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向中国“托孤”?788件埃及文物到达上海,将国家博物馆搬空

南笙舞娱 2024-06-21 13:38:46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文中有5秒广告,5秒过后,可关闭广告畅读全文。

前言

一场前所未有的文物大迁徙在今年上演,6月16日,共788件埃及文物成功到达上海。

这场迁徙用时之短、规模之大令人咂舌,史称:金字塔之巅。有网友调侃:这是埃及向中国“托孤”吗?博物馆都给搬空了。

而埃及此举的背后是文物文化的交流,还是另有深意?

埃及法老雕像“访华”

古有白帝城刘备托孤,今有埃及向中国“托孤”?6月16日,承载着古埃及丰富文化遗产的特殊航班,从拥有悠久历史的开罗启程,历经漫长的空中旅程后,平稳地抵达了东方明珠上海。

澎湃新闻2024-06-17 08:32——《抵达上海!埃及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来了》

到达上海的时候还是凌晨,天色朦胧,为这批古埃及的珍贵文物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随着这批珍贵文物的成功降落,标志着上博精心筹备的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式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展览布置阶段。

其实这件事情之前已经被官方媒体透露出来,早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上海博物馆就已经和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达成了合作协议。

新华社2024-02-27 11:30——《上海将举办古埃及文明大展》

5月18日的时候,上博馆长就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则消息,内容是:“上海博物馆的先遣队伍已经踏上前往埃及的征程!”

这次上博先遣队踏入埃及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合作,更是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次古埃及文明大展是前所未有的最高规格、最高形式。

仅仅3周的时间,788件文物就已经包装保护完毕,788件文物意味着工程量之大,让众人都感到瞠目结舌。

其中不仅有高2.4米、重2吨的麦伦普塔站像,还有国人非常期待法老雕像、成套的木乃伊棺等。

麦伦普塔站像 埃及卢克索博物馆藏

有十件的雕像和石碑重量均超过一吨,其中最高的作品高达2.4米,这样的尺寸和重量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力所能搬运的范畴。

块头太大怎么办,那就拆了再装,于是许多大件的文物都是先拆卸,再点交,最后才装运的。

埃及国家博物馆文物点交、装运现场

依据双方达成的合作协定,“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于今年7月19日正式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整整一年的时间。

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埃及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象征着两大文明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目前,所有珍贵的文物均已平安抵达上海,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挑战正等待着我们,毕竟这场展览的珍贵程度和重要性是史无前例的。

在文物抵达上海的次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6月17日下午,他们首先揭开了两件文物的神秘面纱,开始了展览的前期准备工作。

埃赫纳吞巨像和彩绘人形棺率先开箱,在它们的面貌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只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

埃赫纳吞巨像达到了210厘米的高度,然而在震惊之余,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这件事情在网上流传开来之后,网友们也都是众说纷纭,其中还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有网友认为,在埃及的古代文物不计其数,788件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这次埃及将文物运送到中国只是一个文化交流,但是有很多网友表示,788件数量之多是空前绝后的。

怪不得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感觉里面空空的,还有网友表示,之前也有叙利亚要打仗了,就将他们国家的文物送到中国,让中国暂为保管。

这么多的文物,难不成埃及这是在托孤?网友们的猜测也不是不无道理,毕竟珍贵的文物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但是埃及就这样“光明正大”将这么多的文物送到中国,这个举动背后的又有何深意?中东真的要打起来了吗?

然而在官方媒体没有发表声明之前,这些也都只能是网友们之间的猜测,并不能给这次事件定性。

中东形势所迫?

