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灯光》:人生,需要自己去经历,才会明白意义何在

星海月浅浅 2024-06-19 21:58:12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有人说契诃夫的小说水平二流,这与世人皆知的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说法截然相反。

事实上,一个作家的作品,也许不能单从作品说话,还要从时代背景、结构、语言、内涵、读者观感等各方面去评价。

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契诃夫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创作四百多篇小说。很多世界知名作家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

今天继续阅读契诃夫的小说集,一篇《灯光》篇幅不短,77页,大概3万字。

故事的主人公“我”夜里走错路,在铁路线旁边的一个小屋遇到工程师阿纳尼耶夫和他的大学生助手男爵。一夜之间,三人通过闲谈的方式探讨一些人生问题。

问题起源于铁路线上的灯光,一条价值几百万的路堤,在正值壮年的工程师眼里,代表着未来生活的繁荣富强。可在年轻的大学生眼里,没有尽头的灯光像死亡,不管是从前还是未来,该消失的终会消失,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工程师作为“年富力强的男人”,特别喜欢说教,把自己以前的经历讲述给别人听,以过来人的方式劝导大学生,应该摒弃那类消极的思想。

但是,大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坚持,并不同意工程师所说的。

“我”提出建议,让工程师举个例子说明。

工程师举的例子,占了全文大部分篇幅,可事实就是,他说的故事,也不能说明什么。

工程师讲述他年轻时的荒唐经历。有一次他遇到他的中学同学基索琪卡,从刚开始的聚旧,到后来的想要来一段露水姻缘,中间经历了放弃、转机、放弃、转机、强行占有等事情。基索琪卡因为婚姻不幸,又迅速接受他,要与他永远在一起,而他却突然逃离。在火车上,他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愧对基索琪卡的信任,他选择回到小城,恳求基索琪卡的原谅。

工程师的故事讲述完,也没有说服大学生,反而激起大学生的反抗。

事实上,工程师的故事,也没有说明白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在第二天离去时,想到几人一晚上谈论的事情,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整篇文章看完,似乎也是有点不知所以然,没有严谨的架构,也没有突出的主题。似乎就是新旧思想的一种碰撞。

但也许,道理都是相通的,他们讨论的一些问题,其实到了今天,也是时有发生的。

正如工程师所说:“要说服您是不可能的!您只有凭个人的经验和痛苦,才能信服。”

人都是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理论终究是理论,心中的渴望无法遏止,只有尝试过,努力过,失败或成功过,才恍然,不过如此。

而大学生反驳工程师说:“只有十分天真的人才会相信别人的话和逻辑,认为它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用话语可以随意证明什么,也可以随意否定什么,不久人们就会把说话的技术改进到这样一种地步,简直能够像数学那么精确地证明二乘二等于七呢。”

这段话,打脸了很多网络言论。多少人凭着一段文字,一个视频,就信以为真,奋力支持。哪怕“二乘二等于七”,也不加思考,就表示同意。

他们的思想呢?他们的判断呢?真真假假,盲目随大流,很多时候不是真的相信,只是一个情绪的出口而已。

那么,契诃夫写的《灯光》,这个故事的意义何在?也许是引发别人思考吧,通过只言片语,能从中找到给人启发的东西,学会思考,足矣。

故事结尾说:“是的,这个世界上的事谁也弄不明白!”

人生,需要自己去经历,才会明白意义何在。

包括阅读这篇《灯光》,很多人对此作过分析,包括出场的一条狗,都有特别的意义,孤独、寂寞、苍老等等。

可别人说的都代表不了什么,读者需要自己去感悟,才知道对自己有什么意义。

0 阅读:7