹东,参加了指挥行动,同广大指战员研究制定空战战术,这表明空军通过战斗已经逐渐成熟起来。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空军又马不停蹄在东南沿海与国民党的空军展开了争夺制空权的战斗。这一时期,刘亚楼总是夜以继日地研究战略战术、训练办法,并坐镇空军指挥所,时刻关注着国民党飞机的航迹,下达作战命令。

在执行各项战斗任务的过程中,空军部队上下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上至空军指挥部,下至飞行员、地勤人员等,他们的工作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此同时,空军各项制度也得以迅速建立并完善。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因此,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空军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时,苏联单方面召回了在我国工作的苏联专家,同时废除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不仅使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随着苏联专家撤走,同苏联专家对接的翻译一时间也空闲下来。根据中央指示,很多俄文翻译人员的工作也进行了调整,或改行、或转业,仿佛一夜之间,这支庞大的翻译队伍就消失了。

然而,就在空军有关部门也开始对翻译人员“下手”时,刘亚楼当即否定了这一方案,并指出“让翻译全部离开的做法是极其没有远见的。”最后,他反复强调“一个翻译也不准动,现有翻译人员,不能随便改行。”

除了保留俄文翻译队伍外,刘亚楼还针对空军翻译处的工作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批评。

当时,翻译处定下了“一天翻译4万字”之类的口号,刘亚楼看到后严厉批评该领导“没有常识。”指出“翻译必须尊重科学,不能有一点儿弄虚作假。”

刘亚楼的“稳步前进”跟当时全国上下的形势格格不入。他的行为也为自己招来了很多骂声,不少人说他“搞专制。”

刘亚楼听说后,不仅没有在意,反而还大胆直言:“空军,就是我说了算。你们谁要是有意见,就去中央告状。”

不久,刘亚楼奉命来到中南海见毛主席,他一进门,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听到毛主席严肃地说道:“刘亚楼同志,你这是跟中央唱起反调了。”

一听毛主席的质问,刘亚楼当即明白一定是有人告自己的状了。但刘亚楼依然不卑不亢地回答说:“主席,我不是跟中央唱反调,我是在坚持科学。”

毛主席见刘亚楼一副“我没错”的样子,不禁也生起气来,他提高音量,说道:“是,这么多人,就你刘亚楼最讲科学。”

这次谈话不欢而散。几天后,毛主席不仅没有追究刘亚楼,反而还表示:“以后空军就让他说了算去吧。”

就这样,在当时冒进主义盛行的社会形势下,空军在刘亚楼的领导下,得以以“稳”为主,继续发展。

至于那些闲下来的翻译人员,刘亚楼则为他们创办了英语、德语培训班,为他们提供学习其他语言的条件,并鼓励大家认真学习,翻译出更多有用的资料。

1964年11月,身患重病的刘亚楼拖着病体参加了最后一次翻译工作会议。就如何建设一支翻译队伍作了重要讲话,该讲话至今有着重要的影响。

刘亚楼病重住院期间,毛主席亲自写来信件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叮嘱他好好治病。周总理也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并不时下达指示。

然而,病魔无情,还是带走了刘亚楼。1965年5月7日,刘亚楼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

参考资料:党史文汇2021年4期、人物2009年11期、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1期、社会科学动态2022年2期、党史纵横2009年8期

15 阅读:3009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