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4年修成的广东“红旗渠”,如今荒废在山野,被时光遗忘!

驴游记 2024-06-20 22:08:16

‍‍大家都知道河南林州市有一座红旗渠,不仅是5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著名的教育基地,甚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河南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2月,耗时近10年完成,当时在中国就是著名的样板工程,后来还孕育出了“红旗渠精神”。

1966年,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高鹤县(现鹤山市)龙口镇,也同样饱受干旱之苦,林州人民敢在大山里开凿红旗渠,龙口人民也要在山野丘陵上建一条“红旗渠”。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县革委会的支持,佛山地区水利局也闻讯也拨出了资金和器材,并派出了技术人员予以援助,龙口公社组织数以万计社员上山修渠。这一干就是14年,直到1980年,一条总长34.5公里的水渠才修成,这条水渠叫做鹤山南北渠,当地也称之为“红旗渠”,虽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也介绍过鹤山南北渠,但这条同样历尽艰辛修成的渡槽却并不知名,至今仍是县保单位,荒废在龙口镇的山野丘陵中,除了偶尔有慕名而来的驴友探访外,几乎无人问津。

“高鹤人民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真是战天天低头,治水水让路......人民群众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1969年12月25日的《南方日报》,以《愚公移山画新图》为题对鹤山龙口南北渠的建设作了专题报道。

这项巨大的工程分南北两渠施工,据《鹤山县水利志》记载,北渠始建于1966年,从四保水库北面引水,经五福、湴蓼、三凤、中七、霄南、下六几个大村,止于古劳镇的连城村。渠道总长19.5公里,1971年完成多座附属建筑物,1974年重修,受益耕地2万多亩。

南渠从1973年冬兴建,1980年建成,通水总长15公里,从四堡水库南面引水,经五福、七连、那白、青文等村庄抵达桃源镇的民龙村,灌溉面积达1万多亩。南北渠总长34.5公里,受益农田约3.5万多亩,建成后当年龙口镇80%的耕地靠南北渠来灌溉。

今天看来这样一项工程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在当年全部要靠手挑肩扛,使用的是锄头、簸箕和扁担等最原始的工具,修渠用的水泥、钢材、砂石等原材料,几乎都是靠人力运上山,扛一包水泥进山,走1、2个小时是常事。

还要将18.5米长、11吨重的双曲拱架吊上10多米高的桥墩上,这在当时都是不一般的技术难题。

鹤山南北渠当年总投资额为300万元,除修渠原材料由国家提供外,其余全由村民想办法解决,大部分农村只得以工代赈。

当时就是干部带头,男女老少齐上阵,广东冬天虽不冷,但夏天热的时间长,大家挥汗如雨,前后14年,终于修成这座渡槽。

如今这座南北渠已经废弃不用,成为县级保护单位,但相对已被列入国保的河南林州红旗渠和广东罗定长岗坡渡槽来说,鹤山南北渠的保护等级实在太低。

网络上关于鹤山南北渠的介绍不多,到访的驴友也十分少,可能绝大多数广东人乃至鹤山人都不一定听说过,我到了离南渠最近的村庄,问了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居然都不知道怎么去,甚至说没去过,我有点好奇,当年不是大家都要参加修渠吗?

鹤山南北渠很长,总共有34.5公里,你要全部走完不太可能,而且绝大部分地方是没有路的,所以只能找几个点看看,图中航拍很上镜的青溪村南渠,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首先导航鹤山青溪村的“中共鹤山西北区工委旧址”,前面有篮球场可以停车,这是一个小小的红色景点。

中共鹤山西北区工委旧址原来是世昌温公祠,后来成为中共鹤山县委机关驻地,有兴趣可以花几分钟看看。

旧址后面有路牌,写着“红旗渠”,其实指向的就是鹤山南渠,顺着路牌上山。

穿过青溪旧村,这是一座荒废了的村庄,房屋空置,荒草丛生,适合拍摄惊悚片。‍

继续顺着路牌前行,绕过池塘,穿过竹林,走过养了很多狗的简易窝棚。

大概10分钟左右,你就能看到池塘对岸的南渠,走小路穿过池塘和林地,你就能走到南渠跟前。

南渠的文保碑就镶嵌在渡槽的门洞里,这一段也是鹤山南北渠的精华之一。

蜿蜒穿行于树林中的南渠特别适合航拍,但要特别注意旁边有好几座高压电塔,有很多高压电线,一定要注意安全。

鹤山南北渠,除了南渠还有北渠,34.5公里是不是全部保存完整,网上找不到答案,但从南渠的现状来看,几乎是位于山林荒野中,部分水渠已经损坏断开,所以肯定也是废弃不用了。‍‍

广东的“红旗渠”鹤山南北渠,今天的状态当然没法和林州红旗渠相比,甚至比之罗定的长岗坡渡槽也相距甚远,全长只有5.2公里的长岗坡渡槽目前还在正常使用,不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专门的陈列馆介绍,还是广东省的党员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景点,而鹤山南北渠,依然藏在林中人未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实全国各地都修建了不少水利渡槽,如同红旗渠和长岗坡渡槽这样被列入国保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如同鹤山南北渠一样,逐渐废弃,无人问津。

16 阅读:6905
评论列表
  • 2024-06-23 16:56

    家乡也有至今还在用,记得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去姨妈家,因为就是要走一段这种水渠,水渠很高向下望就头晕,而且出水口那轰窿窿的落水声很大很吓人,长大后再看也就那么回事,也就两米宽,大概五六层楼高罢了

    三师兄 回复:
    在里面游泳是不是很爽
  • 大意 23
    2024-06-23 16:34

    湖南有一个韶山灌区,工程比这个大多了,五十多年了,现在依然在用。

  • 2024-06-23 16:43

    罗定长江坡渡槽还在服役中[点赞]

    Loog 回复:
    这个去罗定旅游参观过[点赞]
  • 2024-06-23 15:20

    修建用了十四年,用了几年就废了

  • 2024-06-22 09:53

    如今科技发达,早先很多设施用不上也很正常。河南红旗渠已经一种精神,牵扯利益巨大,自然不会废弃[笑着哭]

  • 2024-06-24 16:35

    广东高州荷塘也有一条这样的水渠,我小的时候当地人都叫道曹,当时还是部队的车队拉的水泥,但未建成就已经荒废,现在状况是一段一段的。

  • 2024-06-23 15:30

    我小时候经常在北渠游泳。北渠现在还在用,四堡水库放水时就要用到北渠。

    一朵大树 回复:
    给你们当地政府建议,修整下搞旅游开发多好!
    乡村老军医 回复: 一朵大树
    是的[点赞]
  • 2024-06-27 11:15

    我们这儿有遁地的渠道,有从山底下穿过的,有从河底下穿过的。都是50年代做的

  • 2024-06-25 23:08

    我这边原先也有类似的引水工程,不过现在都在圈地建高楼大厦,很早就拆得没影了。很佩服当时的爷爷奶奶们,当时机械那么少,牛马那些更少,石头水泥都是他们肩挑背扛,工程一点一点在他们手里建成的

  • 2024-06-23 23:56

    这样子的东西我在海南也见过,规模没这么大

  • 2024-06-22 08:15

    有滴锦嘅事[呲牙笑]

    乡村老军医 回复:
    周围环境睇落都几靓[点赞]
  • 2024-06-24 15:24

    村里有一条但三十多年前已经炸了

  • 2024-06-25 10:15

    保护起来做旅游在红旗渠旁边建一条小火车跟着走,可全程可分段带动当地一起发挥老百姓的智慧,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