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飞船被逼上绝路!英媒独家披露:空间站食品够,但燃料不够了

南笙舞娱 2024-06-25 04:39:22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自从波音公司强行将"星际客机"发射,波音公司似乎就成为了美国航天的一个笑话,虽然成功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但"星际客机"的返航日期却一再被推迟。

然而,空间站的运作高度依赖于严谨的计划,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其大忌,因此,空间站能够容纳"星际客机"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旦超时,可能会引发燃料管理上的危机!

波音飞船陷入绝境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无疑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艘承载着美国波音公司太空梦的飞船,在发射前夕就已暴露出氦气泄露的技术缺陷,尽管如此,波音公司与NASA仍执意推进发射计划。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还是发生了,6月5当天发射后,飞船再次发生了氦气泄漏,而与Atlas火箭分离之后,美国航天局称飞船出现了两处泄漏。

6月6日,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飞船又出现了故障,这无疑加剧了该事态的紧张氛围,28个推进器中5个发生故障,迫使原本设定的自动对接流程转变为手动操作,这不仅是对宇航员技能的极端考验,也是对飞船可靠性的一次沉重打击。

而对接成功后的短暂宽慰很快被接踵而至的挑战所取代,持续的氦气泄漏和发动机故障,就像是悬在宇航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返航之路。

氦气作为飞船动力系统的关键成分,其泄漏不仅影响发动机效能,更直接关乎飞船能否顺利返回地球。

另外波音飞船在国际空间站的停留的最长时间为一个半月,而按其原计划,该飞船在国际空间站所停留的时间仅为一周,如今早已超出计划时间。

所以这件事对于美国航天局来说,是一次重大事故,而波音公司在此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该事件也证明历史悠久的航天巨头,在追求速度与效率时,也会忽视了最为根本的安全原则。

另外有相关媒体报道,其实在该此之前,波音公司就有内部人员预警,指出二次发射的风险,但这些声音遗憾地被忽略了。

除了波音公司外,NASA在监管层面的疏漏同样不容忽视,从6月14日延至18日,再至22日,最后定于26日,一连串的返航延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实际上,这些延期背后隐藏的是波音飞船技术问题的严峻性,尤其是反复出现的氦气泄露和部分推进器功能障碍,迫使NASA不得不重新评估返航策略,确保万无一失。

这次波音“星际客机”所出现的事故,无疑为商业航天敲响了警钟,未来在太空探索商业化进程中,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国际空间站有限的资源背景下,两位宇航员的滞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的考验,也是对整个航天社区应急响应能力的挑战。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4-06-19:波音“星际客机”飞船返回地球时间再次推迟,NASA:需要更多时间研究故障

眼下,食物供应虽能暂时维持,但燃料的日益短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迫在眉睫。

该怎么回来?

尽管空间站内食物与氧气供应充足,足以支撑宇航员长期生活,但“星际客机”的问题却非同小可,飞船上的氦气作为推进剂的关键成分,其持续泄漏意味着即便飞船携带足够的燃料,也可能因缺乏必要的推力而无法启动引擎,进而无法安全返回地球。

波音飞船的设计原定允许在空间站停靠210天,但目前看来,这一期限已被压缩至45天,原因正是这持续的氦气泄漏,若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飞船恐将变成太空中的“孤舟”。

面对这一危机,NASA的决策者们面临着严峻考验,目前空间站上虽有6艘飞船,但其中仅联盟号与SpaceX的龙飞船具备载人返回能力,且数量与座位限制使得它们无法一次性带回所有宇航员。

波音飞船若彻底“罢工”,最可行的解决方案或许在于SpaceX的龙飞船实施“超载”救援,尽管这需要NASA的批准与技术支持,但鉴于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卓越表现与高性价比,这不失为一个理性选择。

当初俄罗斯航天局曾因联盟号飞船故障而不得不紧急发射空船接回宇航员,损失惨重,如今面对波音飞船的困境,SpaceX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其龙飞船以其成熟的技术、可靠的表现以及较低的成本,成为了NASA考虑的首选,所以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也是商业航天领域影响力与信任度的比拼。

