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疾病是“撑”出来的!吃饭吃七分饱,身体既养生还健康

王志民评养护 2024-06-02 10:28:43

在我们的故事中,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年轻人。小明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中青年,工作繁忙,压力山大。但与许多人不同的是,他有一项独特的习惯:吃饭总是狼吞虎咽,不知不觉间,一顿饭下肚的速度总是快过他意识到自己吃饱的时刻。

小明以前并不觉得这样的吃饭习惯有什么问题,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感到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他常常感到疲倦,消化不良,还时常头痛,不仅如此,他的体重也逐渐增加,他的血压、血糖和血脂也开始走向了不正常的方向。在一次体检中,小明被医生告知,他已经处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边缘。

这个消息对于小明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从未想过,自己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竟然会对身体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于是,他开始进行了一场对自己饮食习惯的深刻反思,并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期摆脱这些潜在的健康威胁。

四种由过度进食引起的常见疾病

肥胖

肥胖,早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大健康问题。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美观问题,更是一种健康风险。肥胖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过度进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我们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时,多余的能量将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逐渐形成肥胖。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过度进食,尤其是高糖高油的食物,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久而久之,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长期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过度进食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壁变硬,从而增加了血管阻力,使心脏负荷加重,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过度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使体内脂质代谢失调,增加血脂水平,进而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吃饭吃七分饱的原理

饮食养生的哲学

吃饭吃七分饱并非简单的养生方法,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健康理念。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一句古训:“饭饱人足”,即饮食应该以饱而不过饱为宜。这个理念贯穿于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中,倡导适量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七分饱的科学解释

所谓七分饱,是指在用餐时让自己的胃口保持七成饱足的状态,留下三成的空间。这样做的原理在于,食物摄入后,胃会向大脑发送饱腹信号,而这个信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在吃饭时能够在胃部感到稍有充实但未完全饱胀的状态下停止进食,就能够避免因过度进食而导致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胃的信号传递

胃向大脑发送饱腹信号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过程通常需要约20分钟。因此,当我们进食时,往往会出现先饱后知饱的情况,导致我们过度进食。而吃饭吃到七分饱的原理正是基于这一生理现象,提醒人们要控制饮食量,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接收到胃部的饱腹信号,从而及时停止进食。

实用的七分饱饮食建议

合理的饮食结构

在实践吃饭吃七分饱的原则时,首先需要合理搭配饮食结构。这包括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如粗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以及适量的油脂摄入。合理的搭配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

调整饮食习惯

除了食物搭配外,调整饮食习惯也是实践七分饱原则的关键。建议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细嚼慢咽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量。同时,要尽量避免在电视、手机等干扰下进食,以免分散注意力导致过度进食。

掌握饮食节制技巧

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外,掌握一些饮食节制的技巧也能帮助实践七分饱原则。比如,在用餐前喝一杯水或者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能够减少进食量;使用小碟子盛饭,控制食物摄入量;将食物分成小份,逐步进食,等等。

灵活应对特殊情况

在特殊情况下,如聚餐、节假日等,往往难以严格控制饮食量。这时,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应对措施,如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控制酒水等高热量饮品的摄入量;适量运动等,以平衡热量摄入和消耗,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实践吃饭吃七分饱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等疾病的发生,还能够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七分饱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0 阅读:30

王志民评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