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妊娠”遇上“乙肝”:了解这些对妈妈和宝宝都很重要!

清汛康康 2024-06-24 21:14:54



目前,我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群约为8600万。2022年,卫健委印发 “消除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为取得显著成效,需要医务人员和孕妇的共同努力。

HBV感染的孕妇会将HBV传染给胎儿吗?如何进行母婴阻断?何时停药?可以母乳喂养么?新生儿如何预防?带着这些疑惑,开启本课堂!

孕妇会将HBV传染给胎儿吗?

部分会。

乙肝病毒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性接触。

1、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孕妇高HBV DNA水平,即HBV DNA水平>2×105IU/mL或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

母婴传播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和产后,宫内感染罕见。产程中胎儿或新生儿暴露于母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病毒可由此进入新生儿体内。产后新生儿与母亲密切接触,也可引起HBV传播。

2、HBV DNA<1×106IU/mL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不增加母婴传播机率。

对于HBV DNA≥1×106IU/mL的孕妇,羊膜腔穿刺会增加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风险。为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及遗传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CHB)孕妇确有穿刺指征,临床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实施 。

3、剖宫产与顺产的HBV母婴传播发生率无差异。

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父亲不引起子代HBV感染。精液中可能存在HBV,但精子细胞中无HBV,且精液中的HBV,不感染卵母细胞。

如何进行HBV母婴阻断?

合理用药。

1、孕前健康体检,对于HBsAg阳性者需要检测HBV DNA。如有抗病毒指征,知情同意后,开始抗病毒治疗。

2、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

(1)若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TDF)、丙酚替诺福韦(TAF)或替比夫定治疗的,建议继续妊娠。如妊娠合并肾功能不全,可考虑使用TAF治疗。

(2)若使用艾米替诺福韦(TMF)、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可不终止妊娠,建议换用TDF治疗。

(3)若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充分告知风险,若继续妊娠,应换用TDF治疗。

3、妊娠期发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者

(1)若HBV DNA<2×105IU/mL、丙氨酸转氨酶(ALT)<2×ULN (正常值上限)时,随访监测。

(2)HBV DNA定量≥2x1051U/mL,建议妊娠第24~28周开始用药。

(3)28周以后首次就诊的高病毒载量孕妇,知情同意后,立即用药。

(4) 1×104IU/mL≤HBV DNA<2×105IU/mL仍存在一定的母婴传播风险,特别对有HBV感染家族史、一胎感染史者的孕妇,知情同意后,建议28周内用药。

4、慢性HBV感染不孕症女性,行辅助生殖后的卵裂率、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等与非HBV感染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正常辅助生殖。

产后,何时停抗病毒药物?

1、妊娠期以母婴阻断为目的的,产后即刻或1~3个月停药。停药后应至少每三个月检测肝脏生物化学和HBV DNA等指标,直至产后6个月。

2、妊娠期因肝炎活动接受治疗者,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定期复查。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大部分可以。

1、未服用药物,或产后已停药的,建议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母乳喂养。

2、产后继续应用TDF的,母乳喂养不是禁忌证。TDF在母乳中浓度极低,且乳汁中的有效成分是TDF的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几乎不经肠道吸收。

3、产后继续TAF、替比夫定治疗者,母乳喂养安全性的研究数据有限。

新生儿如何预防乙肝?

接种疫苗。

1、HBsAg阴性母亲,孩子在0(出生12h内)、1月、6月接种乙肝疫苗。

2、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12h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0、1、6月接种乙肝疫苗。

3、HBsAg不详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孩子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完成3针疫苗。

3针疫苗后1~2 个月检测。

1、若HBsAg阴性、抗HBs(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可再接种3针疫苗。

2、若HBsAg阳性,为免疫失败,应定期监测。

预防HBV母婴传播的管理流程

消除母婴传播,孕育健康未来。

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感染病科】

【编辑:XC 】

0 阅读:9

清汛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