不过这场危机,对波音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创,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步伐显得踉跄,频繁的技术问题与延误让其声誉受损,而SpaceX的稳步前进与创新突破则在业界树立了标杆。

随着国际空间站使命的逐渐演变,以及未来月球基地与深空探索计划的提出,商业航天企业的角色愈发关键。

SpaceX凭借其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拓展方面的优势,正引领着商业航天新时代的浪潮,而波音则需深刻反思,如何在未来的太空竞赛中挽回局面,不再重蹈覆辙。

波音为何会变成这样

作为曾经的航空巨头,波音公司近年来却与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丑闻紧密相连,让世人不禁对这家曾被誉为全球第二大军工企业的品质打上了问号,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波音公司究竟怎么了?

波音的问题并非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多年累积的结果,从飞机门塞爆裂、发动机空中起火,到波音737 MAX的两起致命坠机事件,每一次事故都像一记重锤,敲打着公众对波音的信任基石。

更令人不安的是,波音内部管理的混乱状态被一连串“吹哨人”揭露出来:生产线上的员工被曝大量使用大麻,管理层对质量问题视而不见;

波音787的紧急氧气系统故障率高达25%,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可能无法正常供氧;员工在高压环境下,甚至为了逃避责骂,不惜将有缺陷的零件安装上飞机,连基本的螺丝都可能缺失,而质量检测程序如同虚设;飞控系统内惊现金属碎屑,这是足以引发飞行灾难的重大安全隐患。

此外,员工不当行为,包括吸毒和酗酒,严重破坏了生产安全环境,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内幕,早在2014年就被半岛电视台的暗访证实,却似乎并未引起波音公司足够重视,反而让问题愈演愈烈。

更令人扼腕的是,那些勇敢揭露波音内部问题的“吹哨人”却遭遇不幸,前质量高管约翰·米切尔·巴内特和另一名举报人乔舒亚·迪安,他们的突然离世,无论是否与他们揭发的真相有关,都让外界对波音的内部环境充满疑虑。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4-06-21 :波音CEO被美国国会拷问:多次借口“不知情”,回应质疑竟称“负重前行”

尤其是巴内特,他本应在法庭上作证,揭露波音的种种问题,却在关键时刻以“自伤的枪伤”离世,这让人们不禁对波音的内部文化和对待举报人的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波音的星际航线飞船也没能幸免于难,质量问题同样受到质疑,阀门专家艾琳·法维尔的警告直指波音在安全审查上的疏忽,她的呼吁虽然不是要终止项目,但强调了在发射前进行严格安全检查的重要性。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4-06-19:波音公司被曝:不合格零部件被转移 或已安装到新飞机上

然而,波音似乎没有吸取教训,依然让存在缺陷的飞船升空,将宇航员置于潜在风险之中,如今波音面临的选择异常艰难,是让宇航员冒险乘坐问题飞船返回,还是采取更昂贵的措施接回他们,无论哪种选择,都将对波音的声誉和财务造成进一步打击。

面对波音接二连三的丑闻,美国国会已经开始介入调查,波音CEO卡尔霍恩被迫承认公司存在不当行为,包括对举报者的报复和长期骚扰,以及使用伪造数据安装不合格零件。

更讽刺的是,卡尔霍恩个人的薪酬却在公司问题频出的背景下大幅上涨,这无疑加剧了公众的不满和不信任。

波音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国会的调查、公众的质疑、以及NASA可能的转向,都预示着波音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否则昔日的航空巨擘恐将在信誉的断崖边摇摇欲坠。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崛起,从嫦娥探月到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步步紧逼,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于保持其太空领导地位的渴望,促使决策者和企业界急于求成,追求速度而非稳健,这种“好胜心”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对安全的绝对重视。



0 阅读:0

南笙舞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