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毛主席被一等功女兵拥抱为何一脸凝重?吕厚民:他想儿子了

梦桃说过去 2024-03-29 12:40:58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1952年,朝鲜局势逐渐稳定,志愿军归国代表团首先回到了祖国。为了欢迎这些为保卫祖国而流血流泪的战士,毛主席亲自接见。

毛主席向每位代表都进行了亲切的问候,当来到一位不满20岁就荣立一等功的女文艺战士面前,女战士突然扑进了他的怀中,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报效祖国,荣获一等功

这位因激动而扑进主席怀里的女战士名叫解秀梅,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她不仅是一位抗美援朝的女英雄,还曾是一位抗日小通讯员。

解秀梅

解秀梅幼时,正是日本人在中国大地上极为猖獗的时候。当时日本鬼子闹得人心惶惶,一听到他们扫荡的消息,村里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拼了命四处逃生。

因此,解秀梅小小年纪就家国之恨。

9岁时,解秀梅成为了当地游击队的一名小通讯员。她站岗、放哨、送信,次次任务都能够出色地完成,还曾机智地将一个汉奸引入了游击队的“口袋”。

抗战胜利后,解秀梅又组织了妇女支前拥军,为前线战士做鞋、做衣服。

1950年,解秀梅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加入了解放军文工团,这一年她只有16岁。

不久,朝鲜战争刚爆发,全国上下掀起了抗美援朝的热潮。解秀梅认为自己保家卫国的机会来了,积极报名参加了入朝队伍。

当时,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已经非常疲劳,解秀梅所在的68军作为第二批入朝的部队,连续18天强行军才终于赶到前线。

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没有性别、没有年龄,解秀梅和男战士一样负荷三十多公斤行军,不叫苦不叫累。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和战友们在行军队伍里跑前跑后地打着竹板做鼓动工作、给大家烧水烫脚、挑血泡、为炊事班捡柴做饭,哪里需要她,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一次,解秀梅与文工队的几位女同志被派到师卫生所帮忙,为节约粮食,她经常利用轮休的休息时间到山上打柴、挖野菜,巧妙地摆脱敌机,四天挖到140余公斤的野菜,此间,还荣立了三等功。

解秀梅的主要工作还是做慰问工作。1951年10月,解秀梅和战友们受师首长的委托,到阵地慰问,演出常遭敌机轰炸,乐器有时候也会被炸毁。

不过,这也难不倒解秀梅,没有乐器她们就拿起碗筷、端起脸盆,边敲边唱,把英模的事迹编成文艺节目,到各前线部队演出。

在到前线包扎所慰问时,解秀梅提出申请,要暂时留在包扎所帮助护理伤员。上级明白她的决心,也没有阻拦就答应了下来。

包扎所就设在山沟中几间朝鲜民房里,离前线不足5公里。从阵地上被抬下来的都是重伤员,他们有的双目失明、有的手脚骨折,有的身中数弹,每位伤员都在死亡的边缘,因此包扎所的任务极为重要。

解秀梅和战友们把伤员安置在用树叶铺成的临时“床铺”上,又端来开水或者稀粥,一口口地喂伤员。在护理之余,她又拿出竹板表演,那些看了她表演的伤员渐渐忘记了疼痛,甚至开心地笑了。

受毛主席接见,扑到主席怀中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1月底,朝鲜半岛遍地冰雪,寒冷无比。一天,从前方送来一位重伤的战士,因天气寒冷,他的全身变得冰冷无比,如果不快点儿让他回暖,情况将会变得更加危险。

解秀梅只犹豫了一下,就解开了自己的上衣,将战士的脚搂在了自己怀中,想用自己的体温帮战士回暖。渐渐地战士的脚变热了,身体也开始热了起来。当他看到解秀梅正用自己的身体为自己暖脚时,杀敌像猛虎一样的战士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前线的每分每刻,都充斥着危险。不久,解秀梅所在的包扎所被敌人发现,敌人频繁地投炸弹骚扰。

11月30日下午,解秀梅从山上打柴回来,正遇到5架敌机投弹轰炸。谢秀梅急忙放下背上的柴火,帮忙转移伤员。不一会儿,轻伤员就都转移了出去,只有605团的排长李永华因伤势严重,还未来得及转移。

这时,敌机的汽油弹从天而降,瞬时间,包扎所的草房子开始燃烧,连带李永华所在的草房子也被点燃。如果再不进去救人,恐怕李永华就会有被烧死的危险。

顾不上犹豫,解秀梅就冲进了火房子,背起李排长就走。刚出门,房顶上就又落下两枚汽油弹,草房子瞬间被大火吞没。解秀梅暗叫“好险”,就立刻背着李排长往山上跑。

此时,解秀梅不到20岁,虽然已经在战场上经历了好几个月,但必定是个小女孩儿,背着比她重的男人肯定很吃力。跑到半路,解秀梅就感到一阵头晕眼花,呼吸也急促起来。

李永华也发觉了解秀梅的不对劲,不忍心再让她背自己,便喊叫着让解秀梅放他下去。可无论他怎么劝,解秀梅就是不肯放下他,还说:“我是共青团员,是不会让你再次受伤的。”

可就在这时,一颗炸弹朝着他们不远处的地方落下,谢秀梅暗叫不妙,来不及思考几乎是身体自然反应,极快速将李永华放下,自己的身体护在李永华。

炸弹爆炸后,尘土飞扬,碎弹片炸得满地飞溅,解秀梅感到身上一阵疼痛,弹片划破她的棉衣棉裤扎到了她的身上。

爆炸声平息后,解秀梅看着安然无恙的李排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真险,幸亏你没有再受伤。”李永华没有说话,但他充满泪水的眼睛,已经表达出了他对解秀梅的感激之情。

李永华被安全转移到了山上,解秀梅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也被广为传颂,68军报请志愿军总部为她记了一等功,党组织批准她火线入党。

1952年,解秀梅要离开战场了,因为她被选为了志愿军归国代表。回国后,解秀梅受到了邓颖超、蔡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最让她忘不了的还是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那时1952年5月23日,解秀梅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代表,被邀请到了中南海怀仁堂。得知第二天要见到毛主席,解秀梅激动得一整晚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当毛主席来到她的面前时,她更加掩饰不住激动,竟一下子扑进了主席的怀中痛哭起来。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情,个个都是热泪滚滚。

毛主席被解秀梅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一开始还梗着脖子,有点矜持,但一看到解秀梅的眼泪,他也动容起来,紧紧闭上了双眼,表情凝重。这一幕正好被毛主席的摄影师吕厚民抓拍了下来。

毛主席为何会有这样的神情呢?据后来吕厚民讲:“主席是想儿子了。”因为当时正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不久,毛主席心里很悲痛,尤其是见到那些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人,他的心里就更加难受了。

这次与毛主席的见面,解秀梅永生难忘。后来她还受到了金日成的接见,还被授予了朝鲜最高勋章——国旗勋章。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解秀梅的使命也已经完成。她虽然过上了平平静静、默默无闻的生活,但她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

黄春丹,常剑波.英雄女儿解秀梅.《党史博采(上)》.1995年第2期

班永吉.摄影师吕厚民镜头中的毛泽东.《红岩春秋》.2011年第3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5

梦桃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