毕竟现在中东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隐隐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趋势,前段时间,巴勒斯坦的悲惨境遇让全球都感到了无比的震撼。

而这一切都是以色列不顾国际上的声音,一直对巴勒斯坦进行炮火的攻击,以色列的背后也不缺乏有美国在指手画脚。

而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总结成一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造成了如今这般局面。

参考消息2024-05-21 15:08——《德媒:以色列进攻拉法导致埃以关系恶化》

拉法作为一块战略要地,其地理位置极为关键,它是加沙地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坐落在巴勒斯坦的西陲边界,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紧密相邻。

作为加沙地带230万居民通向埃及西奈半岛的唯一陆路门户,拉法过境点的封闭直接阻碍了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的正常进行。

2月13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遭以色列军队袭击影响的人们逃离家园。新华社发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采取的封锁措施及军事行动,导致该区域的形势持续严峻并逐渐升级。

据官方媒体在今年2月21日的报道,自上一年的10月7日新一轮的巴以冲突点燃战火之后,以色列针对加沙地带实施的一系列军事打击,已经累计导致了两万九千余人的死亡。

中工网 2024-02-21 18:02——《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超2.93万人死亡》

在此基础之下,埃及的局面也是岌岌可危,从2007年开始,开罗持续地在为解决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问题而努力,同时也在竭力避免巴勒斯坦人遭受集体驱离的命运。

埃及一直像一个“和事佬”一样,争取能够在乱世中找到那一点和平,在今年6月8日,埃及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指责以色列对努塞赖特难民营实施的攻击行为,认为此举公然违背了国际法的相关准则。

尽管外界的声音都是持反对意见,但以色列的战火燃烧得还是异常旺盛,从另一方面来看,拉法就像是一条隔火带,只要拉法还在,巴以之间的战火就还吹不到这里。

自从拉法地区的情势恶化之后,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便步入了一条日益紧张的道路。

当双方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或挑战时,局势可能会迅速升级,军事冲突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事实上,中东地区的分裂状况持续的时间远超过其历史上的统一时期,反复上演的冲突不仅仅是对原有区域秩序的冲击,更是昭示着一个“新中东”秩序正在孕育和成形的过程中。

中东地区就像是大家公认的“修炼场”,在这里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战役,整个地区存在着各个流派、部落。

太过分散导致根本没有办法好好管理,这也使得殖民势力能够更容易地渗透进来,人民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也就变得十分薄弱,这也导致中东地区政治版图十分零碎。

如果试图绘制一幅图表来呈现中东地区各方交火的关系网,那幅图将会变得错综复杂,犹如一碗难以理清的面条。

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地缘政治的旋涡之中,近年来,从叙利亚内战到伊朗核问题,再到巴以冲突,种种事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区域图景。

在战火与不稳定因素威胁文化遗产安全的背景下,埃及将文物送往中国,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尊重与认可,更体现了在危急时刻,通过国际合作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智慧与勇气。

中国和埃及的连接

中国与埃及的深厚友谊,可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与支持的传统。

石灰岩彩绘碑

中国和埃及之间的关系如同“亲姐妹”一般,历史见证着中埃两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协作与伙伴关系。

1956年5月30日,正是中国和埃及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年,新中国建立初期,西方很多国家都不看好中国。

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可谓顺理成章,两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彼此坚定的支持者和紧密的合作伙伴。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圣甲虫

今年正值两国建交65周年,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此次将古埃及的宝贵文化遗产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上海展出,也许正是为了隆重纪念这一外交历程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两国深厚友谊的又一见证。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埃及将珍贵文物运往中国,不仅是对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信任投票,也是对中华文化保护能力的高度肯定。

这一举措,不仅加深了中埃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树立了典范。

无论埃及这一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如何,中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热情欢迎埃及的到来,因为在曾经的关键时刻,中国外交总是埃及率先伸出友谊和支持之手。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明的交流从未停止,每一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埃及将珍贵文物送至中国,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展览,更是一场心灵的沟通,它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展现了人类共通的文化情怀与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文明对话,让全球因为文化之间的互动而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姿的色彩,同时,也让全人类通过共享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建立起更为坚固的联系与共识。

0 阅读:0

南笙舞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