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外国传教士被扣押找贺龙恩人求情,贺龙:还是不要寄予希望

梦桃说过去 2024-04-08 03:39:52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1934年秋,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部队,于8月从江西遂川出发,转战数千里,欲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合。

然而,就在红六军团的队伍中,却有一个西方面孔:长长的脸型、深邃的眼眶、大大的鼻子,还有一把浓密的络腮胡。

勃沙特

此人中文译名为勃沙特,是最早记录长征的英国籍传教士,比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还要早。然而,勃沙特之所以能够亲历长征,并非完全自愿,而是“被迫”的。

因长相特殊,被红军扣押

勃沙特1897年出生于瑞士,长大后随父母移居到了英国。勃沙特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1923年秋,他被教会派往中国传教,他的妻子也随他在中国各地行医。

在来中国的第12年,勃沙特和妻子及随行人员由镇远去黔西县城,一行人到达黄平县旧州的一个村庄时,从背后树林中突然冒出几个持枪者,把他们拦了下来。

勃沙特一行慌乱不已,又苦于对方有武器,只能老实地跟着对方的指示走。勃沙特不知道的是,正是由于他独特的长相,才引来了这些人。

勃沙特一行被押着来到了一间房间,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向他们解释了情况。

原来,勃沙特等人无意间闯到了正在进行长征的红六军团驻地,而此时的中国工农红军对像他们这样的外国人没有什么好印象。为了保护军事行动不被泄露,红六军团保卫部只好暂扣勃沙特一行,要他们在为红军筹措一些经费或者医药品之后,才能离开。

负责与勃沙特交流的红六军保卫干事并未表现出任何凶神恶煞,然而,勃沙特一行在听到“红军”这两个词时,就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了。因为他们在国民党当局的报纸上,曾看到过有关红军的报道,都说他们是“土匪”“强盗”。

勃沙特吓坏了,非常担心自己会在此丢命。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此后许多日子里,红军从未对他们实施过任何暴行。不仅给他们松了绑,而且送还了他们携带的包括银元在内的所有东西。

就这样,勃沙特的长征开始了。身在异国他乡,如今又被暂扣在一个陌生军队中,勃沙特很恐慌。但很快,勃沙特的恐惧就被身心俱疲所代替。

红军部队每天天没亮就开始行军,一走就是一整天,风雨无阻。而且,行军路线不是在深山密林,就是在陡峭的山崖和湍急的河水之中。

不仅如此,国民党几乎每天都在部队后面轰炸,每每如此,部队就要加快步伐行军。这对第一次跟着部队行军的勃沙特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一路上,勃沙特想着似乎永无尽头的行军生活,和不知哪一天就被红军杀掉的未知恐惧,无一不让勃沙特感到心灰意冷。

为了逃离这种生活,勃沙特甚至逃跑过,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会被抓回来。

跟随红军长征的经历,是勃沙特一生中最特殊的经历。虽然苦大于乐,但当晚年勃沙特再次回忆起这段日子时,他的脸上没有痛苦,却尽是难忘。

亲历长征,真正了解红军

晚年的勃沙特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他对红军的“恶”印象,完全是听信于国民党当局的造谣。

跟随红军长征的日子久了,勃沙特觉得红军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十恶不赦”。相反,这支军队不仅士气高昂、纪律严明,而且富有远大的理想。

红军很注重政治教育,无论环境有多恶劣,行军有多困难,他们仍然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广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每到一处,红军就会打土豪、劣绅,帮农民翻身。

给勃沙特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红军在行军途中仍然坚持展开娱乐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减缓战士们的疲劳,而且还能更好地稳固军心。

而且勃沙特发现,在红军部队中,职位越高的领导待人就越亲切、和蔼。

萧克

勃沙特在红军中第一个遇到的高级将领是萧克将军。当时,萧克只有25岁就已经位居红六军团长之职,行为谈吐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给勃沙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勃沙特遇到的第二位高级将领是贺龙。

那时红六军团不断打破敌人的“围剿”,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和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那一天,万人攒动,红旗招展,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蜿蜒前行,勃沙特走在部队中,一个举止不俗的人骑着大马从身旁经过。

萧克和贺龙

来红军这么多天,勃沙特也能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看出官职大小和文化程度。这个骑着大马的人虽然衣着破旧,却仍旧无法掩盖周身不怒自威的气质。果然,其他人告诉他,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贺龙。

听到贺龙的名字,勃沙特第一反应其实并不是此人有多厉害,打过多少胜仗,又有怎样传奇的故事,而是他猛然想起,自己的朋友贝克尔曾说过与贺龙有些交往。

当年,贺龙在湖南芷江一带的部队中任职,并到贝克尔在当地开办的医院中参观过,对贝克尔帮助中国百姓解除病痛的做法很是赞同。

贺龙

后来有一次,贺龙的侄子病重,贝克尔医者仁心为其治好了病,贺龙很是感激,并写了一封感谢信。这样说来,贝克尔对贺龙有恩,那是否能通过贝克尔而让自己获得自由呢?

一闪而过的念头让勃沙特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兴奋,他连忙写信给贝克尔。贝克尔果然收到了信,立马向贺龙求情。

就在勃沙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获得自由时,贺龙却找到勃沙特,对他说:“你们还是不要寄予希望,在新的政权里,我和贝克尔先生的友情以及一切家庭联系,都要服从共产主义原则。”

贺龙

贺龙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他的头上,但勃沙特却从贺龙身上再次刷新了他对红军的印象。

这次事件过后,勃沙特虽然没有如愿获得自由,想要离开的心却渐渐沉寂了下来。他知道,红军是一支有原则、有信仰的部队,如果不触犯他们的底线,他们是不会对他造成伤害的。

随着勃沙特心态的改变,他与红军士兵也渐渐打成了一团,他不再惧怕和排斥来自红军的善意,而是敞开心扉用心感受。

1935年,红六军团占领旧州城时,在一所教堂内发现了一张一平方米面积的法文贵州省地图。可地图上全都是法文,军团长肖克并不能看懂,便请来了勃沙特。

勃沙特懂法文,一连两个晚上,他与萧克在灯下研究地图。后来,勃沙特又为部队翻译了几张英文报纸,为红六军团行军作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由于勃沙特出色的表现,他梦寐以求的自由也正向他奔赴而来。

1936年,红六军团行至云南曲靖附近的小平原,并迎来了春天。勃沙特就是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等来了“自由”的好消息。

在收到确切消息的那一刻,勃沙特瞬间泣不成声。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勃沙特激动之余,还有不舍。

后来,勃沙特回到了英国,他将自己随红军长征的经历写了下来,并出版成书,让全世界都认识了中国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

参考资料:

彭苏.一个外国传教士亲历的红军长征.《同舟共济》.2017年第9期

R.A.勃沙特,严强,席伟.《神灵之手——一个被红军释放的外国传教士的见闻录》.《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第1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梦桃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