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太早了》:故事很平淡,他真的只有二流水平?

星海月浅浅 2024-06-25 07:30:07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一生创作四百多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为主。

人们把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80-1885年。二十来岁的契诃夫跟随大流,写的故事和小品幽默风趣。通过一些小人物,讽刺受辱者的奴性心理,他强调人该有自尊心。

第二阶段为1886-1892年,截止至发表《第六病室》为止。契诃夫开始探索创作的艺术性,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改进,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

第三阶段为1892-1903年,契诃夫将目光放到了时下的农村和工厂生活,将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写作手法更加熟稔。但契诃夫本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并不熟悉,所以作品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契诃夫的小说取材于生活,有评论说契诃夫的作品“所反映的就是平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没有庞大的场面,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少见复杂的人物关系”,我在阅读他的作品的时候,确实如此。

今天分享的这篇作品名为《太早了》,篇幅很短,12页,我算了算,估计是4000字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又无聊的故事,也许你读了,也会无奈一笑。

故事发生在一个糟糕的饭馆里,里面有三个人物,一个是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一个是身体结实的农民,一个是饭馆老板。

老人曾经将一把猎枪抵押给老板,现在,他和农民在饭馆里,就是要向老板讨回来,然后去打猎。

但是,老板不同意。老人穷得身无分文,要靠妻子乞讨生活,根本没钱把猎枪赎回。他向老板保证、发誓、罗列各种还款的可能,甚至热烈地央求,先还给他,第二天再送回来,老板都不动摇,他只能朝老板骂骂咧咧。

而那位农民,他在一旁帮老人劝说老板,表现得非常热切,甚至在老板不同意时,他“猛地站起来,扑通一声跪在酒店老板面前”。

农民就为了一把别人的猎枪,竟然尊严都不要了。打猎就那么重要吗?

我不由得想,如果他真心想要与老人去打猎,是否可以先给老人垫付赎金。作品中并没有提及代为赎回的事。

再一细看,更是可笑,农民自己为了喝酒,也把猎枪押给了老板。

作品中对农民的描述有“他从来也不做什么事”“只看得见他带补丁的膝头”“没梳理好的乱发”,这样的一个人,是真的穷啊。

而老板之所以那么狠心拒绝,其实是因为现在是冬天,根本就不是打猎的季节。但老人和农民却认为是时候了,现在可以打山鹬。打山鹬,就得守着,否则就会错过。

当然,老板拒绝,也许是知道老人所给的承诺,根本就不会兑现。

连跪下恳求老板都被狠心拒绝,两人知道不可能得到猎枪,就离开了饭馆。

离开饭馆后,两人就朝村子的小树林走去,哪怕没有猎枪,他们也不死心,先去看看,如果有山鹬,明天再去求老板,或者无论如何都要弄一把枪。

结果就是两个傻瓜,在寒风中一动不动,做出拿着猎枪的姿势,等待山鹬出现,等到天快黑也毫无动静,才死心地往回走。两人回来的路上,说了三次“太早了”,无比的讽刺。

故事情节上没有太大的看点,平平淡淡,但不得不说,契诃夫关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是非常出色的,里面有很多关于环境和细节的描写,生动形象。

“深棕色的耕地上,这儿那儿点缀着一块块白雪,让阳光微微染上一层金黄色。”

“太阳已经下山了,留下一长条火光般赤红的晚霞,有些地方给云切断。云的颜色叫人捉摸不定……树林里,在云杉茂密的枝丫当中,在低矮的桦树林底下,已经是一片幽暗,只有边上那些面向太阳的枝条和枝条上面的肥芽、发亮的树皮,才在空中清楚地显出来。四下里有融化的雪水和腐烂的树叶的气味。”

契诃夫的作品里很多对环境的描述,很有画面感。

曾看过一些对契诃夫的评论,他们说契诃夫的作品,只能算得上二流,但在人物和环境等方面的描写,却是出色的,如果是学习这方面,那么契诃夫的作品值得一看。

虽说这篇《太早了》情节略微显得平淡,但细细品味,其实里面的讽刺味道无处不在,很多细节处理非常高明。

1.老人身体不好,却非要去打猎。从老板的话中可以知道老人的情况:“按你那种体质,你也不该干这种胡闹的事。……可是你,谢天谢地,到底是个老头儿,快要死了。”

2.农民是个自私的人,明知道老人的身体情况,还怂恿他一起去打猎。为了那把猎枪,农民甚至下跪恳求,自尊都不要。

3.老人和农民都很穷,但全文却从没有直白地表示两人穷,而是通过各种细节去表达,如:将猎枪抵押给老板喝酒、靠他的老妻乞讨过活、带补丁的膝头等。

4.讽刺懒惰。老人和农民皆如此,明知道家里情况不好,也没想想办法改善生活条件,得过且过地过日子。

5.明知道是冬天,也是大斋节,老人和农民还执意去打猎,拿不到猎枪,依然要去树林里冒着严寒,等待山鹬,确实如老板形容的“脑袋糊涂”。

写到这里,突然就联想到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作品《市民》,里面有一个词,叫“懒鬼”。里面的主角对市民的咒骂,其实也是老人和农民的某些写照。

关于《市民》的具体细节,下回分解。

事实上,判断一位作者的好坏,在于作品是否有价值。而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艺术价值,对当代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读者从中收获什么,感悟什么。

有些人觉得契诃夫的作品只能算二流水平,我相信这只是部分读者的评价。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认知不一样,对作品的理解就不一样。何况,一个作者写出来的作品,不一定全部都是精品。

罗振宇在《阅读的方法》里面提到,纪晓岚参与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书里说:“古人操觚,亦时有利钝。如杜甫诗之‘林热鸟开口,水浑鱼掉头’,使非刊在本集,谁信为甫所作哉!疑以传疑可矣。”

纪晓岚的意思是说,杜甫那一句诗发挥很一般,如果不是印在《四库全书》里,谁相信是他所作的。

但不管如何,契诃夫的成就有目共睹,个别言辞并不影响契诃夫在世界文坛上所占据的地位,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这是大多数人给予的评价。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